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最新4篇为了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我们不妨制定一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可以指明防线,协调行动,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想要写好工作计划应该怎样做?网友特别编辑了“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最新4篇”,强烈建议您能下载收藏以方便参考下载!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第一篇】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一、课程简介本学期小学音乐上册单元共分为五个:音乐基本元素、声乐欣赏、器乐欣赏、舞蹈基本步法、音乐故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逐步掌握音乐基本知识,感知不同音乐类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增强音乐表演技能和认识音乐文化力度。二、教学目标1.掌握音乐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音高、音色、强弱、速度等。2.培养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欣赏并领略不同类型的声乐和器乐作品。3.了解和熟悉不同种类的器乐。4.学习舞蹈基本步法,能够跳出简单的基本舞蹈。5.了解不同音乐背后的故事,认识音乐文化。6.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和合作意识,培养自信心和审美情趣。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单元一:音乐基本元素(共8课时)课程大纲:1.节奏感的培养。2.音乐基本元素的介绍:节奏、旋律、音高、音色、强弱、速度。3.通过游戏和歌曲学习基本元素。4.组织合唱比赛,锻炼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单元二:声乐欣赏(共6课时)课程大纲:1.听懂歌曲的基本结构:词、曲、调、节奏。2.听懂歌词,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3.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和表现技巧。创设学生游戏形式感悟歌曲情感。4.通过欣赏、演唱和编曲提高学生对声乐的理解、表达和操作能力。单元三:器乐欣赏(共6课时)课程大纲:1.了解不同种类的器乐。2.欣赏重要的器乐作品。3.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和内涵。4.通过互动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器乐欣赏能力。单元四:舞蹈基本步法(共8课时)课程大纲:1.学习跳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2.学习如何跟随节奏跳舞。3.学习舞蹈连贯性和协调性。4.在课堂上表演最喜欢的舞蹈。单元五:音乐故事(共8课时)课程大纲:1.讲述不同音乐背后的故事(如《车尔尼的秘密小间》等)。2.了解歌曲创作者的背景和影响。3.学习如何用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4.利用与故事相对应的音乐素材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四、教学方式1.听讲+欣赏。2.游戏+竞赛。3.观察+模仿。4.小组+合作。5.听众+表演。五、考核方法1.学生日常作业和课堂表现。2.朗读歌词和乐器作品。3.学生歌唱和舞蹈表演。4.期中、期末考试。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定会让他们受益终身。随着指尖与歌声的不断交汇,相信我们能够开启一场旋律之旅,穿越音符的隧道,来到童年的天堂,带着童心和愉悦,一路走来,从此珍藏这段美好的回忆!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第二篇】一、选题背景小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上册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就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进行相关主题的详细讲述,以期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简单的音乐元素如声音、响度、节奏感和音高感等。2、乐感的培养,包括声音的听辨、音乐性格的表达等。3、了解基本的音乐符号和乐谱的表示方法。4、掌握简单的音乐演奏方法、歌曲演唱方法和舞蹈动作。(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和感知事物的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表现力。2、训练学生的音乐思维、观察和表达能力。3、以纯享受与表演所获得的艺术感受为目标,让学生产生自我表达和创造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音乐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快乐心态和美好的人生情趣。2、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发扬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三、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音乐中的声音(1)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觉体验,了解音乐中的声音,包括声音的大、小、高、低、长、短等方面,培养乐感和对声音的敏感性。(2)了解简单的节奏律动和节拍的感觉,学习基本的节奏图形。(3)通过游戏、律动、打击乐器等形式进行音乐活动。2、第二单元:接受乐曲的激励(1)学生通过接触音乐,了解不同类型的曲风和音乐风格,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音乐表达及音乐性格的感知和表现力,发掘并分析不同歌曲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动感。(3)进行集体演唱、钢琴表演等形式进行音乐实践和表演。3、第三单元:合唱与伴奏(1)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包括合唱的种类、合唱的禁忌、配合与协作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合唱活动。(2)学习合唱的技巧,如声音的跨度、音高的升降等方面。(3)学习伴奏的基本要领,掌握简单的弹奏基础知识。(4)通过合唱和伴奏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4、第四单元:音乐和舞蹈(1)学生通过观看和参加舞蹈活动,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2)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和节奏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3)通过现代舞蹈和舞蹈技巧的比较与探究,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多学科教育法:在音乐教学的同时,注重跨学科的教育,将其他学科的元素带入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2、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实践法:在课堂上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感知和体验音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4、多媒体教学法:使用PPT、音乐播放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音乐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听力和视觉效果。五、教学成果评估(1)知识成果:学生能够简单了解和分辨音乐中的声音,掌握基本的乐谱符号和演奏方法,具备感知并分析音乐性格的能力。(2)能力成果: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乐感,发掘自身音乐潜力,具备参与音乐活动和展示表演的能力。(3)情感成果:通过音乐的感受和表达,促进学生良好素质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增强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六、总结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参与、创造和表现,使学生能从音乐中获得美感、意味和快乐,达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第三篇】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主题:我们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产生的物理原理;2.培养学生的感性知识与音乐素养;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通过演唱、旋律创作和舞蹈表演等形式,锻炼学生的音乐才能和良好的协作能力。二.教学内容:我们的声音这个主题是通过让学生从一个音乐小演员的角度出发,从声音本身出发,认识声音产生的物理原理,感性地了解声音对人类的意义和威力,进而通过唱、跳、演各种形式的活动,锻炼他们的音乐才能和良好的音乐协作能力。1.声音的产生物理原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声音产生的物理原理,观察声波传播的过程,了解被表达出来的声音的到达方式。利用波形图提高学生视觉艺术的水平,加深对声音的理解。2.我们身体里的声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表现出身体发声的能力,了解声音是来自身体的异动。通过运用震颤活动方式,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感知身体发声的过程与效果。就像唱歌一样,感受到身体在音乐中的振动感。3.声音的表达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声音知识运用到唱、跳、演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探索音乐的无限情境和多元表现。让他们通过舞蹈、歌唱而更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感染力,并对音乐产生深深的感受和领悟。三.教学形式:1.讲解方式,介绍声音到达人耳的原理和产生的物理原理;2.体验方式,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各种异动产生声音;3.活动方式,开展唱歌、跳舞等活动;4.游戏方式,进行听音乐游戏等。四.课时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安排是共5课时,分别为:第一课时:认识声音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物理原理。第二课时:我们身体里的声音通过各种唱、跳、演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异动,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三课时:唱歌的基础通过简单的唱歌练习,让学生了解音高和节奏。第四课时:音乐的表现力通过舞蹈、歌唱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表现力。第五课时:创作自己的旋律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则进行创作,让学生演奏自己的作品,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自信。五.教学评估:1.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唱、画的综合评估;2.进行课堂的知识及技能测验;3.借助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六.教学资源:1.《音乐小学》教材;2.多媒体教学设备;3.声音实验仪器;4.音乐教学素材和乐器。七.教学计划的总结:在本学期音乐教学的开端,我们将通过我们的声音这一主题来探究音乐,通过唱、跳、演等形式锻炼学生的音乐才能和良好的协作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中得到快乐,让他们成为具备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小音乐家。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第四篇】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区分音乐的基础元素,如节奏、旋律、音高、音色等。2.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展示基本舞蹈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3.能够通过各种乐器演奏,了解乐器基本构造及演奏技巧。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人教版小学音乐上册。教材包含了音乐基础元素及各种乐器演奏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细致地认识音乐。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第一单元:乘风破浪的舞蹈--节奏与舞蹈主要内容:以流行歌曲《小苹果》为例,教授节奏与舞蹈的关系,通过影视欣赏、热身动作和简单组合,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增强节奏感和协调性。教学方法:影视欣赏、活动式教学、小组合作。2.第二单元:趣味唱游--旋律与情感主要内容:以儿歌《小兔子乖乖》为例,教授旋律的基本元素和情感表达,在唱歌中发现情感和旋律的内在联系,加强听觉和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唱游、童话故事展示、诗词朗诵。3.第三单元:美妙乐章--音高与乐器演奏主要内容:以古典乐曲《欢乐颂》为例,讲解音高概念和乐器演奏技巧,介绍弦、管、键盘、打击等乐器,并通过音乐会的形式演示乐器之间的协调与合奏。教学方法:音乐会观摩、乐器制作、科普文章阅读。四、教学安排1.第一周:教授九宫格节奏,热身运动祛除手脚僵硬。初步了解《小苹果》节奏元素,分组排练小合唱。2.第二周:加强与音乐节奏的互动,手舞足蹈,增强身体与节奏的适应性。合唱《小苹果》并表演简单舞蹈组合。3.第三周:学习儿歌《小兔子乖乖》旋律,围绕歌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情感、抒发情感。演唱并创编全班唱游。4.第四周:探索音高与乐器演奏,分别演示弦、管、键盘、打击等乐器。手工制作乐器,加强对乐器的认识和理解。5.第五周:进行音乐会,展示各种乐器的演奏特点,了解乐曲合奏的原理和技巧。讨论乐器的文化传承和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五、教学评估教学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估其对音乐基础元素、节奏舞蹈、情感表达和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六、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体验,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评估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使他们在欣赏、表演和创造音乐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