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走在前列的文化经济发展方略:回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12.嵊州市纪委市监委俞彬彬:学好《习近平在浙江》与做好纪检监察工作53.绍兴市委党校吕鸣章:学习《习近平在浙江》中的领导科学艺术74.绍兴市委统战部黄颖颖:《习近平在浙江》与新乡贤工作95.上虞区委党校程江桥:深入学习《习近平在浙江》扎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126.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编办主任袁明灿: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习近平在浙江》学习体会147.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科研处长、教授胡义清:习近平的“虚实结合”方法在浙江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78.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负责人张彦:习近平的创新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209.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负责人陈野: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3410.浙江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学习《习近平在浙江》的五把“金钥匙”48回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走在前列的文化经济发展方略陈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方面,审时度势地提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卓有成效,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先进的文化经济发展方略。一、高度重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文化经济学原理习近平同志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文化是根,文化是精神支撑,文化是软实力。他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提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他曾专门论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使人的经济活动与动物的谋生行为有质的区别。”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促进人们相互沟通,有利于形成社会凝聚力;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一旦结合,劳动力素质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会得到极大的拓展,人类改造自然、取得财富的能力与数量会呈几何级数增加。为此,习近平同志主持研究部署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引导文化核心价值观,发扬“红船精神”,推进“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项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与经济有机融合,发展文化事业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文化产业以促进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二、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习近平同志认为,当时浙江处于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而迫切,要抓住战略机遇期,争取发展主动权。他在《正确处理事关“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几个重大关系》中指出,“我们需要加强原始创新、源头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现有技术的综合集成,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要把创新成果运用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规模企业培育结合起来,努力占领结构调整的技术制高点、市场制高点和价值制高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战略性转型和提升。三、激发创业创新精神品格,建设形成创新文化在理论界和社会上,创新有“思想的冒险”之喻。习近平同志认为,只有在思想上突破传统,拥有了奋起自强的精神,具备敢于探索和实践的勇气,自主创新才会大有可为,经济社会才能又快又好发展。他提出,浙江要砥砺崇德敬文、创业创新的品质,传承勤勉创业、励志创新的风尚,焕发探路者直面荆棘的勇气,培育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建设有浙江特色的创新文化,倡导创新价值体系,增强全社会创新意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习近平同志主张乘势而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他提出了“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两鸟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入分析浙江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特色和优势,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用高科技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推进“数字浙江”建设,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完善合作协调机制,共同构建沪苏浙旅游经济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五、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加快发展旅游经济习近平同志认为,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高关联度产业,对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提出,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开放与保护并重,要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把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利用好、保护好,走资源节约、生态平衡、集约发展的道路,保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把握处理好文化的继承、创新、发展关系,既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求新、求变、求精。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发表旅游经济要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一文,指出:“要敢于‘无中生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大胆开发旅游项目,但‘无中生有’不是简陋低俗地建几座庙宇,塑几个菩萨,甚至宣扬封建糟粕,搞迷信活动,要善于‘移花接木’,借鉴国内外现代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大胆吸收世界人类的文明成果,但‘移花接木’不是盲目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的旅游项目,开办几个娱乐场所,甚至传播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要注重‘推陈出新’,传承历史优秀文化,赋予时代发展内涵,但‘推陈出新’不是胡乱‘拆旧建新’,建几条假古街,造几座仿古楼,甚至用假古董破坏真古董,毁掉珍贵的文物。”他要求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之中,使旅游成为宣传灿烂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六、重视打造旅游精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纯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要求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因此要充分挖掘利用彰显好本地优势资源。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重视打造旅游精品》一文,提出:“要以我省优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主干,突出‘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主题,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浙江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打响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商贸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五张品牌。加快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工作的步伐,培育世界级品牌的旅游产品。努力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位、有特色,在海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景点,继续办好一批重大会展节庆活动,扩大国内外的影响。大力开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名人旅游、红色旅游等一批特色旅游,积极拓展旅游新领域。推出一批附加值高、工艺精致、携带方便、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新品、名品和精品,不断提高我省旅游知名度,增强旅游市场吸引力。”为此,习近平同志还特别就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作出具体指示。七、坚持把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发展品牌经济习近平同志认为,品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文化层次乃至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是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他提出,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附加值,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因此,要把品牌发展作为企业开拓市场的优先战略。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刊发的《努力打造“品牌大省”》一文明确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引导企业确立品牌意识,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做到无牌贴牌变有牌,有牌变名牌,培育更多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努力创造若干世界名牌,努力打造‘品牌大省’。”八、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习近平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他提出,文化产品不能故作“清高”,不屑于讲“票房价值”,不能再走创作—获奖(省优、部优)—“搁”优的老路了。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刊发的《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一文深刻指出:“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这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更难讲是先进文化。没有市场,作品给谁看?宣教功能怎么发挥?先进性又体现在哪里?先进的文化产品,应当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是一致的,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是一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创作和生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学好《习近平在浙江》与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嵊州市纪委市监委俞彬彬《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从不同角度重温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工作经历,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从政轨迹,体现着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思想、务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人格魅力。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给浙江大地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实践财富。这既是我省纪检监察工作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也为我省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工作指南和方法指引。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做好“四个一”,在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一是要有一种学以致用的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必须主动对标总书记对浙江的期望嘱托,牢记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初心使命,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有力有效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解决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有一股动真碰硬的劲头。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对正风肃纪反腐多次提过要求,强调在反腐败斗争中要做到惩防并重,坚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对于违纪违法的党员和干部,从来都是态度坚决,坚决主张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这对于我们今天做好监督执纪工作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既要贯通运用“四种形态”,对于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利用谈话提醒、约谈函询等方式早提醒早纠正;也要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持之以恒纠“四风”;更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坚定不移推进清廉建设。三是要有一身干事创业的担当。习近平同志曾深刻精炼阐述了“胆剑精神”,并指导绍兴要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努力谱写新时期的“胆剑篇”。纪检监察干部在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要深刻理解把握和运用好习近平同志在我省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践行纪检监察人的忠诚与担当,谱写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胆剑篇”。四是要有一片为民服务的情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的工作必须以人民群众认可为检验标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经常深入基层一线,问计于干部群众。我们要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了解问题所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充分发挥“枫桥经验”优势,加强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深化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推动监督前移落地,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