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基层组织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可参考样例引才聚智切莫“拉郎配”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代表着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当前,“一家有‘才’百家求”的“人才争夺战”持续升温,求贤若渴、礼贤敬才的氛围也愈加浓厚。然而,少数地区引才聚智“拉郎配”的现象却时有存在,有的“以帽取人”,过度追求“高大上”,有的来者不拒,“捡到筐里就是菜”,最后陷入“水土不服、引而不用”的人才浪费怪圈。引才聚智是双向选择,唯有精准匹配,才能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建功立业的双赢。坚持需求匹配,靶向开启引才“通道”。人才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加入“战场”不能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要以“需求导向”定位引才方向。要全面“摸清家底”。采取调查问卷、集中座谈、走访调研等形式,听清企业、人才和基层的声音,厘清产业发展现状,掌握人才“库存量”和“需求量”。坚持因地制宜,以产业需求为着力点,着眼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和长远需求,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瓶颈”,制定人才政策,实现“一点一岗”,精准引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引导跨地区、跨层级、跨产业建立人才联结互通机制,实现人才共享、以才引才,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开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生动局面。注重价值匹配,立体绘就识才“画像”。“道不同不相为谋。”人才对地方文化传统、发展理念、价值观念的契合是长久合作的基础。若双方价值观相悖,不仅会破坏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不利于人才发挥所长,阻碍创业发展。特别是担任领导干部的人才,往往“位高权重”,若是与集体价值观“背道而驰”,后果尤其严重。因此,人才引进不能盲目贪图“数量指标”,而忽略“价值契合”。要打好“提前量”,进一步细化岗位说明书,健全人才管理制度,让人才对地方价值观是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要多维评估,将情景模拟和一线“实别”结合起来,“听其言”和“观其行”统一起来,“看一时”和“看一贯”衔接起来,对人才的个性、思想、口碑和能力“精准画像”,确保引进“志同道合”的贤能之士。实行人岗匹配,多维驱动智力“引擎”。“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引才聚智,前提在“聚”、目的在“留”,核心在“用”。要用情贵真、谋措贵实,既在环境上、政策上、待遇上形成聚才人、留才心的“磁力”,又要在机制上、空间上、服务上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舞台”。“才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人才的服务补助和创业扶持不能“口惠而实不至”,要提供与人才价值、创新价值相匹配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让人才感受尊重、实现价值。以“授权松绑”激发人才活力,适当把人才认定权、评审权下放用才单位,破除“四维”评价壁垒,完善科研创新容错机制,让人才评价回归科研本源,让人才聚焦科研主业。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的胸襟,做到扬长避短,人岗相适,用当其时,宽容失败、支持创新、鼓励创业,让人才动能竞相涌流。聚焦“三关”育出好干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为培育建设新时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行动方向。什么是好干部?概括起来就是信念坚定、为民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着重锻造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好干部,严格选拔是根本,精心培育是关键。聚焦理想信念关,培育讲政治、讲奉献的好干部。忆往昔,我们党从争取民族独立到改革开放大胆尝试,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钙”始终饱满,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决定了一名干部能否做到讲政治、讲奉献,是否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和闯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一样需要干部保持信念坚定、斗志不减。培养好干部,干部教育培训首先要聚焦理想信念关,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必修课”,引导广大干部正确认识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必杀技”,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才是“掌中宝”,进一步达到以学铸魂、凝心聚力的效果。聚焦能力素质关,培育能担当、能干事的好干部。本领过硬是拼事业的“资本”,亦是评价一名干部好或是优秀的“佐证材料”。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是为了给干部“充电”“加油”,但要注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直接给”和“盲目给”。聚焦能力素质关的培训,内容设置要做到“精准匹配”,围绕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精心设置课程,以“点对点”代替“大锅饭”,变“老套餐”为“点单式”;同时,要更加注重“缺什么训什么”,大部分干部缺的不是干事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而是推动事业实现质变的综合能力,只有把准“能力缺口”,才能推动干部能担当、能干事。要在培训的形式上突出“灵活创新”,课堂上专业知识的输出“点到”不能“为止”,要提高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形式的比例,打破信息碎片化的“藩篱”,激发干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实践源源不断获取养分,真正强基固本。聚焦作风建设关,培育守规矩、守纪律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干部队伍作风优不优,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干部教育培训要把培养“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作为培训的目标之一,进而实现以训代管,促进干部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让清正廉洁的符号铭刻人生。要聚焦作风建设关,将党风廉政教育、党校教育、警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等作为系统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设以“作风建设”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或作为党员干部履职培训的必修课程,教育引导干部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永葆防腐蚀、永不沾的清廉本色。要以此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正风”的有关要求为“着力点”,始终遵循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的根本要求,推动作风明显进步。让干部培训“接地气”“冒热气”“沾土气”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千秋伟业,干部为要。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干部教育要在培训内容上接“地气”,施教方式上冒“热气”,学用结合上沾“土气”,不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培训内容接“地气”。培训之要,需求为先。教育培训讲求联系工作、联系实际,要合口味、服水土、接地气,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方面,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组织开展需求调查,广泛吸纳干部对于培训形式、培训需求等方面意见和建议,合理设置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培训形式,开设乡村振兴、项目攻坚等有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培训班,真正做到按需施训。另一方面,要突出“干什么学什么”,深入分析当前干部专业能力短板,注重培养“行家里手”,小班化、精准化开展专业能力培训,尤其是对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新任科级领导、选调生等干部队伍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施教方式冒“热气”。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智能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形式内容单一,便难以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教育培训要与时俱进,注重独特性、多样性、趣味性,破解填鸭式“教”和被动式“学”。要创优精品课程,始终围绕中心工作,用好用活“田间课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课题调研,汲取群众智慧,全面提升教学水平。要注重从本地挖掘先进事例、典型案例,建优本地特色教育培训基地,打造好红色教育、廉洁教育、基层治理等现场教学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学用结合沾“土气”。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训了之”,必须强化跟踪问效,把学员放到基层一线练一练,检验学习成效。要坚持把一线作为干部的“考场”,选派青年干部到村级基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等一线锻造历练,促进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双提升”。要鼓励广大学员“上讲台”,开设“干部大讲堂”,让大家把在课堂上或者基层一线上学会的、感悟到的讲出来、分享出来,实现以讲促学、教学相长。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跟进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督查、专项考核等工作,通过发放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学员进行走访调查、面对面交流,跟踪了解学员的培训效果,确保学员能够学有所获、学能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