资本异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资本异论作者简介黄佶,1958年5月生,上海交大毕业,中科院工学博士目 录写作说明:为了解开多年的疑团第一章、商品交换的的根本原因不是你有我无,而是为了节约劳动第一节、一个被忽视的事实:渔夫无法用猎人那么短的时间捕捉到一头鹿,猎人也无法用渔夫那么短的时间捕捉到一头海狸第二节、商品交换者之间有两个区别:各自商品的物质区别和生产同一种物品的成本差别(所需的劳动时间不同)第三节、“无法生产某种物品”可以理解为“生产这种物品需要花费无限长的劳动时间”第四节、研究消费者自己生产所需物品的情形,是为了理解消费者为什么不自己生产所需物品第五节、分工节约生产者的劳动,交换节约消费者的劳动第二章、仅仅劳动时间一个因素,不能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第一节、“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比例”:一个未经证明的断言第二节、证明:只有劳动时间一个因素不能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第三节、劳动时间只能决定交换比例所在的范围第四节、交换比例范围的确定:双方劳动时间相差越大,这个范围就越大第五节、异种劳动的差异不会影响以上分析得出结论第六节、商榷:傻瓜不傻第三章、商品交换的实际比例取决于对异种劳动的估价和对商品的需求迫切程度等主观因素第一节、商品的交换比例是在一个谈判过程中得到确定的第二节、人类主观因素决定具体交换比例第三节、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包含的劳动价值。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第四节、“供求平衡点”无法成为计算价值的基准点,因为存在无数个“供求平衡点”第五节、商品价值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第六节、不给出确定异种劳动换算比例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导致劳动价值论解释的随意性第四章、资本总公式不存在矛盾第一节、“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为什么“先卖后买”和“先买后卖”会有不同的结果?第二节、过度抽象导致“商业资本不能增殖”这一结论第三节、商业资本增殖是因为商人作了自己的贡献第四节、商业资本的实际运动形式第五节、产业资本增殖是因为降低了商品的成本第五章、商品能够长期而稳定地贵卖。利润可以来自消费者酬谢第一节、商品买卖的两种情况: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买卖,商品消费者向商品生产者购买商品第二节、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买和卖源于专业化生产可以大大缩短劳动时间第三节、出现“贵卖”现象是因为每一次具体买卖的微观性第四节、每个人都能够用专业生产者那么短的时间“生产”出自己所需的任何商品第五节、劳动生产率越高,贵卖能力也越大。贵卖能力是社会对劳动生产率较高者的奖励第六节、忍欲导致货币积累第七节、消费者愿意向生产者支付数量超过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价值的货币。“消费者酬谢”第八节、最广大的普通劳动力出卖者,就是“只贵买商品、却不贵卖商品”的人第九节、获取“消费者酬谢”不是剥削第十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三种情形。只有贵卖贵买有利于双方第十一节、生产资料也可以贵卖第十二节、贵卖贵买的实质:买卖双方共同瓜分劳动生产率提高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第十三节、贵卖价格不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第六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可能是负值第一节、计算剩余劳动时间需要先计算必要劳动时间第二节、工人和资本结合以后,必要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第三节、“剩余劳动时间”可能是零或者负数第四节、“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是“资本的必要劳动时间”第五节、研究工人工资时,也必须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第六节、剥削存在两种判断标准。剥削的起因:劳动和资本在谈判交易价格时,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第七章、物化劳动能够劳动,能够创造价值第一节、一个有趣的难题:科学家合成牛奶的过程是不是劳动?第二节、应该注意“物化劳动”和“物的劳动”之间存在的区别第三节、人类劳动没有神秘之处第四节、物化劳动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代替人类进行劳动第五节、从劳动结果来看,机器劳动和人类劳动没有区别第六节、是否具有目的性,不能成为判断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依据第七节、物化劳动在劳动时需要人类照料,不能证明物化劳动不能劳动、不能创造价值第八节、物化劳动创造的价值属于物化劳动的拥有者。对物化劳动不存在“剥削”问题第九节、人类使用机器部分或全部代替自己劳动,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十节、用新的劳动观解放工人阶级第十一节、一个值得注意的理论:无形价值论第八章、一个企业创造的总价值量与它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第一节、“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一个必须慎重使用的结论第二节、“劳动生产力提高”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三节、在纵向比较时,如果整个行业各个企业情况一样,“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是成立的第四节、在横向比较时,“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不能成立第五节、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较大的企业创造的总价值比较多第六节、错误的根源在于忘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具体劳动时间无关第七节、联合劳动创造的价值量较大第八节、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会带来长期稳定的利润第九节、错误理解劳动生产率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后果严重第十节、新技术的扩散需要时间和成本第十一节、经济学不能仅仅研究“可能性”,还要研究“可行性”第九章、存在劳动无效的可能性。承担投资风险也是商品生产所必须的劳动。第三种人类劳动--心力劳动第一节、有效的劳动创造价值。利润是对承担风险者的补偿第二节、承担风险也是一种劳动。人类劳动的第三种形式:心力劳动第三节、“资本家”和“政治家”、“科学家”等一样,只是一个表示某人职业或专长的中性名词。资本家是心力劳动者第四节、风险不同,等量资本的利润也可能不同第五节、不能因为犯罪存在风险,就否认在正当的生产活动中承担风险是一种劳动第六节、工人拿不到工资的风险:可以在工资里得到补偿第七节、必须区分风险报酬和剥削所得第十章、资本自身存在生产力。资本的生产力也能够创造价值第一节、资本存在生产力第二节、联合劳动不仅可以增加使用价值的生产,也可以增加价值的生产第三节、“超额剩余价值”不是来自对工人劳动价值的剥削第四节、只有在工人的产品极其简单的情况下,农民和工人才可能直接交换劳动产品第五节、机器带来更多面包:用面包来说明资本的生产力第六节、没有完善的民主机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必然会演变成“生产资料官有制”第十一章、结束语:左右平衡第一节、资本利润存在非剥削来源第二节、极左思想的根源——剩余价值理论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了旧体制。但是,革命的列车应该在适当的地方停下来第四节、《资本论》的价值:保持了人类思想天平的平衡附录:黄佶政治经济学主要论文剩余价值不是资本利润的唯一来源(1993)利润:消费者给生产者的报酬(1994)赞成:政治经济学的确需重写(1994)商品不是等价交换的(199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逻辑错误(1997)第四次思想解放:冲破“马克思崇拜”(1998)是“物化劳动”创造价值,还是“物的劳动”创造价值(1998)“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并非处处适用(1998)商品交换的本质动机是“节约劳动”,而非“互通有无”(1998)中国需要千百个亿万富翁(1999)订正一个两百年前的错误(1999)市场是无限的——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缺陷(2000)致王则柯先生信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第一节、一个被忽视的事实:渔夫无法用猎人那么短的时间捕捉到一头鹿,猎人也无法用渔夫那么短的时间捕捉到一头海狸第二节、商品交换者之间有两个区别:各自商品的物质区别和生产同一种物品的成本差别(所需的劳动时间不同)第四节、研究消费者自己生产所需物品的情形,是为了理解消费者为什么不自己生产所需物品第三节、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包含的劳动价值。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第一节、“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为什么“先卖后买”和“先买后卖”会有不同的结果?第一节、商品买卖的两种情况: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买卖,商品消费者向商品生产者购买商品第七节、消费者愿意向生产者支付数量超过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价值的货币。“消费者酬谢”第六节、剥削存在两种判断标准。剥削的起因:劳动和资本在谈判交易价格时,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第九节、人类使用机器部分或全部代替自己劳动,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节、在纵向比较时,如果整个行业各个企业情况一样,“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是成立的第六节、错误的根源在于忘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具体劳动时间无关第九章、存在劳动无效的可能性。承担投资风险也是商品生产所必须的劳动。第三种人类劳动--心力劳动第三节、“资本家”和“政治家”、“科学家”等一样,只是一个表示某人职业或专长的中性名词。资本家是心力劳动者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了旧体制。但是,革命的列车应该在适当的地方停下来《资本异论》写作说明:为了解开多年的疑团  笔者思考政治经济学问题,是为了解开当年在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时没有解开的疑团,写作本书是为了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奉献给其他有着同样疑团的人们。笔者希望本书能够有助于人们从不同以往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商品交换和利润来源等经济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笔者无意、也无力建立一个既异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又异于马克思经济学的新的经济学  本书的内容是数年来陆续完成的,其中一部分已经在一些刊物和因特网上发表。读者各种反应都有:从最热情的赞扬鼓励到纯学术的肯定,从不屑一顾的冷嘲热讽到最无情的批判  赞扬和鼓励的话过去没有发布过,这次整理出来是为了引起出版社对本书的注意和兴趣;批评和批判使笔者受益非浅,如果没有这些批评和批判,自己的有些谬误可能至今还没有被发觉,有些问题也不会去思考。批评和批判几乎都发布在笔者在因特网上的论文集和讨  读者中也有不少人认为笔者的工作完全是多余的,因为现代主流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来解释各种基本经济现象。  对于已经接受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人来说,的确是这样。但是对于拒绝接受西方经济学的人来说,西方经济学的各种庸俗理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被马克思批得体无完肤了,在他们看来,那些解释完全是错误的,毫无意义。  现代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用一个体系的思想方法和语言体系去批判另一个体系,是缺乏说服力的。例如,现代主流经济学认为利润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但是马克思经济学认为这一解释只不过是对表面现象的简单描述而已,剩余价  因此,要判断一个理论体系是否存在问题,必须使用这个理论体系本身的语言系统去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本书的意义在于:  1,用劳动价值论的语言体系,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的缺陷;  2,指出马克思在建立剩余价值理论的推论过程中存在逻辑性的错误,因此剩余价值理论不能成立,虽然剥削雇工可以增加利润,但剥削雇工不是获取利润的唯一手段;  3,使用劳动价值论的语言体系,论证了资本存在非剥削性的利润来源。  本书使用的分析方法,仍然是传统的逻辑推理的方法,这一方面是因为分析对象本身采用的主要是逻辑推理方法;另一方面是因为笔者受过多年政治经济学教育,难免受其影响。尽管实证分析更加接近客观实际,但实证资料往往混杂了很多干扰因素,掩盖了很多本质性的东西,所以,在研究经济学基本问题时,传统的逻辑推理方法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基本工具  现代主流经济学有很多值得中国人学习、借鉴和采纳的地方。但是它和中国的主流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因此它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难免会受到影响。笔者相信本书在融合这些分歧方面多少能够有点贡献。  本书的书名《资本异论》可能不够准确,因为所谓异论仅涉及《资本论》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部分,而不是《资本论》全书。笔者曾经考虑过的书名有《新世纪前夜的反思》、《资本无辜》、《资本疑论》等等,似乎都不理想,因此希望读者能有新的建议,  马克思在19世纪的资本主义英国写了批判资本主义的《资本论》,《资本异论》则写于20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因为无产阶级的胸怀要比资产阶级宽阔得多,所以本书肯定能够在中国大陆顺利地出版发行。笔者希望有出版社对这本小书(约八万字)感兴趣。  尽管新千年之类概念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它仍然被人们寄托了厚厚的希望。笔者也无法免俗,愿以本书作为献给祖国母亲的新千年礼物,祝愿她在新的千年里,健康而快乐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