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一线问题库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企业一线问题库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体现出党中央对职业教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寄予的新期待,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产业技术工人后备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xx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xx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让学生成为企业首选”的使命,厚植工业基因,聚焦先进制造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小问题—大志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以企业转型升级中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小改小革”和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创建政校行企共建共管共享的“五模块三层级”企业一线问题库,探索形成了一套以企业一线问题库为纽带、校企相长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xx方案”,实践效果显著,荣获xx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改革历程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开展,模式多样,水平不一。每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的问题。xx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研究阶段(1998年9月—2006年9月):学校成立之初,“就业指导”是一门全校公共必修课,由招生就业处负责,创业基础知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教师团队由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和思政教师构成。这个阶段,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改革实践属于自发行为。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学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加强顶层设计,倡导以研促教,依托xx教改项目“xx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xx高校就业与创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题研究,提出“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并重”原则,构建“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有专业开展工作分析,创新实践了职业教育“二维”课程模型,系统设计了基于企业真实问题的专创融合“二维”课程体系,将课程升级为“就业与创业”课,由公共基础部负责,将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合并到公共基础部,组建校企结合、公共课教师为主、专业教师参与的双创教育教学团队,成立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贯穿培养全过程。这个阶段,初步解决了创新教育与产业发展、与专业教育相脱节问题,“就业与创业”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学校建成国家示范校。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的稳定性和深度仍然不够,专业教师参与面不够广、参与度不够深,企业问题清单比较分散、不系统,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不够紧密,易受企业、个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第三阶段,实践、完善与推广阶段(2010年11月至今):学校结合xx壮族自治区和xx市汽车、螺蛳粉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升级人才培养目标为“‘素养·管理·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将创新能力培养聚焦到创新精神和解决企业一线问题上;针对创新教育中企业真实问题来源不稳定、企业一线问题未能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纸上谈兵”较严重的现象,将“企业问题清单”升级为“企业一线问题库”;针对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学生创新成果大部分成为“摆设”,“两张皮”现象较严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不足等实际,大力推进“课赛训研”一体化教学改革;针对创新教育校企合作良性互动不足,长效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专业技能训练中心、创新创业教学与发展中心、创新创业活动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中心等“一院四中心”,制定《大学生创新与创造项目管理办法》《创新创业活动学分奖励办法》等配套制度,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环境,构建有利于校企共同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利用宣传媒体、学术论坛等形式,不断进行成果推广,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这个阶段,学校创新教育取得国家级成果206项,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拥有专利609项,发明专利授权96项,技术服务958项;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金奖1项、全国“互联网+”和“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6项;毕业生创新创业实现经济效益亿元;成果推广到49所学校,在全国和世界学术论坛报告32次,“大国重器背后的xx力量”等获《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25家主流媒体报道124次。二、主要经验(一)坚持产创耦合,倡导“小问题—大志向”理念,政校行企共建企业一线问题库1.系统设计实施产创“三耦合”一是目标耦合。根据企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升级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于解决企业一线问题,通过解决“小问题”创新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技术技能报国“大志向”。二是平台耦合。政校行企共建国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国家职教集团、xx示范产业学院等平台,对接政府要求和行企需求,共享创新成果。三是行动耦合。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师资互聘、基地建设、大赛实施、创新实践、技术研发等“七共同”行动。从培养目标、培养平台到培养过程,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实现产创融合,为构建企业一线问题库、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2.政校行企共建企业一线问题库紧密对接汽车、螺蛳粉产业技术升级难点,与团市委和xx汽车集团、xx善元食品有限公司、xx螺蛳粉协会等合作,聚焦“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建了一个基于“小问题—大志向”理念、政校行企共建共管共享的“五模块三层级”企业一线问题库,实现产创耦合。一是搭建问题收集渠道。整合政行企多方资源,聚焦xx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和螺蛳粉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龙头企业和中小型领军企业,通过分解企业大项目(如研发项目和技改项目等)、挖掘企业小项目(如QC、六西格玛等)、凝练生产一线问题(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教师挂职实践、员工实际工作发现问题)、通过第三方获取数据(团市委“五小”项目)等途径,采用问卷调查、研讨交流、数据导入等多种方式,收集企业一线问题。二是建立问题遴选分类标准。根据高职师生特点,从产业领域、类别、专业关联度、技术难度等维度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把问题分为产品和技术升级、设备革新、工艺优化、服务改进和管理优化五个模块,按技术难度分为三个层级:I级问题可由学生独立解决,II级由学生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解决,III级由学生团队联合校内外专家攻关解决。三是实施分级动态管理。学校和企业联合打造企业问题库云平台,将企业问题进行标准转化后汇总于云平台中,按行业领域建成汽车、螺蛳粉等5个数据库共12373个真实问题。给予教师、学生、企业人员不同用户权限,公开性问题对所有企业和教师学生开放,校企可以共享问题和解决方案,私有性问题对专有领域人员开放。企业和学校实时更新问题及问题解决情况,实现分级动态管理。已解决的问题将解决方案与问题关联,形成教学案例,同时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二)坚持专创融合,深化企业真实项目引领的“课赛训研”一体化改革1.构建专创融合“二维”课程体系将高职创新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企业一线问题实践能力,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形式”和“内容”两维度,将创新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将创新类通识课程与创新类专业课程相结合,贯穿育人全环节。第一课堂面向所有师生,开设“云物大智基础”“精益生产管理”等通识类创新课程,开发“‘互联网+’创新创业应用与实践”“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与装调”等专业类创新课程,开展真实岗位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现场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依托KAB俱乐部和“博奥机械协会”“驰美汽车协会”等专业社团,组织基于企业一线问题的“匠心杯”双创大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2.推进“课赛训研”一体化教学改革将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进竞赛、进实训、进项目”一体化推进教学改革(图3)。课方面:开设“创新创业实务”等4门通识类创新课程和“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与装调”等专业类创新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课程双创”和“新技术引领”行动计划,建成专创融合课程408门,将企业典型问题转化成教学项目或案例进入教材和课堂。赛方面:搭建专创融合四级竞赛体系,开展“匠心杯”双创月活动,校企联办对接企业问题清单的汽车、螺蛳粉赛道双创大赛,企业提供问题、评委和奖金,获奖项目入驻企业孵化园。训方面:建成11个产学研创工坊和4个众创空间,引入真实项目,推行不设标准答案教学改革;开展开放式职业能力等级测试,构建“Steeli+”评价模型,将创新性纳入评价标准。研方面:开办技术技能精英“天工班”,学生通过完成企业真实产品研发、制造、工艺改进、技术改造等项目,掌握汽车零部件精密制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共实施大学生创新创造项目210项;组建师生技术团队,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3.建设以实战项目为导向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开展云物大智新技术、萃思(TRIZ,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制造实训工厂等全员培训活动,依托横向科研课题,先后搭建蔡鹤皋院士、甘达淅国家技能大师领衔的创新平台,校企共建15个混编技术研发团队、29个优秀人才工作室。以2支国家教学创新团队为标杆,推动全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仅梁云、王富春团队为上通五、东风柳汽等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就达180项。(三)创建基于企业一线问题库的高职教育校企相长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积极参与xx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建设,与xx市xx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共建了协同创新研究院、机器人产业集群培育基地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政校行企各司其职,积极推进校企相长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政府和行业搭建公共服务机构,出台鼓励企业创新和成果转换的相关制度、企业师傅激励机制;企业开展“孵化器”建设、“金点子”活动;学校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制定《创新创业活动学分奖励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暂行)》等制度。以问题库为纽带,构建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共同高质量发展。三、创新点(一)基于企业一线问题的“小问题—大志向”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职教类型定位,以企业一线问题为导向,从“小问题”入手,立足企业“小改小革”,如围绕产品升级换代的小发明、对落后技术设备的小改造,围绕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小建议等,引导学生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中国梦和创新梦相结合,敢闯会创,树立技术技能报国的“大志向”。(二)以“企业一线问题库”为纽带的产创耦合、专创融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路径政府搭台,行业指导,校企联手共建企业一线问题库,将企业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相结合,实现问题从收集、遴选、入库、跟踪到解决五个步骤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企业问题来源于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和学校双创教育教学改革,在企业一线问题库不断建设、使用和完善的循环中,形成多种形式的知识成果固化。企业一线问题库成为企业“小改小革”的助推器、师生创新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加油站、促进产创耦合和专创融合的桥梁纽带,实现企生校多方共赢。(三)多元协同、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政校行企协同,构建“产教协同培养+政府资助帮扶+专业机构服务”双创教育生态圈。校内: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培养全过程、涵盖育人全环节,开展一站式服务,实现双创教育全要素参与;校外:汇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多方资源,开展双创实训、指导咨询、孵化转化等一体化服务,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政策、产业、资金等全方位保障。学生创新项目,经历通识教育启蒙—创意萌发—专业教学—校企协同培育—专业机构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