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112023年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精编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2023年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精编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1家的意味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重点难点重点:家的内涵。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学生回答。好文供参考!2/11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好文供参考!3/11(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答案提示:(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等。(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好文供参考!4/11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技能(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2教材分析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中的第二个框题的内容,第八课的主题是学会拒绝,而本框题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框题是教会学生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好文供参考!5/11通过课堂的学习,分清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逐渐形成辨别是非能力,从而抵制不良诱惑。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中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能力目标:初中生的三观处于哺育时期,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特别是对社会中不良诱惑的控制力度仍是不够,因此将能力目标定制为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方法,加强对不良诱惑的控制力度。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的目标,结合初中的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难点及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各种诱惑,尤其是要认清不良诱惑存在的危害。教学难点: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重点、难点的依据:学生只有了解身边不良诱惑的危害,才会有意识去避免不良诱惑的侵蚀。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发育时期,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尤其对身边的不良诱惑控制力度不够,因此在学会一定的抵制不良诱惑的方好文供参考!6/11法的基础上,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控制。学法我们的初中生好动,好奇,爱发表意见,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特征,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对于本框题的存在的理论知识,学生还不清晰,所以只有通过一定的讲授法,才能使框题的理论观点更加细致化,让学生更易接受理论方面的知识。为了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讲授的过程中会穿插讨论法,也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才能让学生更完善更快捷地了解身边不良诱惑到底存在哪些危害,才能更加全面总结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教学程序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导入新课:(2—3分钟)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连接点,因此我对本框题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是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将会给学生讲述一名技好文供参考!7/11巧运动员的故事。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分组竞赛和插入短暂的小品。采取分组竞赛的原因,是因为其一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的纪律,其二可以使全体的同学都参与到这个学习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主体性。关于小品是对电脑的诱惑,插入这个短暂的小品,是因为这个小品是较接近初中生的生活,许多的学生都面临着这个诱惑,更是有的学生因为抵制不住对电脑的诱惑而耽误了学习。因此对于这个小品,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各种诱惑就在我们的身边。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说课稿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起跑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体验中学生活和成长感受,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主动寻求自我发展,从而转变为内在成长的动力。2、能力目标: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基本的社交能力,初步的自我认识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中学阶段这一特殊时期的基本心理现象,心理变化规律并尝试适应该变化。教学重点:感受人生的新体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好文供参考!8/11的自我意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离开了小学,跨进了中学的校门,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学校,再次欢迎大家的到来!见面礼:看两段录相。胜利了;这就是刘翔,他成功了,为中国人创造了奇迹。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杰出表现是前几天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哪块金牌的份量最重?有人说是刘翔。为什么?是因为中国仍至亚洲在短跑项目上从来没进过前八名,所以似乎在被人看死的情况下,竟然出现的奇迹,不能不令人振奋。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的比赛,成绩:12秒91除了这一块,还有一块唯一的球类集体项目金牌--女排后再现辉煌。其对中国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更由于其比赛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艰苦卓绝,靠不服输的气慨,团队合作,奋力拼博,最后反败为胜。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今天,我们有缘同窗就读,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建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再次验证了--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师,一旦它醒来世界将为之震撼!老师说了那么多,轮到你们发言了。新的同学,新的环境,新的起点,一定有很多新的感受。老师首先想知道:当你跨入中学大门时,你的希望是什么?二、新课:走进中学当我跨进中学大门时,我希望……几天下来,又有哪些新体验?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初中生活的第一次。(初一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我们有着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拉开了初中好文供参考!9/11生活的序幕。)1)校园里第一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是(不知名字可描述特征)理由:2)校园里第一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是:理由:3)学校里第一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是:理由:4)校园里感动你的名人名言是:有没有以下情形:图。期待与新同学交往,又害怕别人不接受自己。学习科目更多,学习更有挑战性。有远大理想,却不知从何做起。你还有哪些体验?请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P3填。三、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体验很丰富,你们真得长大了。你们可以去理想的大海里自由地遨游了,但是,为了走好你的人生道路--千万不要忘记:带好救生圈-父母、老师、成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第一节:第二起跑线第二课时(?――人生又一个阶段)一、迈上成长新台阶1、我们的新体验:见上。同学们,你们的体验很丰富,你们真得长大了。你们可以去理想的大海里自由地遨游了,但是,为了走好你的人生道路――千万不要忘记:带好‘救生圈’―父母、老师、成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第一课时可能到这里结束。)下面内容及第二目计划一课时。(下堂课老师将指导大家……)今天,老师首先要指导你们:来了解你们――青少年自己(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然后再一起来设计一下你自己成长的新方案,在你成功的路上祝你一臂之力。1)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让我们了解自己……所谓“初中学生”,就是混杂着孩子似的要素和即将成为大人要素的时好文供参考!10/11期,在玩的表情上和说话的'内容上还完全是个天真而幼稚的孩子,但就在这同时,他们对父母的依附性逐渐淡薄起来了,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事情……。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初中生是“油门最大,方向盘最不稳的时期”,“最需要引导规范,又最不服从引导规范”的时期。初中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于半成熟期,是个“小大人”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把青少年的这一时期与幼儿的生理断乳期相比,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往往会产生“心理与生理”不同步成长的现象。案例1:书P2杨玲――漫画图展示……。―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师小结:疏远最靠近的父母和教师的“闭锁性”和寻求能坦率相告一切的伙伴的“开放性”,这两种矛盾着心理同时存在,就是我们自己――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几位已把子女培养成材的妇女调查:儿女从婴儿起,最可爱的时期:上幼儿园时期。而感到最棘手的时期是上初中期。父母反映:“过去本来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可一上初中,不知怎的却变得有时和父母顶嘴了,甚至有时不理睬父母的话了。――人生的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三左右前后的孩子,有时不理睬父母的制止,去做一些任性的事情;第二反抗期可以看作是在心理上要求独立的时期。);所以有喜也有忧。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后,再来看一组照片:刚进初中――毕业时。看到除了心理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填表P4。还有生理上:中学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大脑发育日好文供参考!11/11趋完善……――三大习惯的养成:2、人生发展“黄金期”――抓住机遇,立志成材学习是这个时期必不可少的内容。模拟:书例。周恩来曾回答过:“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的答案呢?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