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集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5白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集5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以下就是网友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白杨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2.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3.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4.背诵课文。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第一课时2/15一、初学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学习目标: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二、学习新课。理解爸爸的话。三、激情导入:现在,我们坐火车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好不好?(看录像)我们不但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还听到一位旅客为他的孩子介绍白杨呢。1.在课文中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用直线划出来。出示问题,理解爸爸的话。文字片: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用....划出表示白杨特点的词语。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枝干挺直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2.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通过理解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1“茫茫”、“浑黄一体”结合录像画面理解。2“卫士”在课文里指什么?为什么?3/15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4.学生概括爸爸说的这段话的意思。体会爸爸的心。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读句子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用()划出孩子们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们还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导学生理解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板书: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6.板书小结。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1.边听课文朗读边看录像,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提出来。2.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3.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4.看板书总结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15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辨析课后第3题。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板书:内容―――中心思想五.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白杨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二篇】教学内容:1、白杨和小河的合唱教学2、和声的基本练习3、欣赏保卫黄河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白杨和小河两个互帮互助的好朋友形象,学会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2、初步感受和声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合唱的不同表现效果。教学重点:合唱部分的学习和体会教学准备:录音磁带,歌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基本练习1、气息练习模仿闻花香和生活中喘气的动作,呼吸要做到平稳,不抖5/15动,不耸肩。2、节奏接力a、出示准备好的节奏练习条,分组准备,然后进行接力练习,看哪一组最准确。b、两个声部的节奏练习,以后面的合唱部分节奏为主,要求准确,两声部配合和谐。3、旋律的视唱以合唱中的难点为例,注意声部的和谐和准确,音准,要求如同唱歌一样三、白杨和小河的合唱教学1、聆听范唱2、复习前面齐唱部分,强调要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3、随琴分声部学唱合唱部分的曲谱4、视唱合唱部分的旋律5、分声部视唱歌词6、歌词的练习7、完整地视唱歌曲四、结合欣赏《保卫黄河》,讨论对《白杨和小河》的处理。1、听《保卫黄河》2、谈自己听后的感受,重点是对音乐形象的认识。3、听《白杨和小河》4、对两首歌曲进行比较,说说我们在演唱时应怎样来表6/15现歌曲,包括情绪、声音、声部的和谐等。5、用讨论的结果为指导,全班演唱《白杨和小河》五、结束教学。白杨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三篇】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初三学生已阅读了《荔枝蜜》,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7/15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1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与交流。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学习需要自主建构,自主建构需要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首先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白杨树的直观形象,配合课文朗诵,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激情导趣,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动机。再从网上下载某种植物的形象,引发学生的联想力,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自觉、主动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1、导人新课。2、释题: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3、介绍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8/15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教师范读全文,或听朗读带。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标明自然段序号。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教师补充: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小说《子夜》、短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在学生掌握字词读音后,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其中几个字词连词成段,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4、学生迅速默读全文,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9/15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8--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学生讨论后明确:总体印象是: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4、面对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明确:恹恹欲睡。5、作者这样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伟伟大的背景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6、学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想像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为什么在见到白杨树时会惊奇地叫了一声。白杨的教学设计方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2、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其生存的环境,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10/15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培养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4.适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达到拓展的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爸爸对白杨称赞的那一段话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学习白杨一样的品质。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具准备:课件、图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白杨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五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11/15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两课时。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12/15讨论。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写这荒凉的大戈壁?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赞美)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13/15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