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资产计价主要内容•1.会计计量与资产计价•2.应收账款计价•3.存货计价•4.固定资产计价1.会计计量与资产计价•●会计计量•○含义•○计量属性(计价标准)•○计量对象(客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基本观点•——各种要素均存在计量问题•——计量重心:资产计价•——各项资产按实际成本计价资产负债权益费用收入—+++资产(如材料、商品等)取得(如购买、制造)耗用(如销售、消耗)结存(持有)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历史成本●资产计价的内容•●资产计价效应分析持有资产耗用资产收益反向关系正向关系2.应收账款计价•2.1应收账款计价涉及的主要问题•●应收账款的界定•●应收账款计价模式•应收账款账面数—坏账=应收账款净额•●核心问题:坏账的确认与计量•2.2坏账及其计量•●坏账(BadDebts)的含义•“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坏账形成的主要原因•——债务人消失•——债务人破产•——债务人无力偿债•●坏账损失的计量方法•方法一:赊销净额百分比法•计算原理:•当期赊销净额×坏账率=坏账损失•注意:•当期赊销净额:当期;赊销;净额(扣除折让等)•坏账率:根据近几年经验确定•方法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算原理:•应收账款余额×坏账率=坏账损失数•注意:•应收账款余额:当期期末数•坏账率:根据近几年经验确定•方法三:账龄分析法•思路:根据应收账款欠款期的长短确定坏账比例,进而计算坏账损失数额。•例某企业03年度应收账款情况及坏账损失计算结果如下表。组别欠款期应收账款余额坏账率坏账损失数11-3个月9000000%023-12个月1200000.5%60031-3年600005%300043年—1400050%7000合计109400010600•2.3坏账的会计处理•基本方法:•直接转销法(DirectWrite-OffMethod)•备抵法(AllowanceMethod)•●直接转销法(DirectWrite-OffMethod)•——仅仅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注销应收账款账面记录,增加当期费用(坏账损失)•●备抵法(AllowanceMethod)•关键点:“应计费用”原理•——各期预提坏账准备,发生时予以冲销•例某公司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年末的应收账款分别为500000元、600000元、800000元、900000元。实际发生坏账的情况为:2001年5月6日D公司欠款15000元、2003年10月8日K公司欠款6000元。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1年5月6日D公司15000元坏账发生2003年10月8日K公司6000元坏账发生预提坏账3000元预提坏账4200元预提坏账5600元预提坏账7800元•●会计分录•年末预提时(如2000年):•借坏账损失(管理费用)3000•贷坏账准备3000•实际发生坏账时(如2001年5月6日):•借坏账准备15000•贷应收账款——D公司150003.存货计价•3.1存货及其特点•3.2存货盘存制度•3.3存货计价方法•3.1存货及其特点•含义•“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特点•——主要流动资产•——流动性强•3.2存货盘存制度——存货数量确定方法•●账面盘存制•(PerpetualInventorySystems)•——平时在账户中连续地记录存货的增加和减少,并随时计列其结存数的方法。•基本原理:•期初存货结存数+本期存货增加数•-本期存货减少数=期末存货结存数•●实地盘存制(PeriodicInventorySystem)•——平时在账户中只记录存货增加数,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结存数量,再倒挤期内减少数(或耗用数)的方法。•计算原理:•期初存货结存数+本期存货增加数•-期末存货结存数=本期存货减少数•●两种盘存制度之比较•——存货控制效果•账面盘存制:完整、系统的控制作用•实地盘存制:应加强对实物的监控•——计算工作量•账面盘存制:工作量大•实地盘存制:工作量小•3.3存货计价方法•基本方法:•实际进价法(SpecificIdentification)•先进先出法(FIFO)•后进先出法(LIFO)•加权平均法(WeightedAverage)•例某种商品8月份相关资料如下:•时间数量(件)单价(元)总成本•8.1(期初)8432•8.5购入6530•8.10购入9654•8.17出售1010•8.22出售710•8.30(期末)6•●实际进价法•假设期末结存商品6件构成如下:•月初4件•8.10购入2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4×4+6×2=28(元)•本期销货成本=116-28=88(元)•毛利=170-88=82(元)•●先进先出法•期末结存存货成本=6×6=36(元)•本期销货成本=116-36=80(元)•毛利=170-80=90(元)•●后进先出法•期末结存存货成本=6×4=24(元)•本期销货成本=116-24=92(元)•毛利=170-92=78(元)•●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单价=116/23=5.01(元)•期末结存存货成本=6×5.01=30.06(元)•本期销货成本=116-30.06=85.94(元)•毛利=170-85.94=84.06(元)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结果本期销货成本8085.9492小→大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存货价值)3630.0624大→小毛利(利润)9084.0678大→小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应用结果比较(物价上涨趋势环境)•练习题•例某种商品8月份相关资料如下:•时间数量(件)单价(元)总成本•8.1(期初)8432•8.5购入6530•8.17购入9654•8.10出售1010•8.22出售710•8.30(期末)6•分别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下按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4.固定资产计价•4.1固定资产及其特点•4.2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确定•4.3固定资产折旧及其计算方法4.1固定资产及其特点•●含义•“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特点•——使用年限长•——单项价值高•——价值逐步转移与价值逐步补偿•●固定资产计价内容•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主要问题:•原始价值确定•折旧计算4.2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确定•●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构成•原始价值=实际成本(历史成本)•“为取得某项资产并使其达到可供使用状态为止所实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固定资产的某些后续支出会改变其原价•如更新改造支出等资本性支出4.3折旧及其计算•4.3.1折旧(Depreciation)的含义•我国:•“固定资产因为使用发生磨损而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的那部分价值”•FASB:•折旧是“一种成本分配过程”•4.3.2折旧的原因•有形损耗——实物损耗•无形损耗——价值贬值•4.3.3折旧的相关概念•●应计折旧总额•=原始价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或=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额•=应计折旧总额/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4.3.4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折旧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平均法•(产量、工作时间、行驶里程等)•●加速折旧法•——年数合计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平均法•年折旧额=应计折旧总额/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例某设备原始价值为58000元,预计残值3200元,预计清理费用1600元,预计使用年限8年。按年限平均法计算该设备每年折旧费用。•◎工作量平均法•计算原理:•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应计折旧总额/预计工作量总数•某期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期实际工作量•◎年数合计法•计算原理:•应计折旧总额×折旧率(变动)=年折旧额•关键问题:•如何确定各年折旧率?•例某设备原价为15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1500元。•应计折旧总额×折旧率=年折旧额•第1年(15000-1500)×5/15=4500•第2年(15000-1500)×4/15=3600•第3年(15000-1500)×3/15=2700•第4年(15000-1500)×2/15=1800•第5年(15000-1500)×1/15=900•合计1350013500•◎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原理:•固定资产期初净值×折旧率(固定)=年折旧额•折旧率=2×(1/预计使用年限)•上例某设备原价为15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1500元。•期初净值×折旧率=年折旧额•年折旧率=2×1/5=40%•第1年15000×40%=6000•第2年(15000-6000)×40%=3600•第3年(15000-6000-3600)×40%=2160•第4年(15000-6000-3600-2160-1500)•÷2=870•第5年870•合计1350013500•4.3.5折旧方法对资产及收益信息的影响第1年5432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净值利润折旧费用加速折旧折旧费多利润少多少资产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