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00字]世界经济的复苏论文集聚【5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2000字]世界经济的复苏论文集聚【5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世界经济的复苏论文2000字【第一篇】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习近平主席强调,“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再次凸显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种种难题和重重困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想要更好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应以更理性的全球应对完善全球治理,更好地发挥全人类的整体力量。完善全球治理,应当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多边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尊重多边主义的基本框架。近年来,一些西方政客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推行“有选择的多边主义”,让多边主义屡屡受到损害。如果任2/8由这一趋势发展,国际法则将被侵蚀,世界最终将滑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搞霸权、霸凌、霸道。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应当坚持通过制度和规则来协调规范各国关系,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完善全球治理,更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当前,国际社会南北发展差距正在拉大,甚至出现固化的势头,可能会引发更深层次的危机和风险。国际社会应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努力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鸿沟,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推动世界未来更加繁荣稳定打下牢固基础。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和践行者,一直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坚定一员,中国不断深化南南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消除发展赤字,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对未来种种全球性挑战,中国将更加积极地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的复苏论文2000字【第二篇】当地时间16日,联合国发布《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3/8望》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至%,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取决于减少贸易争端及政策不确定性。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在2019年经历了十年来最低增长,预计2020年经济增速可能达到%。但受贸易摩擦、金融动荡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等影响,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全球经济增长也可能放缓至%。按地区及国家来看,联合国预计美国2020年GDP增长将放缓至%,主要受持续的政策不确定性及财政刺激措施减弱等影响。预计欧盟2020年GDP增长将从2019年的%提升到%,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将在2020年取得一定增长动力。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放缓压力,但东亚仍然是经济增长最快地区。尤其是中国,在适当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支持下,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世界经济的复苏论文2000字【第三篇】“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25日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呼吁世界各国“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个别国家政客心态的狭隘和格局的差距。疫情发生以来,个别国家政客4/8为转移国内矛盾,大肆“甩锅”、推责,制造“政治病毒”,竭力煽动意识形态对立;这些政客固守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理念和对华意识形态偏见,无视中国对全球抗疫和经济复苏作出的巨大贡献,公然抹黑污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中国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条路上,中国坚持人民至上。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久困于穷、千年寻梦,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在全球范围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到成为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实践证明,中国选择的道路完全正确,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这条路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更加公正合5/8理方向发展。你输我赢、赢者通吃不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国承诺,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这条路上,中国推动人类进步。从“一带一路”合作遍地开花,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事实证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无论是应对眼下危机,还是共创美好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不是对立对抗的理由,而是合作的动力。只有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我们才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世界经济的复苏论文2000字【第四篇】联合国16日发布《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若各种风险得到控制,世界经济活动在2020年可能会略有好转,但五分之一国家的人均收入将停滞不前或下降。6/8受长期贸易争端影响,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至%,为十年来最低水平。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但在贸易局势紧张、金融动荡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的影响下,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可能脱轨。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或将放缓至%。持续低迷的经济可能导致可持续发展进程,包括消除贫困和为所有人创造体面就业的目标严重受挫。与此同时,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以及气候危机的不断加深,也导致世界许多地区人们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报告发布时警告称:“这些风险可能对发展前景造成长期严重的损害。在全球合作至关重要的情况下,上述风险还可能导致内向型政策进一步抬头。”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表示:“要振兴全球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际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在美国,美联储近期的降息可能会为经济活动提供部分支撑。然而,鉴于政策持续的不确定性、疲弱的商业信心和不断减弱的财政刺激措施,预计202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从2019年的%放缓至%。在欧盟,制造业的发展将继续因全球不确定性而受阻,但私人消费的稳步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一影响,2020年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计将从2019年的%小幅攀升至%。报告指出,尽管存在诸多阻力,东亚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地区。而巴西、印度、墨西7/8哥、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其他新兴大国有望在2020年呈良好增长势头。诸多国家和地区提高生活水平的进程停滞不前。过去十年来,非洲人均GDP几乎停滞不前。与此同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几个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和西亚的部分地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口数量有所增加。这些地区若要在减贫方面取得持续进展,不仅需要大力推动生产率提高,还需坚定地致力于解决严重的不平等问题。据联合国估算,要消除非洲大部分地区的贫困状况,人均年增长率必须超过8%,而过去十年该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仅为%。可持续性和福祉也是关键方面。除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外,世界上一些地区衡量福祉的其他指标所反映的情况更加严峻。气候危机、持续的严重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和营养不足等问题,继续影响着许多国家人们的生活质量。联合国首席经济学家兼主管经济发展的助理秘书长埃利奥特·哈里斯强调:“政策制定者不应只关注促进GDP增长,还应致力于增强社会各方面的福祉。因此,我们必须优先投资可持续发展项目,促进教育、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建造具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来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为此,必须对能源部门进行大规模调整。目前,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如果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上升到发达经济体的水平,8/8全球碳排放量将增加250%以上,而全球的目标是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报告指出,必须在能源转型方面果断采取行动,相反,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最终成本翻倍。向更加清洁的能源结构转型,不仅会带来环境和健康多重益处,还会给许多国家创造经济发展机遇。如果过度依赖货币政策,不仅不足以恢复经济增长,还会付出巨大代价,包括加剧金融稳定风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平衡的政策组合,使其既能刺激经济增长,又能促进社会包容、性别平等和环境可持续性生产。《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是联合国关于全球经济趋势预期的旗舰出版物。该报告每年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DESA)、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和联合国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亚洲及太平洋以及西亚五个区域委员会共同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