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永遇乐教案【汇集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永遇乐教案【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永遇乐教案【第一篇】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及词的主旨。2、体会作者用典、对比、类比手法的运用。3、品位语言,领悟作者的爱国热忱。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舞榭()歌台巷()陌金戈()元嘉()仓皇()无觅()孙仲谋()狼居胥()廉颇()佛狸祠()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千古江山(2)赢得仓皇北顾(3)可堪回首(4)烽火扬州路3、文学常识填空。辛弃疾,字,号,(朝代)词人。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4、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怀念廉颇,感痛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响南宋统治者。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5、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参考资料,少熬夜!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8、名句填空。(1)元嘉草草,,。(2)四十三年,,。(3)凭谁问,,。阅读训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孤立无援,其豪放词每有苍凉沉郁、粗犷悲愤之致,从下片中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试举例分析。10、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1、辛弃疾最善用典,且信手拈来,抒情写意,尝试从他的其他词中寻找一例进行赏析。1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1篇“谏书”。b.“怀古”,即为伤今。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词的题材;其二,刻画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c.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柁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d.《永遇乐》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课外阅读: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参考资料,少熬夜!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1)兜鏊,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13、上片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何意?14、上片后两句仍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所想“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是化用前代哪位诗人哪首诗的诗句?15、此词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赞颂,暗讽。学后心得:答案:1、xièxiànggējiāhuángmìmóuxūpōcí2、(1)长远的年代(2)落得(3)哪堪,不堪(4)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在的“省”3、幼安,稼轩,南宋,苏轼,苏辛4、b5、c6、b7、c8、(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下片先回溯历史,用讽喻手法,意在汲取教训;词尾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10、孙权的风流余韵虽荡然无存,但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却历历在目。虽处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却能出现和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写孙权既激励自己,又担忧时局。11、如《摸鱼儿》一词,下片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用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来警告那些奸佞小人,语辟典精,用意深刻。12、b(“侠肝义胆”的评价,有悖原诗意——词中所歌颂的英雄都是与国家命运相系,并非个体的“义士侠客”。)13、神州在哪里?中原大地已非我所有了。14、唐朝诗人杜甫《登高》。15、三国时期的英雄(孙权),南宋朝廷的无能(无人,苟且偷安)永遇乐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情感目标: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重点: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1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二、写作背景简介:《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1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揭示与批判,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故事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迷信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与摧残,揭示了它们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三、倾听课文示范录音,积累字词(注意正音)参考资料,少熬夜!1、字音积累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间(jiàn)或悚(sǒng)然踌蹰(chóu)(chú)不更(gēng)事谬(miù)种淡(dàn)然俨(yǎn)然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脸颊(jiá)沸反盈(yíng)天贺家墺(ào)絮絮(xù)呜咽(yè)驯(xùn)熟桌帏wéi)讪讪(shàn)咀嚼(jǔ)(jué)渣滓(zhā)(zǐ)瞥(piē)拗(ni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窈(yǎo)陷惴惴(zhuì)歆享(xīn)(xiǎng)牲醴(shēng)(lǐ)蹒跚(pán)(shān)2、字形积累(注意形近字的辨别)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字义识记俨然:形容庄重严肃。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四、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本文的情节内容。(师生互动合作完成)叙述顺序情节内容时间倒叙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结局祥林嫂凄然死去(3—33)三个半月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两年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约两年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0)五年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111)五、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师生讨论,教师总结)“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总结明确关键词:造成悬念;形成对比,增添悲剧气氛;突出主题。倒叙的作用: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一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死去?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初步理清祥林嫂的人生历程。参考资料,少熬夜!2尝试分析、归纳祥林嫂和鲁四老爷这两个人物形象。第二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重点分析祥林嫂和鲁四老爷的形象。教学过程: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二、分析祥林嫂形象:1.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和分析祥林嫂的形象。2.先请一个学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评析、补充。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完成下面的“祥林嫂年谱”简表。祥林嫂年谱简表到鲁镇以前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的一个春天没有了丈夫。到鲁镇一年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到鲁镇二年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到鲁镇三年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到鲁镇四年第二任丈夫贺老六死。到鲁镇五年春天阿毛被狼吃掉。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到鲁镇六年柳妈建议她捐门槛。到鲁镇七年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被主人允许拿酒杯和筷子。到鲁镇八年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反应迟钝。到鲁镇九年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到鲁镇十三年问我三个问题。死亡。3.分析作者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部分,通过眼睛这一“窗户”透视人物的心灵。“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鲁迅先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