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下面,我们将从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两个方面出发,深入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录一.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二.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历史不仅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当中占有很重的分量,而且是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性纬度之一。只有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才能从历史的深处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旨,才能从质的规定性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信仰上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历史的特点是贯通中外、纵横古今、点面结合、融汇八方,既有宏观性的理论阐述,也有较具体的研究指导,内容十分丰富、观点极其精辟。在坚持唯物史观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论述了历史发展动力、历史学的强大功能、历史与现实的融通关系、对历史应持的正当态度以及学习历史的重大意义,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历史学的繁荣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中国梦的核心线索是历史发展,内在理路是历史的理论,所达到的思想高度是在一个历史哲学的层面上。中国梦蕴含并展现了两个时间的纬度,一个指向未来,那就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个指向过去,也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近代以来180多年的中华民族奋斗史、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建设史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伟大的实践历史。在过去和现在这样两个时间纬度所形成的制高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境界,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中国梦内在蕴含的完整历史理论的基本框架。对这个框架,有学者称之为大的历史时间观,是治国理政的历史基础,这一概括是科学的、合理的。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中国古代史基本主题是指向中华文明党史、国史基本主题是指向党的初心使命中国近现代史基本主题是振兴和寻梦世界历史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一个突出的基本主题就是东升西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又包括了四个历史的空间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这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动荡、最屈辱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人民最悲惨、最痛苦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奋斗、最终找对方向、走上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历史前夜。中国近现代史的曲折历程,对当代中国人民的启示是最为切近、最为直接的。习近平总书记常常论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正是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审视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在这五千多年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最着意的一脉相承的,就是其所蕴含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中国古代史是习近平总书记常常提到的一大历史主题。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在这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做成的三件大事,也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在三件大事和三个阶段当中的是一个逻辑,那就是践行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谈论到党史和国史,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史,曾就这一主题专门给予系统性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正如恩格斯曾经说过的——“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习近平总书记,他们对历史的重视是一贯的。既然历史是这样的重要,我们当然需要认真加以学习、理解和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懂得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的道理,从而增添正能量,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最后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都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坚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时代比喻为“出卷人”,将中国共产党比喻为“答卷人”,把人民就比喻为“阅卷人”,谆谆告诫全党,“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方法,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的全部内容当中,同时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也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唯物史观历史真实性原则出发,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科学的历史观非但不惧怕事实,相反,乃以事实为基石。因此,我们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唯物史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中,比重最突出的部分是关于历史功能的思想,相关论述比较多,也提出了一些具有时代鲜明特征、朗朗上口的响亮命题,内涵非常深邃。这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丰富而多面向的功能,比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发人深思。比如,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比如,关于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义性论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要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首先就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本质上、总体上的掌握。在《决议》中,有两个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民族根基意义的重要纬度,也是新时代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基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指导思想,也是从文明纬度深入理解的阐释对象,既是理论的工具,也是课题的指南,因此要切实全面而具体地融通贯穿到全部对中华文明的理解阐释当中去,以精品力作的形式完美展现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穿透力。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历史的深刻把握中展开的。所以,我们只有结合历史、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深刻学习理解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特别注意三个纬度:一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纬度,要求我们要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世界近现代史的视角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视角;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纬度,要求我们要具有学习领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视角、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以及新中国史的视角;三是时代精华的纬度,要求我们要具有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传承发展的视角。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中国的历史是非常非常长久的。对于悠久的历史,我们怎样去了解它、认识它?我们首先要了解认知的对象。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正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决定了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来没有中断,也从来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我们对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要多一份尊重和思考,还由于中华文明与中华的山河大地水乳交融、相互孕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