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资产剥离的财务绩效:理论与实证姓名:赖斌慧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张秋生20090701资产剥离的财务绩效:理论与实证作者:赖斌慧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相似文献(7条)1.学位论文张秦渝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的实证分析2007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资产重组绩效的方法和研究情况,确定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其次,分析了资产重组的相关理论和假说,这为随后的制度分析和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随后,对我国有关资产重组的制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西方资产重组理论和假说在我国资产重组相关制度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之后,选择我国沪深股市2003年发生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建立评价模型,将发生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前后共4年的财务指标按照评估模型进行评分,利用非参数检验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资产重组在短期内有利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改善,而在长期内仅对部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改善有正向化作用;资产置换、资产剥离、股权转让和收购兼并4类重组类型中,收购兼并和股权转让类重组公司具有重组前1年或重组当年财务绩效显著优于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类重组公司的特点,资产置换类重组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它3类,但是,资产剥离类重组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改善作用与股权转让和收购兼并类重组没有显著区别;关联重组与非关联重组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值及绩效改善情况的影响没有显著区别,但是资产剥离类重组中的关联重组在短期内对公司绩效改善优于非关联重组,而长期内则相反;在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中,混合并购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改善作用最差;股权转让类重组中控制权转移的公司财务绩效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控制权未转移的公司。2.学位论文郑江南我国上市公司收缩性资本运营绩效的实证研究2007收缩性资本运营作为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得到了我国企业的广泛运用,然而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收缩性资本运营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此有关的研究都还不多,特别是对上市公司收缩运营的实证研究多是集中在公司在宣告剥离消息前后,股价是否会出现异常变化的事件研究法上面,这种方法更多的是考虑了股价的超常收益和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等问题,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更容易受到人为的操纵。因此,运用以股价研究为主的事件研究法可能不一定能够切实地反映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真实情况,不能直接说明收缩能否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有效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收缩性资本运营有关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通过选取出能比较好的说明公司经营绩效的四个重要的财务指标来构建一个财务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收缩性资本运营是否能有效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通过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基本上呈现出在实施资产剥离的当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但之后的几年公司的财务绩效又有所下滑的特点,而且收缩性资本运营资产剥离对样本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基本上是不显著的。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收缩性资本运营绩效不佳这一实证结论,本文从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3.学位论文芮鹏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类型的绩效研究2007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方资产重组活动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备受市场各方所关注。目前国内对关联方资产重组的研究大部分以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为主,定量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1997-2000年间的上市公司。在2000年以后证券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关联方资产重组活动的规范日趋严格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关联方资产重组是否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重组是否能真正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特别是关联方资产重组各类型的绩效如何,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规范和指导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关联方资产重组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为主线,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角度上进行了研究,在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活动特征和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类型的财务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先对关联方资产重组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介绍,然后从政策法规角度对关联方资产重组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在政策法规变化后我国关联方资产重组的现状。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采用财务分析法来构建业绩评价综合得分模型,以2003年完成关联方资产重组的8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重组前后经营业绩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类型的财务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关联方资产重组类型的财务绩效改善情况不尽相同。总体上看,收购兼并和资产置换类型的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后财务绩效改善明显好于资产剥离和股权转让类型的上市公司。论文的最后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4.学位论文万玲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2003该文对中国上市公司重组活动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观察重组活动是否提高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股票投资者收益,以期对上市公司的重组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对证券市场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现实依据,为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重组行为提供建议.该文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因子分析法”,从市场绩效(重组活动是否导致公司股票的重新估价)和财务绩效(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得到提高)两方面对1998~2001年沪深两市发生的重组事件(包括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进行研究.5.学位论文袁旭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问题研究2002该文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了发达国家和中国企业资产重组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对资产重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的综述,讨论了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即:宏观上政府为实现政策目标而推动重组活动的开展,微观上企业进行重组的一般动因是强化和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不同的企业而言又表现出各自具体的动因.然后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采用的模式,具体可分为收购兼并、资产剥离、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和其他五大类模式,并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了几种模式及适用性.并对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的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发现重组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其中两极分化亦很明显.数据同时表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规模对绩效不具相关性,但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以及所选择的重组模式对绩效有一定影响.此外,企业自身对重组的认识、重组后的整合、政府的角色定位、重组中关联交易等行为都影响了重组绩效,该文对重组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相应地对提升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和优化资产重组的市场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6.学位论文李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分析与会计问题研究2002该文旨在借助经济指标体系寻求鉴别报表性重组与实质性重组的方法,并对重组过程中涉及的会计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论文阐述了资产重组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资产重组绩效的经济学相关假说,归纳、总结、评价了资产重组的理论体系与历史渊源,借鉴了国际资产重组理论与实践的合理内核,构建出新制度经济学企业重组理论——产业组织结构与动态均衡理论——资本市场的有效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理论基础结构体系.结合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践,就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实证分析,涉及到资产重组方式、规模分析和重组方式与关联交易分析,并选择了三个财务指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对企业的财务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出了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规律,对实际运作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最后,论文分析了各类重组方式下存在的一些共性会计问题——重组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购并前利润及购并日留存利润的确定、会计调账基准日的确定、职工安置费的处置,并详细阐述了股权转让、对外收购扩张、资产置换、资产剥离四种类型的资产重组中存在的会计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7.学位论文林琳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研究2003该文分别用因子分析法和事件期研究法,对中国重组频发期(1998-2001年)所有的不同类型(包括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剥离、资产置换)的重组事件从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两方面研究.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对于证券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强市场监管,抑制报表性重组的发生.2.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淡化壳价值.3.加强对操纵股市和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4.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5.采取措施鼓励大规模的战略重组.6.加强法律约束,制定各种法律法规使上市公司重组规范发展.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9b405163-bf82-4317-865a-9e1a01548583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