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例5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例5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1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张尊敬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2/20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30+X=80X+20=70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举例:60+X=8070+20=90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3/20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2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引出主题: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4/20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点评: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5/20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6/20解答,并总结整节课。五、板书:四边形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总评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3【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7/20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1、创设情境:出示用七个三角形拼成的小船。师:小朋友看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用什么拼成的?拼成这样一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形?(师板书填表)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它表示几个几?(1个7)(师板书)师:拼二只小船需要多少个三角形呢?(14个)你是怎样想的?(7+7=14)师:哦,是几个7相加?(板书:2个7相加)那拼3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形呢?4只呢?……7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2、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想一想,7的乘法口诀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出示学习目标:2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3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20二、展示学习成果1、小组内个人展示根据表格,学生独立学习,把表格内的算式填写完整,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请在书上试着填一填,完成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口诀。1编出7的乘法口诀师:你编出哪些乘法口诀,能解决哪些乘法算式呢?你想说那句就说那句?预设:生1:一七得七,能解决3×7=或7×3=生2:二七十四,能解决4×7=或7×4=(2)验证7的乘法口诀“五七三十五”这句口决,你有什么方法验证?预设:生1:五七三十五表示5个7相加,5个7相加等于35。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书1)7+7+7+7+7=35)生2:五七三十五也表示7个5相加,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书2)5+5+5+5+5+5+5=35)(3)、熟记7的乘法口诀a、发现规律,引导记忆师:同学门,7的乘法口诀比较难记住,但只要我们掌握9/20了它的特点、规律,我们就能牢牢把它记住,这些特点、规律你找到了吗?预设:生:乘号左边的因数是1~7,从小到大,乘号右边的因数都是7,积也是从小到大。师:你的发现很重要,当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也会随着变化,它变大,积也会变大,它变小,积也会变小(手指因数和积)师:这些规律对记住口诀很有帮助,你们记住这这7句口决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有没有信心?(生背口诀)师:在背口诀时,感觉哪句记,哪句难记一些?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难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b、利用规律,有效记忆师: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多动脑,多动口,就能熟记口诀,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每位同学都要熟记这些口诀,难道背这口诀还要七七四十九天吗?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刚才的话中就包含了两句乘法口诀,还记得吗?生:三七二十一和七七四十九生: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刚刚找出的规律自己来记10/20一记7的乘法口诀。请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师生对口令的游戏。三、拓展延伸知识1电脑出示:请快速口算并说出它的口诀5×7=7×3=7×4=7×6=7×7=7×2=1×7=4×7=2、应用练习出示古诗:贺知章《回乡偶书》:(诗略)师:7是个奇特的数,我国古代与7结下了难解之缘。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由唐代的贺知章写的,这首古诗的内容共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吗?生:28,四七二十八师:对,每句7个字,这样的诗又称7言诗。3出示每天上7节课,一周5天上几节课?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一个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水?4、你能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4课前谈话:11/20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12/20(一)起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师:有什么问题?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生2:看成三角形。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因此,麻老师对这种方法有了一些预设。看来,要想克服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盲点,一方13/20面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维。2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