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25高一地理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高一地理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高一地理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发生的规律及有效的防御。教学方法:及时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灾害消息,让学生具体了解其危害;组织学生收看关于我国1998年“三江”特大洪涝灾害的影视资料,进行具体分析防御措施。如《挥师三江》教学过程: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为了加强我们对灾害的意识,提高对减灾、防灾的认识,我们将气象灾害专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逐步了解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御。好文供参考!2/25一、台风: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若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叫飓风。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近海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如图,指导学生识别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的路径,做到及时预报,减轻灾害损失。二、暴雨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暴雨的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源源不断地水汽供应;b.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防洪需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好文供参考!3/25三、干旱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农、林、牧结合,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筑,营造防护要,改进耕作制度等。四、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灾害有:农作物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破坏通信线路,交通受阻等。对寒潮的防御要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做好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课堂小结:将几种自然灾害进行对比,了解其主要内容。课后活动:让学生及时收集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特点。板书设计:几种气象灾害对比表种类概念成因分布灾害表现防御措施台风好文供参考!4/25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旋的强烈发展热带、副热带海面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加强监测、预报、防灾、减灾暴雨洪涝24时降水量在500mm以上充沛水汽强烈上升降水时长全球范围程度不等洪涝、农田被淹、财物受损监测、预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干旱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现象长期无雨或异常偏少全球范围程度不等粮食减产、饮水困难、社会经济不稳农牧林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寒潮大范围剧烈降温,伴有风、雨、雪等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我国冬半年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受冻、建筑物毁坏、破坏牧场好文供参考!5/25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教学后记:各种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影响较大,让学生从具体实例着手,了解危害程度,做好应急准备。高一地理教案2知识与技能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与方法1、分析法、讨论法。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展示,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好文供参考!6/251、山岳的三种类型。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难点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教学过程活动判断背斜和向斜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表现为山岭;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表现为谷地。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练习褶皱构造判断及成因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甲乙两处何处是山岭?何处是山谷?3、解释甲地形成山岭,乙地形成山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讲授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1、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且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2、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好文供参考!7/25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交界处活跃,碰撞的位置多火山地震4、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地表的基本面貌活动板块构造学说应用1、为什么亚洲多火山地震?亚洲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2、‘为什么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而大西洋沿岸火山地震相对要少?太平洋沿岸多板块交界处,印度洋沿岸较少3、新西兰地震的形成原因?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活动褶皱构造与矿产1、为什么背斜多能成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油、气密度小,上浮,因而分布在背斜。2、为什么“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水的密度大,由高处往低处渗流,因而分布在向斜。讲授探究分析: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隧道的良好选址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好文供参考!8/25讲授火山活动的影响有利影响: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磺、建材、能源(地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温泉);有利于火山研究(或火山科研考察)。不利影响: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当地冰雪融化,形成洪水;空气中的悬浮物增多,污染大气;火山灰漂浮在空中,影响航空和旅游业;还会使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减少,引起地面温度下降;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会影响到人的健康。高一地理教案3[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好文供参考!9/25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未能成功。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教学过程]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好文供参考!10/25气环流。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考。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A组导学内容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投影演示,相互间合作学习完成A组导学内容。过渡:地球实际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转。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会对大气运动产生什么影响?B组导学内容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最终的运动方向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合作学习。讲述: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于北好文供参考!11/25纬30°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之后,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完成B组导学内容中的2~3题。2、赤道高空的北流空气不断地流到北纬30°附近高空堆积起来,导致北纬30°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运动?使得近地面气压升高还是降低?3、北纬30°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分流、偏转后的风向?学生仔细观察,合作学习。讲述:北纬30°附近被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北纬30°附近的近地面东北风风向常年不变,就好像一个人很守信用,因此,这个纬度带被命名为东北信风带。至此形成了低纬环流。而北纬30°附近~北纬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中纬西风带。讲述:北纬60°(极地)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极地东风带。4、自北纬30°附近北流的空气与自极地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是否一致?有何差异?相遇后两种空气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由此造成北纬60°附近近地面气压较周围低还是高?思考、讨论。讲述:北纬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副极地低压带。5、北半球形成了几圈环流?南半球是否会形成同样的环流?好文供参考!12/25C组导学内容1、全球近地面共分为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2、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思考、讨论,从而找出分布规律:南北对称、相间分布。过渡: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让我们把假设情境进一步接近实际情况来设定。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思考假设的含义:考虑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D组导学内容总结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规律。板书:二、形成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要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板书设计]全球性大气环流一、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二、形成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好文供参考!13/25附:对高中地理观摩课《大气环流》的--的分析:《大气环流》是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重点合难点,它是气候类型的原因与分布、洋流的成因与分布等地理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大气环流的学习和掌握关键是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立体的空气运动图像,既能分清地面空气运动和高空空气运动,又能很好地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准确地记忆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更好地加以运用。学生主体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目前教改的方向之一。周老师的这节课有两个突破点:1.运用素材库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周老师使用素材库中的《大气环流》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件运用动画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