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及功能•1、定义:是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功能:•1)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财政收支状况。•2)有效控制财政支出规模。•二、预算年度•也称财政年度,编制和执行预算所应依据的法定时限,也就是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通常有历年制预算年度和跨年制预算年度。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英国2•决定一个国家预算年度起止日期的因素有•1、每年立法机构召开会议的日期;•2、收入旺季;•3、历史原因;•4、风俗习惯。•三、政府预算的原则•1、完整性原则:包括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活动。•2、统一性原则:政府预算按统一的口径、程序和方法来编制。3•3、可靠性原则:预算收支的数字应正确估算。•4、公开性原则:须立法机关审议,向社会公布。•5、年度性原则:按预算年度编制。•四、预算的种类•作为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在技术操作上要解决两方面问题:•1、计划表格的安排;预算的形式。•2、计划指标的确定。预算的内容。4•(一)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预算形式划分•1、单式预算: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计划编制在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的预算。•2、复式预算:将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编制在两个或以上的表格的预算。通常划分为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前者又称为经费或普通预算,编列政府进行日常活动的支出和税收收入项目;而后者又称投资性或建设性预算,编列政府投资支出和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及由经常性预算转入的结余。国家的双重职能是是实行复式预算的理论依据。5•(二)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以内容上差别为依据•增量预算是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年度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以后确定的。•零基预算指的是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确定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6第二节我国的政府预算•一、我国政府预算的发展•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目前我国编制的复式预算分为经常性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其支出为科教文卫、行政管理、国防、公检司法和外交支出;建设性收入是国有资产收益、债务利息收入及由经常性收入的结余,而支出为基本建设支出、公用设施支出和一些必要的投资性支出。7•二、预算编制的程序•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除中央外,其他称为地方预算。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构成;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构成。•预算周期也即整个预算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8•(一)政府预算的编制•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1、编制程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汇总。•2、编制依据和内容•3、预备费和预算周转金的设置。预备费在预算编制中预留的用于自然灾害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支出。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按本级政府预算支出1%~3%设置。预算周转金指各级政府为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一般从本级预算结余中设置。9其基本编制程序如下:1.国务院财政部门做出编制预算草案的指示;2.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提出预算建议数,报送财政部;3.财政部拟定预算收支指标,经国务院批准后下达;4.各级政府编制预算草案;5.汇编成国家预算草案,报送国务院审查通过后,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10•(二)政府预算的审批•1、初审2、审批、批复和备案。第一步,由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机构对政府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第二步,是审核批准阶段,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审查批准。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就成为各级政府的正式预算,各级政府必须遵照执行。11•(三)执行:由本级政府组织进行,具体工作由财政部门负责。•1、预算收入的执行。•各级财政、税务、海关是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须依法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及时及额将预算收入缴入国库。•2、预算支出的执行•各级财政是执行部门。内容是预算拨款,监督和管理预算支出。•原则:按预算拨款;按预算级次拨款;按进度拨款。12•3、预算执行中国库的职责:•国库是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中央国库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接受财政部的指导和监督,对中央财政负责。•地方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经理,接受本级政府财政部的指导和监督,对地方财政负责。134、预算调整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在预算调整过程中,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1.全面调整。2.局部调整。局部调整具体包括以下方式:(1)动用预备费(2)预算的追加或追减(3)经费流用(4)预算划转14•(四)政府决算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和终结,也是政府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是预算管理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各级财政部门具体负责政府决算草案的编制工作.•决算草案指的是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15政府决算的意义1.政府决算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体现了年度内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2.政府决算反映政府预算执行的结果。3.政府决算是制定国家财经政策的基本依据。4.政府决算是系统整理和积累财政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16第三节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有关法规而收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一、性质与范围•(一)、性质:是财政性资金。17•构成预算外资金的三个条件:•1、属于国家所有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2、由各地区、部门、单位根据国家规定的项目收费标准和提留比例自行提取的;•3、按国家财政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由各地区、部门、单位自行留用的。18•(二)、范围:•1、根据国家法规收取提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凭借政府职权筹集的资金。•2、按照政府、财政及物价部门共同审批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和提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按国务院和财政部审批的项目和标准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征收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各种基金。•4、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的管理费和其他资金。•5、用于乡政府开支的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6、其他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19•二、建立预算外资金的意义•1、扩大了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自主权。•2、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3、加强了财政资金的宏观管理;•4、减轻了国家预算的负担。•三、预算外资金管理•1、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财政部门是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20•依据部门和单位的财政隶属关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按预算外资金的用途分类进行核算。•2、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实行财政专户管理。•部门和单位上缴的预算外资金必须及时缴入预算外财政专户,不得拖欠、截留和坐收坐支。•使用预算外资金,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范围和用途,同时要将预算外资金的各项支出去向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反映和说明。21•3、计划管理•建立和健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制度,便于财政部门合理调节资金使用方向。•各部门单位按财政部门规定编制收支计划,并由其审批,批准后一般不再调整。•4、预算外资金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