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资产负债表上一章介绍收益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本章介绍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第一节资产的确认、计量与记录一、资产的定义与特征1、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特征:见书p201。二、资产的分类见书,略。三、资产的确认资产确认涉及到资产确认标准问题。确认标准:符合资产的定义与特征;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三、资产的确认具体说来,包括以下标准:(1)资产很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如:研究与开发支出、无法开采的矿山;(2)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如公路、海洋资源、客户名单(无形资产)、客户忠诚度(是一种无形资源、但不一定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后两个有争议。(3)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如签订的购货合同不能确认资产。(4)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如人力资源、环境资源、自创商誉、外购商誉等。四、资产计量的原则计量原则采用实际成本原则,实际成本原则又称历史成本原则,指以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作为资产的计量标准。注意:资产的计量主要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但也不排除有时可能用到其他计量属性,比如恶性通货膨胀时一般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又如当无法获取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使用其他计量属性。四、资产计量的原则例如:某企业接受外界捐赠一台六成新的机器设备(净残值为0)。若:(1)企业从捐赠方得知此机器设备的历史成本为10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则企业应做会计分录为:固定资产6000营业外收入6000四、资产计量的原则(2)企业无从得知机器设备的历史成本资料,但通过市场调查得知,该种机器设备在全新状态下为12000元,则:固定资产7200营业外收入7200这里,(1)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2)现行市价计量属性。五、具体资产的计量资产计量原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原则,但具体资产计量时还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如上一章中原材料成本与产品生产成本的计量),这里介绍具体资产的计量。着重于掌握五种资产的计量: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一)应收票据的计量应收票据概述票据贴现应收票据概述应收票据是企业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下,因销售产品或材料而收到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前者由购货单位承兑,后者由银行承兑–理论上,应收票据有三种来源:赊销商品直接开出票据;应收账款到期无法偿还开出票据以延期支付;企业间资金借贷形成的票据。但我国现行结算制度规定,商业汇票要基于真实的商品交易,且票据期限不超过6个月,因此,我国的应收票据必然产生于商品交易,且是流动资产,由于期限较短,一般按面值计价–应收票据分为息票为光票,后者票面利率为0–应收账款:口头承兑;应收票据:书面承诺应收票据贴现1.票据贴现的计算贴现:企业把持有的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转让给银行以换取现金的行为贴现所得额=票据到期值-贴息–贴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360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面利息=票据面值+票据面值×票面利率×票据期限/360例:甲企业赊销商品收到对方开出的商业票据,票据面值1000元,期限60天,票面利率6%。甲企业持有该票据20天后向银行贴现,贴现率12%–票据到期值=1000+1000×6%×60/360=1010–贴息=1010×12%×40/360=13.47–贴现所得额=1010-13.47=996.53若上例中票据为光票,即票面利率为0,则:–票据到期值=1000–贴息=1000×12%×40/360=13.33–贴现所得额=1000-13.33=986.67注意区分以下概念:–票面利率与贴现率–票据期限与贴现期–票据利息与贴息–票据到期值与贴现所得额2.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应收票据贴现分为无追索权贴现和有追索权贴现,前者风险和报酬转移给银行,后者没有转移,按照CAS23《金融资产转移》,企业转移金融资产时:–当企业转移了与金融资产有关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时,应终止确认被转移的金融资产–当企业保留了与金融资产有关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时,不应终止确认被转移的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所收到的款项应视为借款以上例中的息票为例,假设票据没有贴现,到期时甲企业如期收到票据本金和利息:(1)赊销商品收到票据时:–应收票据1000–主营业务收入1000(2)收到票据本金和利息时:–应收利息10–财务费用10一般按月确认利息,这里简化,两个月利息一次确认–银行存款1010–应收票据1000–应收利息10仍以上例中的息票为例,假设票据有贴现,且贴现为无追索权:(1)赊销商品收到票据时:–应收票据1000–主营业务收入1000(2)贴现时:–银行存款996.53–财务费用3.47–应收票据1000无追索权,终止确认应收票据确认的财务费用并不等于贴息,而是=贴息-票面利息=13.47-10=3.47。所以,财务费用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若上例中贴现期为20天,则:–贴息=1010×12%×20/360=6.73–贴现所得额=1010-6.73=1003.27会计分录为:–银行存款1003.27–应收票据1000–财务费用3.27若上例中的票据贴现为有追索权:(1)赊销商品收到票据时:–应收票据1000–主营业务收入1000(2)贴现时:–银行存款996.53–财务费用3.47–短期借款1000有追索权,不终止确认应收票据,应收票据仍然保留,票据贴现视为向银行借款,因此确认“短期借款”(3)假定票据到期时,债务人如期向银行偿还债务:–财务费用10–应付利息10(确认短期借款利息)–应收利息10–财务费用10(确认应收票据利息)–短期借款1000–应付利息10–应收票据1000–应收利息10(3)假定票据到期时,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甲企业向银行偿还债务:–财务费用10–应付利息10(确认短期借款利息)–应收利息10–财务费用10(确认应收票据利息)–短期借款1000–应付利息10–银行存款1010–应收票据1000–应收利息10–应收账款1010甲企业向银行偿还债务后,有权向票据债务人追偿,因此确认“应收账款”(二)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书p206,总价法和净价法.从理论上看,净价法更为合理,但净价法期末需要对顾客丧失的购货折扣进行调整,账务处理较为麻烦,因此,实务中一般使用总价法坏账的会计处理:直接冲销法和备抵坏账法.(二)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例:某企业95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元,96年2月3日,上年度10000元应收账款中发生500元坏账。方法一:直接冲销法(1)95年年末,不作会计分录。(2)96年2月3日:资产减值损失500应收账款500直接冲销法的优点:会计处理简单明了。缺点:(1)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费用配比原则;(2)虚估企业资产。因此该方法一般不用。方法二:备抵坏账法假设以上例题中,根据企业以往经验,应收账款中将发生5%的坏账,因此,企业确定坏账的提取比例为5%。(1)95年年末:资产减值损失500坏账准备500其中,坏账准备为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如前所述,当某一账户存在备抵账户,考察该账户的价值时,不仅要看该账户的账面余额,还要看其备抵账户的账面余额,因此,这是应收账款的净值为9500元,这样,资产的价值不会虚估,同时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也保证了收入与费用的恰当配比。(2)96年2月3日发生坏账时:坏账准备500应收账款500理解:①应收账款发生坏账500元,也就是说这500元应收账款将无法收回,因此应冲销应收账款500元;②借方不能再借费用,因为费用已经在95年确认,96年发生坏账时不能再重复确认费用;③为什么要借“坏账准备”呢?可以这样理解:既然这10000元应收账款中已经发生500元坏账,从理论上看,其余9500元将不会发生坏账,因此应冲销坏账准备;④在坏账发生前后,应收账款的名义金额(账面余额)减少了500元,但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前后没有变化,都是9500元,这个会计分录只是表示企业对坏账的预期变成了现实。若已经确认的500元坏账被收回,则:–应收账款500–坏账准备500–银行存款500–应收账款500紧接上例,设96年年底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0元,97年5月8日发生坏账800元,97年年底应收账款余额为30000元,98年9月6日发生坏账1700元,98年年底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0元,99年6月8日发生坏账400元,99年年底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元。(3)96年年底:应计提的坏账=20000×5%=1000元资产减值损失1000坏账准备1000(4)97年5月8日实际发生800元坏账时:坏账准备800应收账款800注意:这里预期发生的坏账1000元与实际发生的坏账800元并不一致,这样,坏账准备在做过这个会计分录后仍然有贷方余额200。(5)97年年底:注意:计提坏账的金额并不是30000×5%,应该使计提坏账后坏账准备的余额=30000×5%,由于坏账准备原有余额200元,因此,实际应该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30000×5%-200=1300元。资产减值损失1300坏账准备1300(6)98年9月6日发生1700元坏账时:坏账准备1700应收账款1700此时,坏账准备有借方余额200元。(7)98年年底:实际坏账计提额=20000×5%+200=1200元资产减值损失1200坏账准备1200(8)99年6月8日发生400元坏账时:坏账准备400应收账款400此时坏账准备有贷方余额600元(9)99年年底:实际坏账计提额=10000×5%-600=-100,这时应该冲销多余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100资产减值损失100(三)存货的计量存货的计量涉及到取得成本的计量、结存成本的计量、发出成本的计量,其中,存货取得成本计量是指原材料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计量,这部分内容在上一章已经学过,这里,我们讨论存货结存成本和发出成本的计量。存货结存成本的计量存货结存成本的计量包括两种方式: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又称实地盘存制,是指通过定期实地盘点获得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方法;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每一笔存货收入与发出业务都要逐笔登记,并随时结出存货账面金额的方法。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所依据的公式如下:本期存货发出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根据这个公式,定期盘存制具有以下特点:(1)日常记录只登记存货购入的数量与金额,而不登记存货发出的数量与金额;(2)期末存货数量通过实地盘点获得,并根据存货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3)根据以上公式,以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倒算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例题见书p207。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所依据的公式如下: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本期存货发出成本根据这个公式,永续盘存制的特点如下:(1)日常记录既登记存货购入的数量与金额,又登记存货发出的数量与金额;(2)期末存货成本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出。例题见书p207。定期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的比较定期盘存制的优缺点优点:(1)不需要记录存货发出的数量与金额,因此简化了日常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尤其是对某些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采用定期盘存制将大大降低会计核算的工作量;(2)期末存货金额由实地盘点获得,准确性较高。缺点:(1)各种损耗、差错、偷盗所可能引起的潜在损失都计入了存货发出成本,这既虚增了存货发出成本,又不利于对存货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2)在平时,存货数量和金额的动态变化企业无法知悉,这不利于企业对存货进行动态管理;(3)期末实地盘点是件费时、费力容易出错的工作。定期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的比较永续盘存制的优缺点优点:(1)存货发出成本反映比较真实;(2)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