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科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经验型阶段(事后反馈决策型),事后预测型(预期控制型),综合系统论(综合对策型)。3、安全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哲学层次是安全哲学;(2)科学层次是安全科学;(3)基础科学层次是安全学;(4)安全技术科学层次:安全学结合不同工程学分支形成的具体技术原理与方法;(5)工程技术层次是安全工程五个层次的知识内容:纵向相互交叉,互为基础;横向相互联系,协同作用;4、设备故障率:单位时间内故障发生的概率5、预防疲劳的措施(1)改进操作方法合理应用体力: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2)合理安排作业休息时间:确定休息时间的长短、频率及方式;(3)避免单调重复的作业1)使操作内容复杂化2)交换不同工作内容的作业岗位;(4)环境条件等:控制噪声,改善通风等。7、粉尘危害性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矿尘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长期从事采掘和粉尘作业环境的职工,能引起职业病——尘肺病;(2)、采、掘等粉尘作业环境,若矿尘在作业空间达到较高的浓度,影响视野,操作中容易造成人身事故;(3)、若矿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对矿井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威胁。选择题系统安全分析有哪几部分组成事件树或事故树的逻辑关系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的特征(定义、逻辑关系)逻辑化评价方法事故致因理论的特征二、名词解释1、危险源:是认识主体中产生和强化负效应的核心,是危险能量暴发点。危险源辨识:就是将某地区或企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尤其是重大危险源)辨识出来的过程。2、(1).安全:是一个相对的状态概念,是认识主体在某一限度内受到损伤和威胁的状态。(2).危险:是一个绝对的状态概念,是认识主体受到损伤和威胁超过某一限度的状态。3、安全系统工程:就是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评价及消除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实现系统安全的一整套管理程序和方法体系。4、事故致因理论:(1)能量释放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事故对人的伤害是由于发生了能量或有毒物质意外的释放,因此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2)轨迹交叉理论: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该理论对于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是一种较好的工具。(3)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它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五块牌:人体本身、按人的意志进行的动作,指人为过失、危险、事故、伤害三、简答题1、危险分析方法的定义及联系1.安全检查表法(Checklist)2.事件树分析(ETA)3.事故树分析(FTA)4.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5.故障类型影响分析(FailureModelandEffectsAnalysis)6.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andOperabilityAnalysis)7.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法)(Cause-ConsequenceAnalysis)8.管理疏忽和风险树(MORT2、系统安全评价:是对系统或作业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所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既定指数、等级或概率值做出定量的表示。3、安全流变与突变”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安全与危险的矛盾运动过程(1)自燃火灾OA段:煤与氧气开始接触氧化AB段:氧化速度减慢,氧化程度加深BD段:氧化速度加快D点:发生自燃火灾C点:人为设置的报警点(2)冒顶OA段:刚掘出新巷道变形速度递减段AB段:稳定段BD段:围岩压力等条件变化变形速度加快,发生冒顶(3).煤与瓦斯突出OA段:损伤减速增加阶段AB段:损伤稳定发展阶段BC段:损伤加速段CD段:灾害发展阶段4、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明确目的的有机整体。属性: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5、事故树分析(FTA)原理:是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图把这些原因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是重要分析方法,也称故障树分析(FaultTreeAnalysis)。分析步骤:1.确定顶上事件,2.充分了解系统,3.调查事故原因,4.确定控制目标,5.建造事故树,6.定性分析,7.定量决策,8.制定安全对策。6、安全系统:是人(men)——技术(Te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构成的复合系统MET。7个基本子系统提出的安全命题M(人子系统):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E(环境境子系统):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T(技术子系统):可靠性理论、防火、防爆、机电安全等;MT(人机子系统):人机关系、人机设计;ME(人环境子系统):人环境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ET(机环境子系统):环境监测,自动监控;MET(人机环子系统):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7、粉尘爆炸是粉尘粒子表面分子和氧产生反应所引起的,其爆炸过程可归纳为:(1)、热能加在粒子表面,使其温度逐渐上升;(2)、粒子表面的分子由于热分解或干馏作用,而变为气体分布在粒子周围;(3)、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生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进而发生火焰而燃烧;(4)、由于燃烧产生的热量,加速粉尘粒子的分解,如此循环往复地生成和形成可燃性气体物质与空气混合,从而加速燃烧波德传播。因此粉尘爆炸实质上是气体爆炸。可以认为是粉尘本身包含有可燃性气体。由于热传导,更主要是热辐射的作用,促使粒子表面温度上升,这是与气体爆炸不同之处。8、易燃易爆的安全评价方法及含义可燃气体燃烧:1.爆炸危险性2.传爆能力(最小传爆断面)3.爆炸压力4.爆炸威力5.爆炸温度6.自燃点7.相对密度8.扩散性可燃液体火灾:1.饱和蒸汽压2.爆炸极限3.闪点4.沸点5.相对密度6.流动扩散性7.带电性8.分子量可燃固体的燃烧爆炸特性:1燃点2熔点3自燃点9、矿山灾害的形式、辨别方法或种类、特点:瓦斯、矿尘、爆破作业危害因素、冒顶片帮危害因素、火灾危害、透水危害、斜井提升伤人事故。(1)瓦斯①瓦斯灾害事故类型及危害a.瓦斯爆炸;b.矿与瓦斯突出;c.瓦斯窒息。②导致瓦斯事故的主要原因a.通风不良(含系统通风和局部通风);b.工作面超产;c.瓦斯异常涌出;d.上隅角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不当;e.电器失爆;f.漏电保护、防过流保护等失效;g.有火花(静电放电、摩擦、撞击)产生;h.放炮未填炮泥或长度不够;i.使用爆破器材不安全;j.高瓦斯矿层未抽放瓦斯或效果不良;k.有自燃发火倾向矿层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l.瓦斯监控系统故障;m.盲井未通风或未设栅栏、禁入标志;n.突出矿尘未采取“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或措施不当。③易发生瓦斯事故的场所采矿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道、采矿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盲巷、石门等。(2)矿尘①矿尘危害a.爆炸性矿尘;b.呼吸性粉尘(矿尘和岩尘)。②导致矿尘危害的主要原因a.无降尘措施或措施效果不良;;b.风速过大;c.未进行矿层注水降尘;d.沉积矿尘清理不及时;e.采掘机械无喷雾降尘措施;f.电器失爆;g.漏电保护、防过流保护等措施失效;h.瓦斯爆炸;i.放炮未填炮泥或炮泥长度不够;j.使用爆破器材不当;k.个体防护不当。③易发生矿尘危害的场所采矿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道、有沉积矿尘的巷道、石门等。(3)爆破作业危害因素①爆破作业有关的危害类型a.爆破作业中意外事故有:拒爆、自爆、早爆、迟爆、正常起爆中伤人、爆破引起瓦斯、矿尘爆炸几类。b.爆破有害效应有:地震效应、飞石、冲击波、炮烟中毒等。②爆破事故产生的原因a.爆破器材质量不良;b.爆破器材混放或未保证安全距离;c.高温矿床或有杂散电流;、、d.运送过程中强烈振动或摩擦;e.爆破设计(炮孔设计、起爆方法设计、炮孔堵塞设计等)有缺陷;f.爆破作业(爆破器材质量确认、装药工具选用、点火方法、警戒和信号等)有缺陷;g.爆破作业所使用的工具(装药器、炮棍、起爆器等)有缺陷h.爆破后过早进入工作面;i.残盲炮处理错误;j.炸药库管理不严;k.相邻工作面相互影响;l.爆破作业现场有其他火源;m.起爆器非本安型;n.使用普通电雷管(未用毫秒延时雷管);o.未用炮泥堵炮孔或堵塞长度不够,或者未用水炮泥尖灭火焰,降低爆破气体温度;p.未使用瓦斯浓度鉴定器或使用效果不良;(4)冒顶片帮危害因素①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的场所露天采场边坡滑落、地采矿山采场顶板垮落或松石冒落、采空区大范围垮塌或陷落、巷道冒顶、片帮或底板鼓胀、竖井井壁破裂、井筒涌沙等。②冒顶片帮造成的危害a.人员伤亡;b.设备损坏;c.采矿设施破坏;d.通风系统或防排水系统等破坏。③冒顶片帮产生的原因a.地质条件不良;b.地质勘探有缺陷;c.采矿方法选择不当或采矿参数确定不合理;d.井巷设计(井巷的位置、掘进和支护方法、断面设计等)有缺陷;e.井巷施工(含爆破作业及井巷支护)方法有缺陷;f.矿柱或岩柱被破坏;g.采空区未按要求进行监测或处理方法不当;矿矿矿山还包括:h.矿与瓦斯突出矿层未采取相应措施。(5)火灾危害矿山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指矿体自燃发火引起的火灾。①矿山易发生火灾的场所易燃易爆物品仓库或堆场、电气设备集中区、井下油库或柴油机检修硐室、干枯的木支护区域。矿矿的采空区、采掘工作面、带式输送机等也易发生火灾。②火灾危害a.人员伤亡(烧烫伤、窒息死亡等);b.设备财产损失;c.生产停顿。③火灾产生的原因a.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爆破器材、瓦斯及矿层、电缆、柴油、木材等);b.存在引火源(电气设备失爆、短路或电火花、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矿体自燃火花、明火等);c.电缆不阻燃,柴油罐通气管无阻火器;d.皮带通廊、炸药库等易发生火灾的场所无烟火自动检测的措施或失效;e.有可能产生静电的场所(如油库的加油枪)无防静电措施;f.矿的回采率低、采空区漏风、采矿工作面推进速度太慢或未采取密闭、灌浆、监测等防火措施;g.明火使用不当(如在有可燃物存在的场合烧电焊未接火星)h.消防器材的种类、数量、安放位置、维护保管等有缺陷。(6)透水危害①容易造成透水的场所:位置较低的水泵房、采场和掘进工作面、采空区,情况严重时可能全矿被淹没。②透水危害a.人员伤亡;b.设备、财产损失c.生产停顿。③造成透水的原因a.水文地质条件不良(井下有较大含水水体,地表水体与井下有补水联系);b.地质勘探有缺陷;c.未认真实行防水,探水措施;d.排水能力(水泵及电机、排水管道、水仓、供电电源等)不足;e.防水闸门不合要求或使用不当;f.因采矿设计或施工不当,形成井下与地表直接沟通的采空区;g.地表塌陷区未实施有效的疏水、堵水措施;h.大气降雨强度和延续时间超常。i.操作或管理上的失误。(7)斜井提升伤人事故①容易发生事故的场所斜井井筒和车场。②主要伤害形式a.斜井跑车伤人;b.处理矿车掉道伤人;c.矿车运行中落物伤人。③斜井提升伤人事故发生的原因a.牵引钢绳安全系数不够或有断股、变形等损伤;b.摘挂钩失误(未挂钩下放矿车或过早摘钩及超挂车辆);c.绞车制动装置失灵;d.绞车工操作失误(未带电“放飞车”,精力不集中等);e.防跑车装置有缺陷(设计不良、安装不良,易出故障等);f.斜井的人行通道不良(无避车硐室,人行道宽度、坡度、台阶、扶手等有缺陷);g.未严格执行斜井行人不提升,提升不行人的规定;h.斜井照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