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激概述二、应激与心理防御三、常见心身疾病与治疗思考题: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会被恐惧的事情吓死?为什么在紧急的情况下,你居然能跨过一条在平时根本不可能跨过去的沟壑?为什么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导致人胃痛?(一)应激与紧张塞利认为,应激是各种各样的紧张刺激(如寒冷、外伤、中毒等)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反应,这种生理反应与刺激物的性质无关,被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一、应激概述“应激”和“紧张”两个词是指由于不良的刺激引起的机体的不适状态。二者的含义各有区别:应激主要是指应激源所引起的机体的超负荷状态,而紧张主要是指超负荷应激状态所引起的行为反应,紧张是应激的外显。从一般意义上讲,应激是由意外的刺激引起的紧张状态;从广义上说,应激可以理解为不良刺激所引起的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回顾体验:晚上11点正好与一个陌生人一起乘电梯,突然停电长达半个小时以上;晚上一个人穿过一片漆黑的小树林,突然发现后面有个人总是跟着你;参加一次决定命运、前途的重要考试,一开始便遇到解不出的几个难题;(二)应激的过程第一阶段是紧戒反应阶段,这时机体所发生的生理变化(例如心率加快、促肾上腺素活跃),是机体正常防御机能的表现;第二阶段是抵抗反应阶段,这时机体的适应处于最高水平,动员并利用了体内全部资源;第三阶段是衰竭反应阶段,这时机体已耗尽了所有体内的资源,丧失了抵抗的能力,严重时导致崩溃死亡。(三)应激产生的原因1、应激的内在原因:个人的生理状况:个人的生理状况也是产生应激的一个重要条件。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对应激情境的抵抗能力亦不同。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着对应激源的承受能力。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生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两方面。气质类型:气质类型也是应激产生的一个条件。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应激所做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2、应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原因生活、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压力意外事件睡眠不足生活没有规律拥挤人际关系不和谐(四)影响应激体验的因素应激体验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相同的情境下,由于个人看法不一样,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应激体验;不同的气质类型、不同的情绪状态、不同的经历和处事态度等,对应激体验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认知因素从沙赫持和辛格的实验及阿诺柏的理论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认知因素对情绪状态的影响:当个体面临应激情境时,如果能够冷静地分析发生的一切,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会引起机体高度的应激反应;如果对情境故意夸大或做出不好的评价,就会引起高强度的应激体验。2、性格特征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根据人格特征和职业的关系,把性格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1)现实型(2)研究型(3)艺术型(4)社会型(5)企业型(6)常规型3、不同情绪状态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情绪反应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强烈的应激反应伴随着大幅度的情绪波动,而低水平的应激反应则伴有小幅度的情绪波动。下面就以愤怒(高强度的应激反应)和平静(低水平的应激反应)来说明情绪对应激体验的影响。4、个人经历个人经历主要是指过去经历的挫折、家庭的变故或其他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事件。这些经历对个人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往往能从挫折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在以后出现类似情境时,不再犯以往的错误,或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并妥善地处理。5、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对应激体验也有很大影响。文化素养高的人,对应激情境能进行理智的分析,并予以合理的解决。而文化素养低的人,容易冲动或感情用事,不能合理地处置所面临的各种应激情境,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在遇到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时,容易受到干扰。6、充分的睡眠和科学的饮食充分的睡眠和科学的饮食能使我们保持充沛的精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办事效率。(五)应激情境下的生理、心理与行为反应适应效率的减弱:在生理上,严重应激导致削弱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在心理上,恐惧的知觉可缩小认知范围,使认知过于死板,以至个体不能或难于观察、理解客观情况,甚至可能产生自杀行为。对其他应激源失去抵抗:如在恐怖战争状态下的士兵对毒性传染和来自家乡的坏消息会失去抵抗力,产生较严重的后果。有机体的磨损:当压力剧烈、并长时间持续时,机体器官产生不可挽回的病变。在一些个体中,持续的和非常剧烈的应激,也会干扰脑功能的化学变化,严重损害个体思维、情感和整合性行动的能力。(一)生活中的应激源生物性应激源:指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刺激。心理性应激源: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以及预期的或回忆性的紧张状态。二、应激与心理防御社会文化性应激源:主要来自于变化的社会情境和生活事件,如下岗、离异、毕业找不到工作、出国定居等。其他应激源:居住条件差和交通拥挤、环境噪声、生活节奏太快、学习负担过重、工作压力大等。(二)应激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应激一定会对人体有害吗?应激这一事物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会破坏人的心身平衡,某些情况下损害人的健康,加重或造成疾病,另一方面,适当的应激和心理应激又是人体健康所必须具备的条件。1、有意的影响应激对人们生活有益影响,至少发现两个方面。首先,适当的应激经历是人心理和身体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适当的应激又是维持人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2、消极的影响心理应激对人健康的消极影响是它的主要方面。心理应激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如果比较强烈,就会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精神疾病的根源和就医寻求帮助的原因。(三)心理防御机制看过鲁迅的《阿Q正传》的人,都会记得阿Q这个旧中国弱者的典型人物,在收到社会上不同人物的压迫、侮辱时,往往采用一些独特的手段进行自我安慰,以求得适应社会的心理平衡。例如:他在收到别人的殴打,自己又无力反抗时,就说“现在的世界太不像话,儿子打老子。”然后心满意足得胜地走了。防御机制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主要的一些方式:1、压抑作用:这是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情感和行动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里去的作用,这是心理防御机制的最根本的方式,通常来说,心理活动能把一些人所不堪忍受或能引起内心矛盾。2、否认作用:这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它的方法不是把已发生的痛苦与不快有目的地忘却。而是把它加以“否定”,从而避免了心理上的不安与痛苦。3、退化作用:当人们遇到挫折时,放弃已经习惯的成人方式,而恢复使用早期幼稚的方式去回避令人烦恼的现实,摆脱痛苦、或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退化现象。4、幻想作用:是指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力处理这些问题,便以幻想的方法,使自己脱离现实,在幻想中处理心理上的困扰,让欲望得到满足。5、转移作用:是对某一对象的情绪、欲望和态度,不可能被自己理智和社会所接受时,便在潜意识之中。把它转移到另一个可以替代者身上,如“迁怒”事例便是证明。6、合理化作用:个人受挫折或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给自己杜撰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虽然其理由常常是不正确的,在别人看来是不客观或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强调这些理由去说服自己,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7、投射作用:通常是指将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或欲望,转移到别的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广泛的投射泛指各种内在心理的外在化。有些人自己有某种恶念或不良欲望,但坚信别人也有这些念头,以此保持心境的安宁。8、摄入作用:这是与投射作用相反的一种防御机制,摄入作用是指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将它们变为自己内在的东西。如常言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反向作用:这是以“矫枉过正”的形式来处理一些不能被接受的欲望与行为。因为人的许多原始的行动及欲望,是自己和社会规范所不能容忍、不能许可的,所以常被压抑而潜伏到潜意识中去,不为自己所觉察。10、补偿作用:人们因生理上或心理上有缺陷,而感到不适时,企图用种种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不适感,称为补偿作用。引起这种心理不适的,可能是生理与客观现实中的缺陷和不足也可能是自己的主观认识或想象。11、同一化: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机制。它使一个人力图把自己变得跟他人相似,甚至以他人自居。如在不自觉中,男孩模仿父亲,女孩模仿母亲,这可以促使儿童的性格逐步成熟.特别有助于男女性别的发展。12、隔离作用:是把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心理上的不愉快,最常被隔离的就是事情中与事实相关的感觉部分。14、幽默作用: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形式。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常可使用幽默来化解心境,维持自己的心地平衡。13、抵消作用:这是以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或事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事情,补偿心理上的不适与不安。应该强调的是,防御机制是正常人或精神病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因此,不能说防御机制本身是变态的或异常的。只有当防御机制失败,或自我虽免于痛苦,但由于防御机制运用不当,过分,以致破坏了心理活动的平衡原则,变得了个人的社会适应,这才能现为病态。(一)应激状态与心身疾病什么是心身疾病?目前,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三、常见心身疾病与治疗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至于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disorders),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广义的心身疾病就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二)心身疾病的诱因威特洛尔指出,在下列几种条件下,应激将诱发心身疾病:(1)心理方面的应激源在身体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2)个体能觉察到却无力改变的情绪兴奋状态。(3)应激源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4)由遗传或早期创伤经验所造成的机体性损伤。(三)几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溃疡:溃疡病患者病前常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如愤怒、焦虑、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创伤等。这些不良情绪通过植物神经机制的作用而致病。此外溃疡病患者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常常在依赖感与独立性之间抗争,或许这是溃疡病发作的真正原因。支气管哮喘:哮喘最明显的症状是持续不停的咳嗽,尤其是在晚上或运动之后,咳嗽症状加剧,其他症状还包括气急、胸闷等。哮喘的诱因很多,包括对空气中各种物质的过敏反应,细菌、病毒等呼吸道反复感染,家族遗传史。此外,各类心理因素具有加重病情的作用。偏头痛:发作时患者往往四肢冰冷、头晕恶心、坐卧不安、痛苦不堪。其直接原因是头部血管舒张膨胀,压迫了附近的神经所致,间接的原因则是某种情绪刺激的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它是一种慢性结缔组织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常同时伴随植物神经、内分泌和中枢神经功能的紊乱。研究发现,患者紧张、焦虑、愤怒的情绪状态,导致植物性神经、内分泌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提高了疾病的易感性。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病情的严重性程度与患者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除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事件的累积、遗传、劳累等因素的作用外,个体的人格模式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其中A型人格者突发心脏病的比率是B型人格的6.5倍。(四)心身疾病的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疗,不能单从内科、外科。精神科或其他某一临床学科着手,由于心身疾病躯体症状的原因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时,应从心身联系的观点出发,从躯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来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在给予躯体治疗的同时,合并采用心理治疗。医生和病人都应该明确地认识到,对于心身疾病,躯体治疗固然重要,但主要应消除引起或加剧躯体症状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