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1)-预算管理发展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预算”管理发展史“预算”(bugget)一词起源于法文bougette,意思是用皮革制成的袋子或公文包。在19世纪中期,英国财政大臣有一种习惯,即在提出下年度税收需求时,常在英国议员们面前打开公文包,展示他所需要的数字,因此,财政大臣的“公文包”就指下年度的岁入岁出预算数。大约在1870年时,bugget一词正式出现在财政大臣公文包中的文件上,这就是预算制度最初的来源。近代预算制度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首先应用于政府机构,后来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预算管理在国外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始于19世纪末,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产生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一、预算管理的产生期最早将预算作为管理手段应用于企业的是美国,首先应用在广告费分配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产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人员增加,产生了分权化管理,如何使管理分权而又不失控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同时,企业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也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生产过剩、产品销路不畅等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迫使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对市场进行预测、计划其生产能力与销售、协调部门间经济活动的办法,于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将预算引入企业管理,以此来计划、协调、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1911年,泰罗创建了“科学管理”学说,促进了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科学管理原理的探讨研究也促使企业预算管理理论进一步发展,如标准成本、2差异分析等方法都成为预算管理中常用的方法。1921年美国政府公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该法案通过后,实施效果良好。它使预算管理的职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些私营企业均采用预算,以强化企业管理,预算管理被提升到了一种社会性的必然地位。随后,预算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其他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的一些企业开始仿效与采用,先后将预算制度应用于企业管理,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预算管理理论进行研究。1922年美国著名学者麦金西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将预算管理理论及方法从控制的角度进行了详细介绍,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开始形成。1924年该书被翻译成日文出版。1925年德国的李汉恩在其所著的《工业成本计算》一书中论述了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1930年他又出版了《企业经济计划----商业预算》一书。这两部著作对德国企业预算管理的运用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预算管理的产生期,预算管理作为协调、控制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管理方法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对预算制度的关心度也开始提高。二、预算管理的发展期在产生期,预算管理以其协调、控制职能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后,采用预算制度的企业开始增多,一些经济管理学者及会计学者也开始对预算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自20世纪30----70年代,企业预算管理先后受到会计理论及其他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在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社会化大生产促使资本进一步集中,出现了跨国公司,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竞争的日益激烈,出现了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等现象,这些变化使企业迫切要求实现管理现代化。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西方会计学中吸收了自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些专门用于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方法,建立起了许多量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帮助管理当局进行预测、决策、组织和控制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如盈亏平衡点分析、弹性预算法、变动成本计算法,用于决策的差额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产生也促进了预算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特别是盈亏平衡点分析理论的形成,使企业对成本、营业量、利润指标的分析被逐渐运用在各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利润影响的事前预测上,管理者开始对影响企业利润各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计划,并针对计划检查各项改进方案,通过检查达到调整的目的,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和分析逐渐转化为事前的预测和决策。此时期企业管理者根据其计划编制的预算比产生期更加合理、科学,以此达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协调、控制的目的。20世纪40年代末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逐渐认识到强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西方各种新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各种新的管理学派及新的学科不断出现。这些新的管理思想和学科对预算管理理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组织行为学。预算管理在其发4展过程中吸收了组织行为理论,一些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开始提倡和实行分权式的民主参与管理,也就是使预算的编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循环,使企业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都参与预算的编制,形成了参与型的预算管理。参与型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执行者直接参与了编制,从而使编制的预算更加接近实际,也提高了预算执行者对预算的认识,增强了其行动和决策与企业目标的和谐型,促进了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日本事业部制的预算管理是这种参与型预算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参与型的预算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重视整体观念;(2)注重人性观念;(3)讲求人际关系;(4)重视长期规划;(5)运用动态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参与型预算管理的预算参与程度因国家和企业的不同而不同,日本式预算管理的参与程度比美国高一些,大企业的预算参与程度比小企业高一些,因为预算管理运行模式受不同国家和企业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个人行为的影响而有所不同。20世纪70年代,零基预算在西方国家兴起,它的产生使预算管理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零基预算最早起源于美国。1952年美国人维恩·刘易斯发表了一篇题为《预算编制理论新解》的文章,主张预算的编制应采取一种新型的方法,维恩·刘易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零基预算的概念,但他所提出新方法的内涵与后来的零基预算是完全一致的。1970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德彼得·派尔首先成功地将零基预算法应用于公司费用预算的编制;1971年该公司所有部门的预算都采用了零基预算编制法,并取得了成功。一些研究零基5预算的学者认为,在美国,私营部门先于政府部门使用了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做法:一是要掌握准确的信息资料,对单位的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工资水平,以及工作性质、设备配备所需资金规模等等都要了解清楚,在平时就要建立单位情况数据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动。二是要确定各项开支定额,这是编制零基预算的基本要求。三是要根据事业需要和客观实际情况,对各个预算项目逐个分析,按照效益原则,分清轻重缓急,确定预算支出项目和数额。零基预算能克服政府或企业长期沿用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中的不足,不受既成事实的影响,一切都从合理性和可能性出发。实行零基预算是细化预算、提前编制预算的前提。在政府“零基预算”也叫“夕阳预算”或“落日预算”,就是每年预算编排不以前一年预算为基础,而是首先对相关政府机构职能进行重新审核,看看哪些职能已经履行了,哪些职能还需要存在下去,已经履行完的职能相关预算就要砍掉,这样对政府职能就会产生一种约束,防止机构日益臃肿。美国前前总统卡特是一个零基预算的积极推行者,他在担任佐治亚州州长时,曾在该州极力推广零基预算,他当选总统后的1979年,又指示联邦政府要全面实行零基预算,使零基预算在美国颇为盛行。随后,零基预算编制法传到了紧邻美国的加拿大,加拿大的一些企业纷纷采用零基预算,以至于现在零基预算被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公6认为是管理间接费用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参与型预算管理与零基预算的形成是预算管理在企业得到普及推广应用的结果,预算管理的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而得到迅速发展,由此也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三、预算管理的成熟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预算管理趋于成熟,成为西方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伴随科技的进步,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步入了信息社会时代,通信的发达和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的发展,使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更加准确可靠,从而为预算管理的实施者提供了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的预测和决策信息资料,使其对企业未来的经营预测、预算目标的制定,特别是中长期预算目标的制定,有了更为可靠、科学的资料依据,增强了企业管理者在市场竞争中的预见和应变能力,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把各种需要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可以很快地得出各种不同的预算方案,对其进行比较,使制定的预算更为贴近实际。同时,实现了会计信息上的迅速、准确传递,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对费用、成本预算的控制形成了更强有力的硬性约束,对预算差异的分析也更为快捷、准确、科学,对业绩的考评也更为合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企业中又出现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把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子系统,使企业将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环节全部纳入资源预算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了一种面向企业供应链的预算管理。总之,此时预算管理在西方7国家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主要管理手段,很多跨国公司在评价经营管理人员业绩时偏重于以预算为标准进行评价。(杨安平整理提供)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