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防止有机生产、加工和经营过程中受禁用物质污染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一、有机茶生产1、有机茶园生态建设1.1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和生草,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1.2集中连片的茶园,可种植遮荫树,提倡在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时搭设遮阳网,以提高夏茶品质,遮荫率控制在20%~30%。1.3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1.4对较陡的坡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1.5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1.6每2hm2~3hm2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或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1.7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1.8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2、土壤管理和施肥2.1土壤管理2.2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2.3采用地面覆草、生草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2.4采取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秋季干旱的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雨后和茶园浇水后,要及时中耕除草,调温保墒,中耕深度5cm~10cm。2.5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但微生物不能是基因工程产品。2.6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的茶园,优先间作大豆、百三叶草等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2.7土壤pH值高于6.0的茶园,可以使用硫磺粉调节,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值为4.5~6.0。2.8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形式。3、施肥3.1肥料种类3.1.1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茶专用肥。3.1.2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3.1.3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使用的土壤肥料有: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农家肥、茶树修剪枝叶、绿肥;非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褐炭、风化煤等含腐殖质类的物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专用肥等。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3.1.4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孽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4、病虫害4.1物理防治4.1.1采用人工捕杀、挖蛹,减少茶尺蠖、蓑蛾类、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危害。4.1.2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黑光灯诱杀地老虎的成虫,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尺蠖及壳翅目害虫,用黄色板诱杀蚜虫。4.2生物防治4.2.1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4.2.2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4.3生态防治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持茶园生态系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的自然调控力,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4.4药剂控制4.4.1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化学农药,包括化学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结虫剂、杀鼠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含有有机全成的化学农药成分的生物源、矿物源农药的复配剂。禁止使用基因工程品种及制剂。5.茶树修剪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尤其是冻害茶园,应根据冻害情况和茶树树势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6、采摘6.1分批多次采茶,摘除小绿叶蝉、茶蚜、螨类、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6.2手工采茶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6.3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6.4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二、有机茶加工(一)、加工环境要求加工厂的设计应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的要求。建筑应符合工业或民用建筑要求。1、初制加工厂宜建在茶园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带,兼顾交通、生活、通讯的便利。2、根据加工要求布局厂房和设备。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3、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厂区环境需绿化。4、应有与加工产品、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包装厂房、场地,厂房面积不应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5、加工厂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成品和半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推荐使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5℃左右。6、不宜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不宜用铜质材料制造红碎茶转子机类强烈摩擦的零部件。7、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间。8、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所有器具和工具应清洗干净后使用。9、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10、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二)、加工人员1、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2、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3、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衣、帽和鞋,存放在更衣室内。加工、包装场所不宜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食品。4、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