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1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1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二)、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三)、基本模式自读-导疑-精讲-巧练-激情。1.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阅读课以读为主。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伊始,安排自读书环节,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与疑惑。2.以学定教,确定导读导练的重点。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梳理归纳疑问,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读、思、议、练贯穿其中。体现“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参考资料,少熬夜!3.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认识的见解,重视体现训练过程。如讲解“众星拱月”一词,用以图示词的手法,由部分到整体,由形象到抽象,展示由生疑到释疑的训练过程。4.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在运用信息中释疑、解疑,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5.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以培养,受到思想教育。二、教学实录与评析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师:你读哪段知道的生: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自由读,开始吧!(学生速读课文)生甲:“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师:你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是吧老师在这儿打个问号。一会儿我们一起看,你就明白了。生乙: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看得出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生丙: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师:这两个词的意思你懂吗生:“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师:谢谢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词的意思。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弄懂,好吗(生点头说“好”)生丁: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受生戊: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师:从大家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你们认真读书了,也动脑思考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后,确定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再学完这些问题,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了旧的课参考资料,少熬夜!堂结构。舍得花时间,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师:谁愿意朗读第2自然段,请大家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生朗读)生:“月”是指圆明园。师:确切地说呢生:圆明三园。师:“星”呢生:“星”是指那些小园。师:你们同意吗(生齐:同意)师:圆明园的布局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看图(用电脑投影,指图)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是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这三个园子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生齐:圆明三园)。看,这就是众星拱月的什么(生齐:月)再看,这十几座小园就是什么(生齐:星)师:“众星拱月”懂了吗(手指一学生)这个问题是你提的吧说说看。生: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师:讲得真好!你不光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真不简单。那么“拱”是什么意思呢生:环绕。[在释疑过程中,教师突出语言文字的理解训练,精心设计,匠心独运,前后联系,浑然一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众星拱月”中的“星”和“月”在本课各指什么,然后出示精心设计的图像,让学生从形象上感知“众星拱月”到底什么样,当学生已从感性上对这个词语有所了解后,教师再让刚才提出不懂“众星拱月”这个词语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当学生说出“众星拱月”就是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时,教师又在水到渠成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理解“拱”在这词语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联系课文明确“众星拱月”在本课指的是什么围绕什么。显然,这样的指导,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点拨作用。]师:圆明园不光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请各学习小组讨论讨论这段分几层都写了什么生甲:我分3层。第1、2句是第一层,写圆明园的景况很多;第3、4句是第二层,介绍几个景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写游览时的感受。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乙:第一层是第1句,概括地写园内景观;第二层是第2-5句,具体地讲园中的景点;第3层是最后一句,写作者游园的感受。师:第一位同学分得正确,作者介绍景观是先概括后具体参考资料,少熬夜!地写的。你们明白了吗(生齐:明白了。)师:让我们齐读第一层第一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生齐读)生:我能体会到园内景观多。师: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生:从“有…也有”看出来的。师:他从并列分句中体会到景观的多,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还能体会到什么。(生自由阅读)生:我体会到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师: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具体说说。生:“金碧辉煌”是说建筑物光彩夺目,异常华丽。这是殿堂的特点。“玲珑剔透”是说小巧玲珑,结构奇妙。这是亭台楼阁的特点。“买卖街”热闹非凡,“山乡村野”显得十分幽静。师:你们看,他眼睛多亮!一看就知道他特善于思索。圆明园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板书:风格各异)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范读)我朗读得怎么样生甲:老师的朗读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师:哪高,哪低哪重,哪轻生甲:“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两个词,老师读的语气有轻有重,突出了景观各自的特点。生乙:老师读“买卖街”一句时,语速快,而且声调高。生甲:读“山乡村野”一句的时候,声调低缓。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生丙:是为突出景观各自的特点。师:老师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突出景观不同的特点,大家都听得出来,你们真会听!那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之后,师生齐读这句话。)〔“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山乡村野。”这个长句子是全篇课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它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景观风格各异的特点,说明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因此,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句子的涵义。教师的范读,是指导学生读书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及读后谈话(请学生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读)具体地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阅读教学,抓住了关键,具有启发性、训练性,从读前和读后的不同效果可以明显地看出,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叶圣陶语),从而接受思想美和语言美的陶冶。]师:在第2层中,作者具体地介绍了哪几个景点呢快速浏览,然后告诉大家。(学生浏览课文)生:有“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参考资料,少熬夜!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师:“平湖秋月”是哪儿的名胜生:杭州。师:谁去过杭州给大家讲讲平湖秋月的景色。生:“平湖秋月”最美时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非常平静,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水面,景色非常迷人。师:到底是去过的,讲得真不错!(映投影图画)不光你觉得那儿美,乾隆皇帝也沉迷其中,所以让工匠们把它仿造在圆明园内。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安澜园”有知道的吗生:“安澜园”在海宁,是座私家花园。传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那儿,可见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映投影图画)师:园中除了这些仿照各地名胜而建的景点外,还有根据诗画中的意境而建成的景点(映图)。看,这处景点叫“蓬莱瑶台”,是根据唐代大画家李思训在《仙山楼阁》中的画意而建造的。谁知道“蓬莱”“瑶台”是什么地方生: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师:看,这里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有没有仙境的感觉(生齐:有)现在我们乘着小舟,沿着瀑瀑流动的桃花溪,将要前往的另一个景点就是武陵春色。这是根据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艺术境界而建成的。(映图)看,漫山遍野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小巧精致的房屋隐蔽在山坳之中,人们在此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师:蓬莱也好,武陵也罢,现实生活中有吗生:没有。师:那人们是根据什么建造的呢生:人们是根据想象建成的。师:体会得好!作者说“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因为园内有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的景观,那些景物完全是人们根据想象而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这样的感受。师:古代劳动人民多么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长春园中,还有一组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这就是西洋楼(出图)。圆明园我们先游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园内是不是就这几个景点呢生:不是。师:你从哪儿看出的生:“天南海北”是说园内景观多,我从这个词语中看出来的。生:“等”字也说明园内的景点还有很多很多。师:大家真会读书,真是字字入心了。那么,园中到底有多少个景点呢有知道的吗参考资料,少熬夜!生:有100多个景点,我是从课外书中看到的。师:真会学习!课外的知识帮了忙![1964年,叶圣陶先生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今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曹老师的教学出色地体现了叶先生的这一思想。“园中的很多景物都是仿照……还有西洋景观。”这四句话中介绍的景观有七处之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因为有几处景观是他们看过的。教师认识到了这种情况,于是启发两名学生描述平湖秋月和安澜园的景色。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蓬莱瑶台和武陵春色这两种学生十分陌生的景观,教师则利用投影图画,以精美的语言描述其秀美,之后又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知道它们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因此,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景观之美,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这种有学有教、有淡有浓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师:漫游在这样的一座园林中,该有怎样的感受请齐读第三层。(生齐读)师:我觉得你们朗读时的感情还不够充沛。“天南地北”,一会在国内,一会在国外;时而在现实里,时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