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学习方式选择策略浅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改背景下学习方式选择策略浅谈xx老师曾在《试论历史教学设计的现实性与理想性》一文中指出: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是历史教学设计达到理想状态的首要前提,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教育评价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这个问题恐怕更具有现实价值。不揣浅陋,是对该问题作初浅分析,以就正于方家。历史特级教师xx老师曾形象地做过比喻:“假设我们买了一部手机,交给孩子。有四种情况:1.一个孩子拿起来就玩,自己探索各种功能,遇到问题就查询说明书;2.另一个孩子拿起说明书仔细看一遍,再探索各种功能;3.第三个孩子什么也不看,瞎玩,手机很快被搞坏了;4.告诉他不要动,你一步一步教他如何使用。你们觉得哪一种最好?”很显然,第三种情况属于以学生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师不做任何指导;第四种情况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学生毫无自主性可言,这两种课堂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都是低效的。第一种情况属于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教师只是扮演了咨询者的角色,这种课堂模式耗时费力,优点在于有益于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创新性的培养,但是缺点在于单位时间内知识增量较少,因而在应试环境下效率也不高;第二种情况属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教师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学生自主性强,该课堂模式过分强调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而忽视了传统的授受式学习方式的运用,在现阶段分数是教学评价的最主要标准的情形下,也注定了效率好不到哪里去。那么,在目前教育评价仍然以考分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形势下,如何优化学习方式,既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全新要求,又能兼顾考试成绩,或者说让二者能够实现有效互补、相得益彰,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认为,在目前情形下,既要反对穿着旧鞋走老路(满堂灌),又要反对扔掉旧鞋走新路(过度探究)。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积极探索授受式和探究式两大学习方式优化组合的模式,以达到切实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下面从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辩证、选择策略和优化组合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辨证关系(一)含义学校学习中学生建构知识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是授受式学习,知识由教师提供(tell-listen,教师讲授或演示,学生倾听或观看),从而获得关于这个世界大量的间接知识;二是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或理解的活动和过程。(二)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分关键在于知识建构过程的“自主性”。(三)互补授受式和探究式学习是两大基本学习方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授受式学习强调知识获得的效率。授受式学习给了教师一个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快速传递大量既定的知识内容和体系,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地建立起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而这一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更高效地吸收更多的新知与信息。但是,该方法(满堂灌是其典型)往往脱离历史情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知识的呆滞性和惰性,容易遗忘而且不易迁移。一般认为,探究式学习在知识或信息的学习方面是低效的。但是探究的问题往往和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因而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所建构的知识能够克服知识的呆滞性和惰性,记忆持久而且易于迁移。因而,只有对两大学习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二、选择策略(一)学校环境下学习方法的选择应坚持授受式为主、适当探究的原则。在学校教育环境下,中学生以授受式为主、适当探究的学习方法为宜。因为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受教育时间内既要学完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同时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另外,发展探究能力,学习者也并不一定非得重新探究与发现课程标准中的每一条知识。从这个基础教育阶段来看,真正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毕竟是少数。因此,在课堂上主要采用授受式学习方法,在活动课和专门开辟的研究性学习的时间里开展探究活动是恰当的,这和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二)课堂环境下宜采用两种方法的优化组合策略。关于在历史课堂上如何运用这两种学习方法,这主要取决于哪种方式或方式的组合更有优势,具体来说应从信息的存储效率和信息的提取是否顺畅这两个方面来考虑。一般来说,授受式学习方法信息存储效率高,但是典型的授受式学习方法(满堂灌)由于脱离历史情境而导致信息保持时间不够持久和信息提取不够顺畅,往往是学生积累了大量呆滞、惰性的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方法恰好相反,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展开的探究性学习往往是信息存储比较有限,但是由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与特定的历史情境紧密相联,因而提取更加顺畅,而且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获得了切身的体验,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准备了基本经验,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历史课堂环境下,由于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效知识,即这些信息量大而且要求提取顺畅(灵活运用),因而只有综合两种方法所长,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三、优化组合如何实现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呢?在教学实践和吸收同行优质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为:高中历史学习宜采用吸收探究式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等优点的授受式学习方法。这样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在新情境中能够顺畅提取,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常用的优化组合的方式。略谈如下:(一)运用社会调查和统计的方法辅助教学调查法和统计法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方法。对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如果能采用调查法和统计法,就可以起到化抽象为可感、化难为易的效果。在讲授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二节《血与火》时,运用社会调查和统计法成功地突破难点。该节课的中心是殖民活动与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难点在于学生对世界市场缺乏经验,这造成了构建新知的困难。鉴于此,我采用由近及远的方法,即让学生增加对当前世界市场的了解,然后以此为跳板,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认识早期世界市场的一些特征,从而为学生突破难点搭好脚手架。我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前布置了一个社会调查,具体内容如下:1.主题:义乌市场上主流贸易是正当性的还是非正当性的?2.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选择义乌一外贸市场,观察交易情况,作出初步判断。(2)访问法:访问本村几位在义乌经商或者从事与外贸相关业务的人,搜集资料。(3)统计法:通过网络或报刊搜集相关数字资料,并根据需要做出统计。3.要求:根据调查写1篇调查报告,谈谈你的认识,尽可能地举出一到两个非正当交易的事例,字数300字以上。这节课运用调查法和统计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调查和统计法的运用方法,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对当前世界市场情形的了解,为难点的突破做好了铺垫。(二)建立学习共同体服务教学学习共同体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载体。一般说来,学习共同体内部通过思想交流和碰撞建构的知识比个人建构的知识更有优势。在学生建构新知过程中,教师假如能够根据需要建立学习共同体,这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帮助。在在教授人民版必修三《百家争鸣》一课时,就建立了学习共同体,效果理想。该课的中心是早期儒家思想在争鸣中吸收各派所长使自身不断发展完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往往处于无意识状态,需要教师设计活动激活经验。为此,我建立学习共同体,设计了一个辩论赛。1.辩论主题:班级管理有两种方法:依法治班(法治)、依德治班(德治),假如你是班长,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并说明理由。2.组织方案:(1)主持人:教师(2)辩论小组:甲队和乙队,分别由班长、纪律委员担任主辩,辩手各两人。辩手的挑选依照双向选择的原则。(3)辩题确定:抽签(4)辩论方案:①表明观点:两队主辩先分别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援引实例陈述理由。②有序质疑:甲队辩手按次序任选乙队一辩手发问,对方辩手应答。乙队辩手按次序任选甲队一辩手发问,对方辩手应答。③唇枪舌战:甲队一辩手对乙队观点质疑,乙队队员限时回答。乙队一辩手对甲队观点质疑,甲队队员限时回答。④总结发言:两队主辩进行总结性发言。最后,主持人引导学生体会:争鸣的目的在于吸收对方优点,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中心问题:一个思想要发展成熟,也要不断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早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完善就是表现之一。在这节课中,学习共同体的成功构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了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本课相关的个人经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所掌握的知识可以进行有效地迁移,有利于本专题以后几节课的学习。(三)神入历史激活思维“神入”(Empathy)一词从西方历史教学界传入我国,意思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神入历史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方法,把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具体环境去作出权衡和判断,这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在课堂环境下运用得当,就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授人民版必修三第六专题第二课《罗斯福新政》时,运用神入历史的方法,设计了总统竞选模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站在1932年美国选民的立场上对两位总统的竞选的命运作出抉择。教学设计简述如下:要求: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认真思考,庄严投票。模拟总统选举的情境,目的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罗斯福总统的个人魅力:身残志坚、乐观自信且富有创新精神,从知识建构的目标来是看建构起外部预先决定和控制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而属于授受式学习方法。但是该方法明显借鉴了探究式方法的一些优点,通过作为选民参加总统选举的方式成功地把外部决定的知识(认识罗斯福的个人魅力,学习他身残志坚、乐观自信和创新精神)转换成自己需要的知识(从提供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决定向谁投票),并且学生经历了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经历的一般过程:情景脉络目标(经济危机)、意图或问题的生成(选举称心如意的总统)、方案的策划与设计(准备搜集两位总统候选人的业绩和观点资料)、方案的实施与开展(搜集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反思、总结和结论(做出判断并投票)。因此,该教学设计采用的是一种融合了探究式学习特点的授受式学习方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益。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历史课堂上如何实现两种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也将成为历史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