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关于贯彻执行能力存在问题【4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关于贯彻执行能力存在问题【4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贯彻执行能力存在问题【第一篇】存在问题:一是人才队伍基础薄弱。许多乡村医生是由“赤脚医生”转型而来,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低,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重、要求高,许多乡村医生难以完成工作任务。近年来,我市基层卫生院人员数量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速度远远跟不上门急诊和住院人次数的增长水平。二是基本药物种类范围狭窄。药品统一招标及销售零利润后,药价便宜了,但药品种类偏少,群众对长期习惯使用的“好药、广告药”不在目录内难以接受;传统的基层卫生院大多“以药养医”,实施药物零差价销售后,基层卫生院业务收入和利润锐减,国家对基层卫生院的补助有限,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三是基础设施落后。基层卫生院标准化设施建设和改造缺乏专项资金保障,部分卫生院虽然通过职工集资、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购置了B超、心电图机等常规设备,但受技术条件和就医意识的限制,设备利用率并不高;基层卫生院环境2/19差、条件艰苦,职工福利待遇较低、缺乏深造学习机会,人员流动频繁。四是“医患”矛盾突出。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不断加大,媒体对医疗纠纷的肆意渲染,导致医疗机构公信力下降,“医患”矛盾日益增多,“医闹”现象时有发生,医务人员心里压力增大、精神负担加重,收治病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对策建议: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国家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短缺和高级专业人才绿色通道,吸引大学本科、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到基层卫生院工作,使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起作用。二是放宽准入条件,增加药品种类。在药品零利率基础上,适当放宽疗效好、价格适中药品准入条件,增加常用药范围;加强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及农民对基本药物的知晓率,营造良好的基本药物制度认知环境。三是落实配套措施,增强发展潜力。建议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纳入乡镇公共服务配套,予以优先保障;县级医疗机构可将闲置或富余的设备提供给基层卫生院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基层卫生院资金支出。四是科学正确引导,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使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与患者关系,同时,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氛围,使医务人员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医疗服务工作中;积3/19极引导新闻媒体对医疗卫生工作做客观、公正、全面的宣传报道,营造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良好氛围。贯彻执行能力存在问题【第二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加强了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分析不足,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问题,明确努力方向。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与思考,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有了进一步理解,增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的自觉性。开好民主生活会,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我本人来讲,也是一次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的大好机会,以期得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目的。一、存在的问题1、轻视学习活动,思想观念较落后,缺乏进取意识。作为县级领导干部,虽然我经常参加学习活动,但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集中表现在:一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能把学习同政协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学习的深度、广度不到位。理论学习系统性差,多为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三是学习的效果不明显,观念得不到更新,思想赶不上形势,存在因循守旧、求稳怕乱、无所作为的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工作得过且过,缺乏进取意识。2、理想信念淡化,宗旨观念不牢,缺乏服务意识。我是4/19一名非党领导干部,由于不经常接受党性教育,我对党的理想信念有些模糊,缺乏明辨是非,自觉抵制能力差,工作上有随波逐流的倾向,生活中也不追求高品位的精神寄托,休息日也偶尔玩玩麻将。不能用领导干部宗旨意识要求自己,为委员履行职能服务较少,缺乏宗旨意识和大局意识。3、思想认识肤浅,履职工作有差距,缺乏创新意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三项基本职能,到政协工作以来,尽管我在履职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探索民主监督新渠道,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谏言献策。但与党的要求差距依然很大。一是对政协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化没有新举措,协商活动的效果不明显。二是在为委员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方面,服务少,研究少,缺乏组织委员开展民主监督的新途径。三是在参政议政方面,为委员和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的纽带作用发挥不够,有待进一步探索新方法。二、原因剖析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主要有:1、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不深,领会不透。2、我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够。认为政协是“二线班子”,没有量化考核指标,工作快点慢点多点少点关系不大,工作不主动,不积极。3、自已的人生目标不明确,世界观模糊,群众观念淡薄,工5/19作中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不足。4、没有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今后努力方向1、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加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2、坚持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和民主集中制度则,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把本职工作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3、坚持推进社会发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科学发展,把促进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检验履职工作成效的一条基本原则。4、坚持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避免政治上蜕化变质,生活上腐化堕落。贯彻执行能力存在问题【第三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只只“老虎”在坚决惩治腐败的高压氛围中被打落,党心民心为之一振。相比“老虎”,“苍蝇”虽小,但距离群众近,更容易侵害群众利益,令群众有切肤之感。“苍蝇”虽小,但却关乎人心向背;基层虽低,却事关执政之基。因而基层的腐败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反腐败工作必须关注、聚焦的一个方面。2015年,中央纪委督办加力基层反腐,6/19体现了中央对基层腐败问题的重视。但是反腐败,绝不能只靠中央抓,必须一级抓一级,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把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基层反腐必须依靠基层纪委扛起反腐败工作的大旗,充分落实监督责任。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基层纪委在落实监督责任时面临多个问题亟待解决。下面,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就基层纪委在落实监督责任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作如下分析。(一)主业难聚焦,“三转”难推进。1.统一认识难。一是乡镇党政领导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央“三转”要求的重要性,对乡镇纪委落实“三转”不支持、打折扣,仍让纪委书记过多地分管纪检监察以外的工作。二是乡镇纪委书记自身认识不到位。有的顾虑重重,认为纪委工作只种刺不栽花,处理干部怕得罪人、丢选票;有的存在畏难情况,怕处理干部影响人际关系,有“老好人”思想;有的对“三转”有抵触情绪,主观上还不愿意从以前分管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不愿放弃一些既得利益。2.聚力主业难。根据“三转”要求,乡镇纪委机关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乡镇纪委书记要将主要精力用在抓好纪检监察工作上。但是,经过调研发现,我市各乡镇纪委书记存在分管工作过多,难以聚力主业的问题。尽管2014年4月24日,市纪委下达了《关于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分管工作问题的通知》(香纪发〔2014〕13号),但是我市7/19的11个乡镇由于工作业务繁重、工作人员不足或工作分配失衡等原因,仍然没有能够很好地执行该通知作出的要求,经济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工作或多或少地占用了乡镇纪委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致使他们“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己田”,职能转得不彻底。3.专司专业难。按照乡镇纪委机构设置,乡镇纪委班子由纪委书记、副书记、纪检专干组成。虽然我市各乡镇都按要求配备了1至3名纪检干部,但事实上,乡镇纪委班子缺乏合力。因纪检干部要求为公务员,但目前乡镇合适人选不多,专职配置很难。调研发现,全市各乡镇配备的纪检干部真正专职专用甚少,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参与了乡镇中心工作,有些还身兼数职。4.能力提高难。目前乡镇纪检干部,掌握金融、财务、审计、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较少,在从事纪检业务之前,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岗位培训,对纪检业务知识知之甚少,普遍存在“上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市纪委组织开展过多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例如:2014年底邀请省政府法制办领导组织开展了法制督察培训;2015年1月和4月,专门针对乡镇纪检干部组织开展了安全文明办案培训和案件办理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市纪委多次抽调乡镇纪检干部到市纪委参与办案,通过以案代训的方式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但是,由于乡镇纪检干部岗位变动快,对业务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各类培训收到的成效仍然不理想,8/19乡镇纪委办案能力依旧较低。从近年全市纪检监察组织查处的案件来看,各乡镇的案件从初核、立案、调查到审理、结案,都依赖于市纪委的全程指导,乡镇纪委独立办案能力较差。5.依法履职难。基层站所大部分都属于市直管,编制、工资、考核都不在乡镇,乡镇纪委对其只能“看得见管不着”,难以实现有效监督。按照机构编制,乡镇纪委应是一套班子,由书记、副书记、纪委委员组成,但事实上,副书记、纪委委员大多由民政、团委、妇联、综治等部门负责人甚至其他班子成员兼任,工作积极性不高,有些委员基本上不参与纪委工作,很难正常履职。6.实质转变难。主要表现在落实“三转”要求有时受体制机制限制,如市监察局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市政府在中心任务、项目建设等重要工作上,仍会安排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纪检监察干部从事部分职责外的工作,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也难以推脱。(二)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1.受约于体制机制。“吃人家饭,端人家碗,受人家管,跟人家转”,正因如此,纪检干部没什么威慑力,不敢监管,也不愿监督,且纪检干部的人事关系、工资待遇、职务升迁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手里,这是纪检监督的主要障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作为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一口锅”里吃饭,监督主体在人、财、物方面依附于监督客体,一些基层纪委书记把履行同级监督职责与服从同级党委领导剥离开来,过多地强调9/19服从,而忽视了监督,“怕得罪人、怕丢选票”的思想坎难以逾越,不愿、不敢大胆履行同级监督职责。有的在监督同级党委时,对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上级纪委报告,怕受到“爱打小报告”的指责;向班子成员本人指出又怕引起别人反感,思想顾虑压力大。2.受约于制度机制。党章等法规制度明确了监督要求,但配套的监督制度不完善、未跟进,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同级监督没有抓手、缺乏依据,“抓与不抓一个样、抓好抓坏一个样”现象客观存在。对同级党委的监督,纪委缺乏自主权、决断权和强制性,很难对监督对象形成威慑和制约。3.受约于干部素质。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在口头上接受监督,思想和行为上却规避监督,如少数乡镇,班子成员与派驻纪委书记之间产生一种“防备”心理,工作联系少、思想交流少、生活交往少,形成一道无形的墙,产生纪委书记“边缘化”、坐“冷板凳”现象,制约着基层同级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三)制约于基层实际,四风难根治。1.纪委“单打独斗”、“一家忙”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作为党内监督执纪的专门机关,纪委对纠“四风”责无旁贷,必须全力以赴,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但在一些地方,纪委纠“四风”忙得不可开交的背后,一些地方党委存在“疲劳思想”,自己“退居幕后”,却让纪委孤军奋战。一些乡镇和市直单位(部门)党委(党组)对违反“四风”问题的处理遮遮掩掩,怕抹黑本地本部门形象。10/192.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监督机制、预防制度制订数量多、执行效果低、发挥作用小、问题突出。同时,有的制度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工作的连贯性不强,执行中难度增大。3.基层环境对工作开展有一定制约。有些作风规定,制度制订得好,广大党员干部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