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23年上半年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报3篇2023年上半年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报1今年上半年,贵州省民政厅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扎实推进困难群众救助,相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了解,从今年4月起,贵州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提高至每月734元;全省机构集中养育、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每人每月分别达1800元、1300元。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110元,二级提高至每人每月90元。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贵州民政秉承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的目标要求,优化调整低保“单人户”施保、低保渐退、特殊刚性支出核算抵扣等政策,适度降低低保申请条件。“6月底,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万人、特困人员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万人次。政策覆盖精准全面,真正做到将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贵州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龙云浩介绍道。此外,贵州民政还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新型社会救助模式,全力推进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细化政策措施,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保障,充分发挥贵州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比对预警功能作用,全面提升救助对象认定的及时性和精准性。2/5下一步,贵州省将继续稳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动态落实低保等兜底保障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坚决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极端事件。2023年上半年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报2一、社会救助工作情况(一)社会救助标准持续保持增长。按照《乌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办法》,完善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网络。根据《乌海市民政局关于严格执行自治区2023年社会救助标准的通知》,今年1月起将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从860元/月提高到903元/月,为789户1120人低保对象进行提标,补发低保金万元。上半年新增低保对象36户58人,现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664户2520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万元,发放价格补贴万元、电价补贴万元。特困救助供养标准从1600元/月提高到1700元/月,特困提标84人,补发资金万元。现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84人(其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9人、部分丧失自理能力5人、完全有自理能力70人),累计发放特困资金万元。临时救助111人,发放临时救助金万元。(二)服务类社会救助有效开展。为845名困难对象建立健3/5康档案,进行心理疏导65人次、爱老养老服务58人、健康服务62人、节日慰问13人、关爱未成年人22人(集体活动1次)、陪伴探访56人、助洁服务2人、上门理发1人,母亲节开展活动1次。(三)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工作。我区现有享受脱贫政策家庭39户95人,纳入低保29户50人,纳入特困1户1人。对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低保边缘群体和其他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加强监测,将114户169人低收入对象全部录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库,发放价格补贴万元。将乡村振兴部门反馈返贫风险较高的8户22人困难户中7户20人纳入低保范围,有效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2023年上半年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报3——明年,我办将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民政工作职能,切实解决方亭城区弱势群体面临的实际困难。首先,加大对低保工作的审批审核力度,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遵循“动态管理、分类施保”的原则,主要针对已被纳入城乡低保的家庭,对城镇低保对象中的b、c、d类对象,农村低保对象中除年老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的其他对象予以重点排查,特别重点排查现收入明显高于城乡低保标准的低保户、人户分离的低保户、已退休的低保户、常年在外地打工的低保户、死亡的低保对象、家中有机动车辆的低保户、子女已大学毕业的低保家庭。4/5——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等配套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通过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教育救助等从实际解决老百姓的困难问题。——做好双拥工作。办事处坚持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统一,既发挥政府的行政主导作用,又动员和组织全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双拥实践,推动双拥工作扎实开展。根据方亭城区复、退、转军人的家庭情况,一方面落实有关人员的抚恤金,另一方面通过低保、社保援助等政府执行、保障他们的政策生活。年底做好义务兵优待金的发放和义务兵家属慰问工作。——进一步宣传贯彻《老年人权益法》,坚持“党政主管、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系的工作目标,开展敬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教育。——进一步关注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生活。积极为残疾人办理和换发残疾人证,尽量为需要减免白内障手术费用的解决费用,并努力为需要器具的残疾人争取拐杖、轮椅等残疾人器具。同时关心残疾人的就业。——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做好特困户的帮扶工作。按照市上的有关规定,继续努力对方亭整个片区进行城镇特困户家庭的认定工作,认真按照城乡特困家庭认定标准。按照本人向所属社区提交申请,社区及机关干部进行走访调查,最后符合标准的家庭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以后上报上级部门进行最终审核。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