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管理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各项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关系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近年来,按照建立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我国的预算执行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涵盖了国库集中收付、国库现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政府会计核算管理以及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等诸多方面,并形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为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贯彻落实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坚强保障。(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01年3月,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基本目标是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体系和资金缴拨方式,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实现了由层层“中转”变“直达”用款单位和个人。财政资金运行过程通过电子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强化了预算监督。截至2009年底,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方面,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2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20多个地市,2100多个县(区),超过31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已由一般预算资金扩大到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等。在收入收缴改革方面,有非税收入的中央部门均纳入改革范围,60多个中央部门已正式实施改革。地方所有省份的省本级、280多个地市、2100多个县(区)、超过23万个执收单位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扩大到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八大类。(2)公务卡制度。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2007年7月,我国正式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对公务消费由公务卡取代现金支付结算,利用“刷卡支付、消费有痕”的特点,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财政部门能够掌握所有通过公务卡支付报销的明细信息,并可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加强了财政财务管理。截至2009年底,几乎所有中央预算部门和地方省级部门都实施公务卡改革,全国发卡数量超过300万张,2009年全国公务卡刷卡支付金额达到280多亿元。(3)财政国库动态监控。是指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基础上,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相关信息进行判断、核实、处理,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以达到纠偏、警示、威慑目的的预算执行监管工作。截至2009年底,财政国库动态监控覆盖到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2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同时,还将农村义务教育等部分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4)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是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人民银行、国库、商业银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办理税收收入征缴入库等业务,税款直接缴入国库,实现税款征缴信息共享的缴库模式。2007年,我国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09年底,近30个省份推进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2009年共办理业务3600多万笔,金额近930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和74%。(5)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由于政府采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运作,便于社会各界监督,因而也被称为“阳光下”的采购。1996年,我国开始进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试点。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政府采购规模由2002年的1009.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413.2亿元,2002-2009年我国政府采购资金年节约率在11%左右,累计节约财政资金约3700多亿元。二是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采购法为统领、以部门规章为依托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成效明显,初步建立了财政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下的集中采购机构和采购单位具体操作执行的采购管理体制。四是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取得重大突破,在促进节能环保、民族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依法采购水平全面提升,公开透明的采购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六是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强化预算和计划约束、规范操作执行、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七是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内谈判应对工作全面开展。(6)国库现金管理。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在确保国库支付需要和国库现金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管理国库现金以降低筹资成本和获取投资收益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我国正式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工作。目前,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主要采取两种相对安全的操作方式,即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提高了国库资金使用效益,并在与国债管理有效结合以及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7)预算会计。是指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具体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等。(8)账户管理。包括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财政资金专户管理。账户管理是推进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强化资金监管和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根本性措施,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近年来,通过健全账户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账户审批管理,建立账户年检管理制度,完善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账户日常监管等措施,基本实现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规范化和长效化管理。财政资金专户管理。财政资金专户是指财政部门为管理核算部分具有专门用途和特殊管理需要的财政性资金,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银行账户。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规范、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不断健全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对财政资金专户开户审批管理权限、开户程序、归口管理、建立档案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推动实施财政资金专户动态管理,财政资金专户管理不断加强和规范。(9)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是指根据各级金库报表和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编制并逐级汇总而成,包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报表和文字分析两部分,主要反映各财政收支项目本旬(月)及累计发生数、完成预算进度及增减变化情况等,同时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有关建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是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财政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10)财政总决算。是指对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的全面反映各级政府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综合报告。现行的财政总决算由中央财政决算和地方财政总决算构成,分别按收入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11)部门决算。是指全面反映各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近年来,我国部门决算编审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已将预算单位的所有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纳入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和编审工作流程。部门决算数据是分析预测社会事业发展和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决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强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形成“预算→决算→预算规范”的预算管理链,建立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12)财政统计。是指对财政预算执行信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整理的方法,是社会经济统计体系中的一种专业统计,是财政政策制定、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一是对公开发布过的财政统计数据口径差异和变化情况进行集中整理并逐步统一和规范。二是定期通过财政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等公布财政收支数据。三是整理汇编财政历史数据并研究利用,及时提供财政统计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四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提供财政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