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实用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30七年级语文教案实用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七年级语文教案实用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统编教材七年下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选自《杨绛散文集》,这是1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善良、仁义的品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章重点的定位能力和文章内涵意蕴的理解能力,《老王》的语言质朴平实,明白如话却又细微处见深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咬文嚼字,从近乎白描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深情。第三单元的写作内容是“抓住细节”。《老王》一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如送鸡蛋和香油时的细节描写,真实令人难忘,这些都可成为了学生写作指导的范例。二、学情分析好文供参考!2/30本文没有晦涩的词语,没有异彩纷呈的修辞句式,直白的叙事,简单的抒情,这是七年级学生初读的感受。“为什么临死了要去送香油和鸡蛋”成为了孩子们最难以理解的问题。对于物质的匮乏、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漠是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孩子们很难理解的,老王善良的可贵、作者愧怍的原因是学生体察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读细节,借助背景资料,在看似浅显的语言文字下探寻人物行为的合理性,感悟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提升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增强对作品意蕴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启发学生更加积极的看待身边的普通人,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三、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四、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五、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六、教学过程:好文供参考!3/30活动一:导入新课《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活动二:初步课文,认识老王1.用4分钟时间默读课文,请你用一个词语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并说说这样概括的理由。答案预设学生根据文中的“老王只有一辆赖以活命的三轮车”“他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小院,几间塌败的小屋”,概括为“贫苦”;“一只眼睛瞎了,另外一只也有病”概括为“残疾”;“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概括为“孤单”;被人耻笑为老光棍,生病去世无人过问,概括为“卑贱”等。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取概括主要信息。活动三:细读课文,再识老王1.文章有这样一句话“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什么是活命,与生活有什么不同?投影显示资料: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好文供参考!4/30就被取缔了。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要求:快速浏览课文第2段,请你将文章中的这段文字转换成“老王”的倾诉,讲给坐在车上的杨绛听。提示:注意人称的转换,注意人物的语气。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转换人称,深入人物角色,体会老王的生命的状态。2.请你反复诵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原文: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改文: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教师点拨因为有了“,”,我们在朗读时就需要在“,”处来一个停顿,有了停顿,就有了思维的空间,就有了情感的跌宕起伏!在短短的十四字中,杨绛让我们的情感跌宕起伏,为老王喜悦、为老王哀伤。此外,将“死了”与“没出息”放在最后,更加突出了强调了老王孤苦无依的悲凉处境。设计意图通过诵读、)三一刀客●(比较,体会老王的孤苦无依的处境,感受在简单平实的语言下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3.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表现老王生存状态的语句,请你找一找,说一说,议一议。答案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句子:好文供参考!5/30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只有一只眼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他只说:我不吃。教师提示一个“只”字将老王走投无路、孤苦无依的生活境遇揭示出来。设计意图咬文嚼字,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老王的不幸。活动三:合作探究,领悟老王1.第5段中,“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这种显而易见的“亏本买卖”难道仅仅因为老王最“老实”?2.作者在写自己与老王的交往中,将老王临终前送鸡蛋和香油的场面写得十分详细,老王在行将就木临终之前为什么还好文供参考!6/30要艰难的来给“我”送鸡蛋和香油呢?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要紧密结合文本来分析。教师提示背景资料: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视频、衣服等需要按照政府发放的各种证票限量供应。教师点拨在那个荒唐的动乱年代,学术被认作“反动学术”,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本着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2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文,整体感知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重点)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重点品味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难点)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教学方法1、讲读-讨论;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体会、领悟--能好文供参考!7/30有感情地表达。三、教具多媒体、PPT四、教学过程(一)引秋:导入新课。(由写秋天的古诗引入,学生进行积累)。出示PPT(依次由学生朗读,体会关于《秋天》的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1、板书课题:秋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秋天》,看看作者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2、师:PPT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3、师:PPT出示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二)诵秋:1、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并在书上划出节奏);(多媒体播放教师范读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朗读热情。2、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学生互评。出示生字PPT。3、点评学生朗读情况,肯定好的方面,纠正不足。4、由男生、__和全班分别饱含感情地齐朗诵。(三)品秋:好文供参考!8/30出示PPT,学生探究问题: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2、每一幅图描绘了哪些景物?师生共同探究、解析全诗。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问题,体会语言的的凝练、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秋的氛围。先请同学们找出每节诗中画龙点睛的诗句,先概括画面,再品析语言。1、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板书)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通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2、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或“渔家秋景图”)。(板书)画面包含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3、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板书)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好文供参考!9/30由兴而感,由景入情。本节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4、学生完成诵、品秋专项练习。(四)思秋: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秋练习。(五)课堂小结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更是充满诗意的秋天。在创作手法上,诗人在每节诗后都有画龙点睛的总结,突出秋天主题,一唱三叹。在意象表达上,继承了传统诗词的余韵,展现了古典美,韵味实足。诗人超越了“悲秋”情结,以积极的心态描写秋天的美景,颂扬了秋天的活力和生机,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旷达的情怀。作为青少年的同学们,更应该奋发拼搏,努力求知,为迎接自己的收获之秋做好准备!(六)布置作业:写秋练习板书设计好文供参考!10/30农家里的秋天--飘、饱食、肥硕、栖息:清幽、喜悦----农家丰收图渔船上的秋天--冷雾、满、轻轻、游戏:清冷、悠闲----霜晨归渔图牧羊女眼里的秋天--寥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香甜----少女思恋图赞美、热爱小组探究答案1、青鳊鱼(biān)乌桕叶(jiù)满载(zài)归泊(bó)2、比喻,收起青鳊鱼,悠闲。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4、“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5、A、明净B、忠实C、丰盛D、严峻E、勤勉6、赞美秋天之美;对秋天展开思考,并赞美秋天的勤勉精神。7、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其作用是使结构完整,内容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中心。8、《秋思》9、去掉不好。因为“更”字在此起强调作用,强调在对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最重要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好文供参考!11/30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学习小“金钥匙”。2、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父亲形象的。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生(齐答):有(或没有)师:有迟到过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有赖过床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有逃过学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生:(举手)师:现在改过来了吗?生:改过来了。好文供参考!12/30师:真好。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上学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3页,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音读正确、读流利。生:读课文,划词语。师巡视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有一天下雨了,她不想去上学,爸爸叫她也不起,就打了她,后来上学就没迟到过。师:你很认真在读课文,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生:作者小时候有赖床的坏习惯,有一天下雨了,她想逃学。师:是的,经过呢?生:爸爸打了她。师:说得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