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调研分析临清市中医院副院长段永志中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诊疗方法逐渐西化,中医临床疗效降低,居民患病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中医院对当地医疗市场占有份额不高,综合效益欠佳。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制约着中医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和社会对中医行业的看法。一、中医特色淡化与优势弱化的基本原因。1、学术发展相对缓慢。中医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以经验为主的科学,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医疗保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西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疗法层出不穷。传统中医药学的学术发展就显得缓慢滞后,难以适应科技进步和现代人生活节奏,处于补充和非主流地位。2、治疗手段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中医药学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形成了众多的治疗手段,但流传至今的主要是内服药、外敷、熏洗、针灸、推拿、按摩、骨折手法复位等疗法。而当今用得最多的是内服药。内服中药是中医最常见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在给药途径和口感上都不容易被患者接受,更适应不了危急重症的临床需求。3、市场竞争激烈,效益压倒特色。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行各业都要围绕市场需求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中医院也是如此。其员工工资奖金、房屋建设、设备添置、就医条件改善等都要靠业务收入来支撑,加之中医院建院历史较短,投入不足、占地偏小、房屋拥挤、设备简陋的现状,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其压力更显沉重。中医药治疗较单一,收入也有限,而西医药治疗手段丰富,药品价差也大,检测化验、手术抢救收费更是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使用西医药,医生能创收,医院能盈利,生存有保证,发展有动力。中医药简便廉效的优势,反成了中医院生存发展的弱势,若单纯靠中医药创收,医院难以生存发展,当然会严重影响中医药的广泛使用。以骨折为例,若手法复位最高才数百元,若是手术复位动则数千上万元。4、中医队伍思维转向,临床重西轻中。当今中医队伍缺乏高明的中医临床家,临床思维上西化。中医队伍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临床以中医药为主的,以老中医、师承出身的中医和少部分中医院校毕业生为主,他们临证时多以中医药为主要手段。但他们只是坐门诊,以看慢性病和疑难病为主,不适合直接主管住院病床。二是中医院校毕业的中青年中医,他们因系统学习过中、西医理论,在第一线主管病房,面对危急重症需要明确诊断时,受西医和科室收入等因素影响,临证时选择多半重西轻中。即使应用中药,也是作为辅助治疗或待病情稳定后再用,使中医药在病房中的应用比例逐渐降低,临床阵地也日渐缩小。中医队伍,特别是中青年中医受西医观念渗透影响,对中医理论信念动摇,不用中医思维看病,临证之际,不知不觉陷入西医的思维模式。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熄风。黄连能抗菌,菊花能降压,五味子能降低转氨酶,遇到相关病必定选用。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原则,使中医学术精髓和特色丧失殆尽,名存实亡。中医不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用药,一旦治疗无效,往往就借助西医手段治疗,如果有效就认为西医科学而中医不科学。此弊积重难返,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动摇了中医事业的根基。5、管理层面弱化,许多政策落实不力。一是中医人员评职称时不是重点依据临床能力,而是依据论文和科研课题。此类政策导致许多中医临床人员不去埋头研究看病,而是如何拼凑能晋升职称的业绩。二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完全根据西医理论鉴定,中医院所有病人必须有西医诊断,这些都在无形中淡化了中医药特色。比如一个闭合骨折的患者,手法复位收费低不算,复位上也只能功能复位,不能达到解剖上的完全复位,由于不能完全解剖复位,一旦患者不满产生纠纷,就有可能鉴定为事故,医院和医生从自我保护出发,往往采取手术治疗。三是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对中医机构的中药制剂条件要求太高,中药制剂审批收费偏高,要求技术参数过多过严,许多中医院只好关闭制剂室,不加工中药制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特色的发挥。二、坚持特色发挥优势的基本对策1、发展创新中医学术,对现代疑难病有所作为。中医的灵魂在学术,学术的基础在临床,临床的关键是疗效。发展中医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对现代医学疑难病治疗有较高的临床疗效。首先是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现代医学的疑难病、中医药又有相对优势的病种,逐个进行辨证分型,确定治疗原则、选用方药和调理防护等。在探讨总结疾病的辨证分型论治时,应将现成的研究成果和诸多疗法吸纳进去。病名、诊断和疗效标准都可借用现代西医学的研究成果,既符合临床实际,又体现辨病与辨证结合,创新和规范了中医的临床辨证。二是要千方百计丰富中医的临床疗法,改变靠内服药为主的现状。既要继承总结前人已有的治疗方法,更要创新新的疗法,尤其要重视运用综合疗法,既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又易于被患者接受,扩大中医临床阵地。如治疗感冒、中暑、颈腰椎增生及各种痛证时,给病人内服中药的同时,施以按摩、拔火罐、针灸、小针刀、水针刀、刮痧等疗法,其效果肯定要比单纯服药要好得多。三是中医学术发展要紧扣时代脉搏,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心理疾患、亚健康状态和新型职业病增多,而中医药在心理调节、生活调理、养生保健、非药物疗法、综合疗法等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现在关键是要拿出规范严谨、具有优势、被医学界认可的学术成果来指导临床。2、选择优势病种,建设好专科专病。中西医学比较而言,优势应该体现在疗效更高、疗程更短、方法更简易、价格更低廉、毒副作用更小。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病毒性疾病、急慢性肝肾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皮肤疾病、骨伤疾病、各种痛症、烧伤、肛肠疾病、妇科疾病、不孕不育症、男子性功能障碍、神经衰弱、心理疾患、亚健康等等,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表现在全程或一个或多个环节上。中医药界就是要对具有优势的疾病,运用中医药为主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为建设专科专病,在指导上给予鼓励支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倾斜,在经费上给予补助扶持。在布点上确定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在管理上制定了相应专科专病建设标准和具体要求。既要把现有专科专病做大做强,做出优势、做成品牌,更要根据中医药的优势,选择现代医学疑难病,根据当地的技术、优势、疾病谱和市场需求,建设好更多的专科专病,使中医药治疗现代医学疑难病有更大的作为。3、注重队伍建设,全力培养造就名中医群体。中医药学要发展振兴,迫切需要形成一大批名中医群体。这个群体精通中医药理论,能熟练运用中医药得心应手地解决临床疑难病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要成为一个名中医,必须具备五个条件。一是要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熟读中医药经典著作,尤其是临床名著及近现代的著名医案等,还要掌握中药药理药性,为临证启迪思路、扩大思维必不可少。二是对中医药要有坚定的信念,也就是相信中医能解决问题,临证时首先想到的是运用中医思维、应用中医药。三是大量的临证实践。实践出真知,中医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经过大量的临证实践,爬滚摸打,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四是要有悟性。就是通常所说的悟性,实际上就是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融会贯通,总结变成自己独特的经验,再应用于临床。五是要有名师指点。跟师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直接跟师面授的,也可以是间接从杂志书本上学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名中医师承教育、优秀中医研修项目等,都是培养造就中医临床家的重要举措。4、强化科学管理,重视政策调控。一是落实中西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建设项目、科研立项、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定点上,给予更多的重视与支持,逐步改变目前中医行业的非主流和弱势地位。二是中医人员在晋升技术职务时,应把临床能力评估放在第一位,可将科研课题作为参考。三是要加强中药质量管理,切实提高饮片质量,中药饮片要逐步达到GMP标准。中药制剂的审批不能脱离国情、院情,要考虑基层医院的实际条件,以有利于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前提。只有充分利用中医药学科特点,因势利导,才能有利于坚持特色,发挥优势,促进学术繁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