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识记]管理的含义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2、我们把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3、管理是一门兼具科学性、艺术性的社会活动。4、在资本主义以前,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领会]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系统化管理;⑵民主化管理;⑶科学化管理;⑷法治化管理;⑸以人为本;⑹追求效率。二、管理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领会]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2011年7月论述题)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特征:依据委托权利;平衡多元利益要求。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特征: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区别:在管理宗旨、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有明显差别。1、管理宗旨不同。(1)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2)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2、管理主体不同。(1)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管理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2)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3、管理依据不同。(1)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2)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私人管理中的权威非政治性权威,可以称之为市场权威或经济权威4、管理对象不同。(1)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2)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主要表现为对经济组织的商业活动、会计活动、财务活动、技术活动、安全活动的管理以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项职能活动。5、管理过程不同。(1)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2)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三、管理的作用[领会]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10年4月简述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⑴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国家的作用,出去其阶级统治的一面外,实际上就表现为一种社会管理职能。⑵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⑶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⑷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识记]1、管理学的含义: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把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领会]2、管理学的学科特征:⑴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⑵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⑶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⑷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⑸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存在两重性,一是与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亦称生产力属性;二是与社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也称生产关系属性。3、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2009年4月简述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点。4、简述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⑴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⑵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⑶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识记]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定量研究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是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领会]1、简述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⑴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⑵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⑶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⑷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⑴比较研究法;⑵定量分析法;⑶历史研究法;⑷案例研究法;⑸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识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⑴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⑵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⑶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⑴行政管理思想;⑵生产管理思想;⑶教会管理思想。[领会]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成本核算和工人福利);2.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他认为有三个原因:⑴技巧;⑵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⑶机械的发明。3.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4.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的先驱者。巴贝奇特别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5.安德鲁·尤尔:管理教育的先驱者。他曾建议所任教的学校建立专门向工人传授知识的学院,后来该学院成为培养管理人员的基地。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⑴麦卡勒姆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组织措施。(绘制出最早的组织图)⑵亨利·普尔从麦卡勒姆的制度和措施中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普尔在泰勒之前就提出了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法约尔之前就提出了集中指挥的问题,在梅奥之前提出了人的因素问题,在阿吉里斯之前就提出了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指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2、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发表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领会][应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2011年7月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⑴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⑵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⑶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⑷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⑸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⑹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⑺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3、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2009年7月简述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2012年4月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1916年出版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管理》。[领会][应用]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⑴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⑵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⑶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⑷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跳板原则)。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识记]一、行为科学含义: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二、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梅奥):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1927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检验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第二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交谈;第三阶段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2010年7月简述霍桑试验的主要阶段和主要结论)[领会]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应用]分析行为科学理论⑴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⑵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⑶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三、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第四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领会]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2008年7月简述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从实践中概括出的管理规律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能发挥说明和启示作用2、经验主义学派(彼得·德鲁克);经验主义学派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的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4、决策理论学派(西蒙);5、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系统管理学派的基本观点:(1)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2)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6、权变理论学派(伍德沃德和菲德勒)。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方法,相反,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境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把握原因与结果的复杂关系,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而灵活变通。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应用]Z理论(威廉·大内)1、大内把典型的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称为A型,把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称为J型,把美国少数几个自然发展起来且和J型有许多相似特点的企业的管理模式称为Z型。Z理论就是对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归纳概括。Z理论的前提问题: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2、A型(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⑴短期雇佣制;⑵迅速地评价和升级;⑶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⑷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⑸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3、J型(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⑴终身雇佣制;⑵缓慢地评价与晋升;⑶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⑷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⑸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⑹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4、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⑴长期雇佣制;⑵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⑶拓宽职业发展路径;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自我指挥取代等级指挥,实现雇员的内在控制;⑸集体决策,个人负责;⑹建立整体关系。[应用]企业再造理论(哈默和钱皮)(2010年7月试述企业再造的特点及程序。)1、企业再造的特点:⑴企业再造的目标:实现企业性能和绩效的飞跃;⑵企业再造的任务: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⑶企业再造的动力:市场或顾客和需求是企业再造的驱动力;⑷企业再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是企业再造的条件,它们之间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是顺利实现企业再造的关键;⑸企业再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即为完成某一目标任务而设计实施的一系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相关活动的集合。2、企业再造的程序与要求:⑴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⑵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⑶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⑷制定企业再造方案;⑸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应用]竞争战略理论(波特)波特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1、五种竞争力的分析模型;(1)潜在进入者。针对新的竞争参与者必须做出竞争性反应,这不可避免地会消耗部分资源并由此降低利润。(2)替代品的威胁。一定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上若存在替代品,价格将受到限制。(3)购买方。购买方即顾客,若拥有强大的讨价还价能力,会影响盈利率,降低利润。(4)供应方。供应商若拥有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