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驻村帮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范例通用3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驻村帮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范例通用3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驻村帮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驻村工作队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脱贫攻坚先锋队,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中坚力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愿景化为现实积累了宝贵经验。近日,通过调研发现,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驻村工作队干事劲头有所减退。大部分驻村干部是单位安排,离家较远,不能兼顾家庭。其次农村工作较复杂,相较于原单位的工作压力更大。同时也存在工作环境艰苦,机关干部较难适应的问题。部分驻村干部尤其是县直以上干部驻村期满后继续留任意愿不高。二是派出单位未做到精兵强将下基层。一些派出单位在选派过程中,未从所驻村的实际情况考虑,更未考虑干部的专业背景及个人意愿。如把年龄偏大、临近退休的干部派去驻村。这些干部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足,影响驻村工作的帮扶成效。三是驻村干部“两头跑”偶有发生。相关文件规定,选派的驻村干部到村任职后,不再承担原单位2/7工作,不得“两头跑”。但在实际驻村工作中还存在个别驻村干部承担原单位工作的情况,甚至直接在原单位工作,仅在迎检考核等关键节点“点卯式”驻村。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完善激励保障体系。相关部门和派出单位在选派驻村干部前要通过座谈会、动员部署会等方式进行充分的宣传动员,动员单位干部积极参与、踊跃报名、自愿驻村。同时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在生活补助、人身安全、心理疏导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驻村干部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工作减压、培养晋升、学习交流、待遇保障、评优评先等机制,派出单位还应为驻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驻村干部愿意驻村、安心驻村。二是优化驻村选派机制,强化派出单位责任。派出单位在选派驻村干部时,要从其专业背景、工作能力、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尽量选择有“三农”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的干部驻村,确保选派的干部综合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热爱和熟悉“三农”工作。要将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干事创业热情的干部选派到村。此外,还要把驻村工作作为派出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提高考核所占比重,鞭策派出单位重视驻村帮扶工作。三是严肃驻村工作纪律,保证干部专职驻村。派出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驻村干部不再安排原单位工作任务,及时进行自查自改,避免驻村干部“两头跑”的现象发生。上级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尤其是对县直选派的干部进行重点监督,对出现问题3/7的派出单位领导进行谈话,谈话后仍存在问题的要严肃处理,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力量不减。驻村干部个人也要自觉抵制“两头跑”现象,当派出单位给驻村干部安排原单位工作时,应主动提醒单位领导,指出违反规定的问题,同时也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避免此类问题发生。驻村帮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有利于整合各类帮扶资源,对贫困户做到精准扶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力举措,切实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干部驻村帮扶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选派干部到村开展党建帮扶工作,有利于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让干部走到群众中去,感受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进一步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也磨练干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干部帮扶工作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以下观点:一、存在的困难一是驻村干部工作路途中的交通安全问题。脱贫攻坚已进入巩固脱贫成果关键时期,驻村帮扶工作任务繁重,由于公车改革后,没有多余的公务车辆提供给驻村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大部分驻村干部都是自驾车前往帮扶村,由4/7于天气渐冷,雨天路滑的情况时有发生,交通安全隐患不容小觑。二是发展产业制约要素较多。贵州主要是山区为主,虽然现在已实现组组通项目,交通便利,但制约因素任然较多。例如市场信息不及时、农业技术不到位、农业专业人才较少、运输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推动产业发展快速发展。部分实施的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同时,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自己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发展一体化、高水准产业项目。部分群众由于没有一技之长,选择外出务工来增加家庭收入,人口流动性较大,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较多,发展产业存在困难。二、工作建议及意见一是进一步关心关爱党建帮扶干部,强化激励引导。落实驻村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各项物质保障,让干部能安心开展工作。不断加强人文关怀,对于长时间没有休假的干部要努力协调进行轮休。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大对结对帮扶干部的宣传报告,形成良好的正向引导,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二是引进农业技术人才,有条件的可通过东西部协作单位开展技术指导,开班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培训班,深入田间地头实际指导,转变群众思想,激发主动谋事的干劲。三是探索产业帮扶新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5/7户稳定增收,因地制宜培育农民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驻村帮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帮扶干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贫困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帮扶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实施“精准滴灌”的重要管道。帮扶工作是新时期最直接、最生动的群众工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xx市建立了市级领导包联、帮扶单位包村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帮扶工作队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问题:1.驻村帮扶队单位工作人员较少,要求派出干部“婆家”“娘家”两边照应,导致驻村干部疲于奔波,精力分散,两头都要抓,两头都没有抓好。有的驻村干部由于原单位的业务性工作太多,只有一两天才在村里面工作,导致村级工作不能很好地落实。2.驻村帮扶工作人员因不同业务、不同工作包联不同的村,导致他们精力分散,无法专一投入到一个村级事务中,不利于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比如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一个包联干部就包着不同村,无法两头兼顾。6/73.未合理划分包联干部。存在有的村子大、任务重,缺只委派了1个包联单位,而有的村子小、任务轻,却派了2个单位。4.“功利”、“摆烂”思想有所抬头。新一轮驻村工作暴露的问题,除了有客观原因外,在主观方面是由于被选派者认识不够造成的。有的认为选派选调工作只是走过程走程序,时间一到就提干,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对于村级发展漠不关心,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摆烂”心态。针对驻村帮扶工作者人员配备不齐、事务繁杂、划分不清、认识不足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明确边界范围,准确把握“角色”责任。将驻村帮扶工作进行细化,明确驻村干部的职责边界和范围,规定驻村干部可以“越界”交流,但其他干部不得“越界”推责,上级不得“越界”要求,真正从制度层面为驻村干部履职尽责提供“依据”。2.加强思想教育,扎实树牢“主人翁”意识。在驻村工作开始的前期、中期,组织乡村干部对关于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学习,确保其真正熟悉驻村干部的职责边界和范围。其次要对有依赖性的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帮助、督促主动履职尽责,树牢共建共享的思想认识和意识。3.切实松绑减压,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对于日常性繁琐工作,要明文规定不得安排驻村干部统筹、处理,用制度为驻村干部腾出精力和时间;大力鼓励驻村干部立足村情实际拿出7/7新思路、引进新项目、开展新局面;对驻村干部出现的小瑕疵,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要有适合的容错机制,允许其大胆去闯、大胆去试、大胆去领导。4.加强交流学习,强化思想碰撞。经常性组织辖区内驻村干部、村“两委”负责人、包村干部、优秀致富带头人等,开展交流学习,形成定期交流学习机制;经常性组织外出交流实践学习,引进新思路,打开新眼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专家学者长期性开展培训,为驻村干部迅速打开局面提供理论指导。5.强化监督考核,倒逼各司其职。上级部门要加强对驻村工作的考核和监督,畅通驻村干部反馈渠道,经常性组织驻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通过监督考核的方式,帮助驻村帮扶干部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一些难题,倒逼各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要完善考核体系和内容。不以驻村时间长短为提拔、调用驻村干部的唯一依据和标准。重点以为驻村前后时间段成效变化为考核标准,对于对所驻村没有多大变化的驻村干部,要及时召回调整,或安排到适合岗位加以锻炼,对于对所驻村有较大改善的驻村干部,可结合需要增加驻村时间或交换驻村,确保驻村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