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环保督查整改方案详情【精编4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环保督查整改方案详情【精编4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环保督查整改方案【第一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根据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反馈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整改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彻底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不折不扣落实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坚持系统观念、高效协同,坚持整体智治、唯实惟先,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着力打造凸显全面绿色转型成效的美丽城市,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中充分彰显“稽山鉴水”生态本底、生态颜值、环境品质。二、基本原则2/33(一)统筹兼顾,压实责任。坚持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与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一体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央巡视、审计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以及绍兴“七张问题清单”整改。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体系,对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层层传导压力,以责任落实推动督察整改落地见效。(二)问题导向,科学整改。坚持问题导向与科学整改相结合,以控制环境污染风险、消除环境破坏影响为基本出发点,统筹考虑整改目标的可达性、整改措施的可行性、整改时限的合理性,科学制定整改措施,积极稳妥推进整改工作。针对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件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建立任务清单、规定核查标准,逐项对账销号,务求整改实效。(三)系统施治,抓标固本。以“主动改、抓紧改、彻底改”为原则,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问题、交办的信访件为重点,在对标对表实施整改的同时,深入研究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管控能力,系统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中央巡视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整改落实。(四)举一反三,严防反弹。深入排查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做到“治未病”。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管体制,3/33健全举一反三机制,解决一批全市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回头看”常态化督导工作,加强对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件全面体检,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坚决防止问题整改反弹、反复、不彻底。三、整改目标(一)全面落实整改要求。全面推进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件整改,对588件信访件和13个督察反馈问题统一验收销号标准,落实属地责任,确保督察反馈问题20-年完成5个、2022年完成3个、2023年完成1个,4个立行立改问题按照时间节点不打折扣、扎实推进;所有信访件20-年底前高质量完成整改。(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20-年,全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县控及以上水质断面I—III类占比和功能区达标率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达到100%;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国家评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2%以上;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降碳任务。(三)更加彰显生态文明。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深化环保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推广“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举措,落实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4/33动,增强全民生态自觉。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四、整改措施(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新时代美丽绍兴1.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更多绍兴力量。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绍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和市委相关部署,全面把握“重要窗口”深刻内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深化“四个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四个率先”战略目标,建设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三生三宜”美丽新家园,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绿色获得感”,奋力推进绍兴在建设“重要窗口”新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2.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政治站位,不断加强要素保障,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切实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健全大生态环保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与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资源环境审计监督等工作衔接配合。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刚性要求、政策红线、法律规定,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5/33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市县乡三级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报告生态环境状况等生态环保制度。3.深化美丽建设评估考核力度。以美丽绍兴建设工作为统领,完善对各区、县(市)党委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的考核,持续加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考核力度,夯实各区、县(市)“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突出、主线鲜明、职责明确。完善市级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进一步健全职责清晰、分工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部署、共同推进。(二)聚焦绿色低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启动实施碳达峰行动。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制度,夯实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机制,形成部门间规划和政策措施合力。编制《绍兴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绍兴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各部门制定专项达峰行动方案。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降碳工作的人员和技术支撑,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做好碳报告核复查、发电行业配额分配和履约管理,同步开展碳交易试点。2.聚焦转型升级,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持续提升发展传统产业,推进印染化工产业集聚提升,印染企业原厂区按时腾退,签约化工企业开工建设,争创国家级印染产业创新中心6/33和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赋能行动,提升产业数字化、集群化、服务化发展水平,打造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版。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紧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20-年,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市县长项目工程落地率75%以上。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版,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3.加快能源和运输结构调整。加强能源双控,完成省下达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继续推进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20-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9亿立方米,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41万千瓦。调整优化运力结构,大力推进内河水运,持续推广使用新能源机动车、船舶,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建成区新增城市公交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继续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车,20-年淘汰营运柴油货车966辆以上。(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1.打好空气质量巩固提升战。实施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打好夏季臭氧阻击战和秋冬季攻坚战,开发治气巡查APP,开展日常巡查、督查暗访、通报考核。着力突破工业废气治理难点痛点,以印染行业为重点完善工业废气无组织排放治理,实施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工业涂装等行业低VOCs含7/33量原辅材料替代,推行柴油移动源分类管理制度,完成全市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划定和抽测工作。2.打好水生态保护深化战。继续引入自动监测数据进行考核,加强对重点断面和不稳定断面水质治理的指导。统筹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巩固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开展重点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开展水生态涵养区建设试点。研究出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意见,开展全市“千吨万人”和镇乡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深度排查,深化问题整改和规范化管理,切实巩固“划、立、治”成效。抓实柯桥区平水江水库和新昌县钦寸水库违规建设项目问题整改工作。实现20吨/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监测全覆盖,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坚持陆海统筹,开展杭州湾绍兴段生态环境状况本底调查工作,实施重点断面总氮差别化管控。3.打好净土行动持久战。依托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成果,深入摸排治理全市土壤、地下水污染,开展土壤污染“源解析”试点。不断完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抓好重点项目地块治理修复工程。根据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结果,全面落实农用地土壤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要求。4.打造“无废城市”建设升级版。通过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评估,打造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升级版。深化“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推广应用,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整治,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至20-年底完成8/33200个“无废细胞”创建。建立完善一般工业固废分类利用处置体系,推动小微产废企业危废统一收运体系动态全覆盖。进一步推进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实现全市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基本富余。加快推进危险废物利用污染防控标准、产品标准制定,推动特定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等创新制度落地见效。(四)优化生态安全格局,谱写生态建设新篇章1.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增强全民生态自觉,推进绍兴植物园、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不断拓展“绿色细胞”创建形式和方式,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出行、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等创建行动。2.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载体,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强化市域范围内四明山脉、天台山脉、龙门山脉、会稽山脉等浙东丘陵山地自然生态保护区的生态涵养,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在上虞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全域实施与推进,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做好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3.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根据环境敏感区及环境污染风险源企业特征,9/33确定重点风险源企业名单进行重点管理和日常巡查。深化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应急监测能力评估,举办应急管理培训,完成各区、县(市)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组织开展市县两级环境应急演练。切实加强放射源源头管控和动态管理,有效应用在线监控系统,确保辐射环境安全。(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高质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行地下综合管廊数字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推进“城市大脑”向各区、县(市)应用延伸,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完成嵊州市城区雨污分流,解决污水溢流排江问题。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补齐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全市建筑垃圾、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污泥处理、垃圾焚烧项目建设,拓展多渠道工程渣土(泥浆)、污泥、生活垃圾等消纳方式。2.推进毁林垦地破坏生态问题整改。对涉林垦造耕地项目进行全面清查梳理,对违规项目进行整改,完善垦造耕地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保护。健全垦造耕地项目事前、事中、事后严格闭环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