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1编制目的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2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应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500m2时,可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检测新风量。如能确定进入室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内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3术语3.1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3.2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中央空调系统。第一法CO2示踪气体法4检测依据《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18204.18-20005原理采用CO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CO2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CO2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再根据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6仪器和材料6.1轻便型CO2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6.2摇摆电扇。6.3CO2示踪气体。第2页共17页7测定步骤7.1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7.1.1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1(m3)。7.1.2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的总体积V2(m3)。7.1.3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7.1。12VVV(7.1)式中:V————室内空气容积,m3;1V————室内容积,m3;2V————室内物品容积,m37.2检测点的设置室内CO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7.2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表7.2室内CO2浓度检测点数设置房间使用面积(m2)检测点数(个)501≥50,1002≥100,50037.3测定的准备工作7.3.1按仪器使用说明校正仪器,校正后待用。7.3.2打开电源,确认供电正常。7.3.3用氮气归零。7.4测定7.4.1测定环境本底CO2浓度。第3页共17页7.4.2关闭门窗及空调系统,在室内通入适量的CO2,按室内空气量计算,释放CO2气体2~4g/m3,同时用风扇扰动空气(约3~5min),使CO2示踪气体充分混合均匀。按空调的正常工作状态开启空调系统,按对角线、斜线或梅花状布点后,开启CO2气体浓度测定仪,人员离开现场,以15min间隔自动测定CO2浓度,持续90min以上,舍弃第一个测读数据,读取之后不少于5个连续测读数据。7.5计算7.5.1换气率计算取15min间隔的有效CO2浓度值,不少于5次。用回归方程法计算换气率,见式7.5.1。2010lnlnCCCCAt(7.5.1)式中:1C————测量开始时CO2示踪气体浓度,mg/m3;2C————t时间的CO2示踪气体浓度,mg/m3;A————换气率,h-1;0C————环境本底CO2浓度,mg/m3;t————测定时间,h。7.5.2新风量计算,见式7.5.2。QAV(7.5.2)式中:Q————新风量,m3/h;A————换气率,h-1;V————室内空气容积,m3。注1: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取各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新风量检测值。7.6人均新风量的计算。依据设计或规范要求,按照该房间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Q=Q/人数(7.6)第4页共17页第二法风量直接检测法8检验依据《公共场所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2011)《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程》(DGTJ08-802-2005)中有关系统风量及风口风量检测方法。9原理对由中央空调系统来保障室内空气环境的空调房间来说,室内新风补给方式有二种,一种是独立新风补给,一种是与回风混合后补给。半集中式中央空调主要采用前一种新风补给方式,集中式中央空调主要采用后一种新风补给方式。二种新风补给方式的检测方法相同,但计算方法不同,前一种可直接检测出室内新风量,后一种则需要通过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其中的新风量。风量检测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管内风速法”,一种是“风口风速法”。管内风速法是通过测量某个风管截面内各测点风速或动压,计算出该截面内的平均风速或平均动压后,再计算通过该截面的风量。如果管内通过的是新风,则检测出的为新风量;如果管内通过的是新回风混合后的送风,则需要通过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其中的新风量。测试截面位置需要根据空气流动规律来选择,管内风速或动压可以用风速仪直接测得或用皮托管加微压计测得。当室内送风有不止一根送风管时,应分别检测各风管的送风量再累积计算总新风量。风口风速法是通过测量室内全部送风口的风量后再累计出该室内总的送风量,如果各风口的送风全部为新风时,则累计结果即为该室内总新风量;如果各风口的送风量是新回风混合后的送风量,则累计结果需要通过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其中的新风量。风口风量的检测可以采用风量罩法或风口系数法。风量罩法就是用风量罩直接在送风口处测得其送风量。风口系数法则是根据不同风口类型,先测得各测点上的瞬时风速再平均或直接测得平均风速(如果风速仪有该功能且检测人员掌握该方法时,推荐使用),再根据风口测试截面积及风口修正系数计算出该风口的送风量。风口风量检测推荐使用风量罩法,风口系数法仅限网状风口、单层百叶风口、双层百叶风口及防雨百叶风口使用。风量检测应优先采用“管内风速法”。在送风管路受吊顶内部结构、吊顶形式影响或虽不受吊顶影响但无法选择出适宜的测试截面位置时,采用“风口风速法”。第5页共17页10仪器设备10.1皮托管10.1.1皮托管修正系数皮托管有标准皮托管和S型皮托管二种,其中S型皮托管主要用于除尘系统管内风速的测定,通风与空调系统管内风速测定应使用标准皮托管。皮托管的修正系数有风速修正系数vK和风压修正系数pK,在计算平均风速时的用法不同。dpvPKV2或dppPKV2皮托管修正系数应取检定或校准报告给出的系数类型及其数值。10.1.2微压计:精确度应不低于2%,最小读数应不大于2Pa。10.1.3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C。10.2风速计10.2.1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应不大于0.1m/s。10.2.2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C。10.3风量罩11检测步骤11.1测试截面位置选择管内风量的检测精度与测试截面位置的选择有很大关系。测试截面位置的选择,应远离产生涡流的局部阻力管件,选择气流比较均匀、稳定,流线比较平直的直管段上。测试截面位置一般选择在距上游局部阻力管件大于或等于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并距下游局部阻力管件大于或等于2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位置。局部阻力管件前与后是按气流流动方向来划分的。测试截面位置选择应同时满足上述二个要求,当条件受限不能满足上述条件要求时,应尽可能选择气流稳定的断面,并适当增加测点数量和测试频次。测点前直管段的长度必须大于测点后直管段的长度。11.2测点布置11.2.1矩形风管测点布置11.2.1.1《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附录E的相关规定。矩形风管测点数及布置方式应符合表1及图1-1的规定。第6页共17页图1-1矩形风管25个测点时测点布置第7页共17页表1矩形断面测点位置横线数或每条横线上的测点数目测点测点位置X/L或Y/H510.07420.28830.50040.71250.926610.06120.23530.43740.56350.76560.939710.05320.20330.36640.50050.63460.79770.947注意事项:1、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小于1.5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目和每条横线上的测点数目均不宜少于5个。当长边大于2m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目宜增加到5个以上。2、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大于或等于1.5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目宜增加到5个以上。3、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小于或等于1.2时,也可按等面积划分小截面,每个小截面边长宜为200~250mm。第8页共17页11.2.1.2《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程》(DGTJ08-802-2005)4.2.2条第一款规定矩形断面的测点数可按等面积划分成若干个等面积的矩形小区域,每个小区域的边长200~250mm,测点布置在每个小区域的中心(见图1-2);对于短边在250mm及以下的矩形风管,中间增加布置两点。××××××××××××图1-2矩形风管测点布置示意图11.2.1.3矩形风管测点布置方法应用如果矩形风管测试截面位置选择得当,且测点布置数量符合一定要求,那么测点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就会减小。从上述二种测点布置方法来看,JGJ/T177-2009适合大截面风管的测点布置,而DGTJ08-802-2005则适合小截面风管的测点布置。通风管道的截面尺寸是根据其输送空气量的大小来确定的。一般新风量只占到总空气交换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如果新风独立补给,则送风管的截面尺寸要比与回风混合后补给的送风管道小得多。因此,我们建议:独立补给新风管道的测点布置参照DGTJ08-802-2005的要求,新风与回风混合后补给的送风管道的测点布置参照JGJ/T177-2009的要求。11.2.2圆形风管测点布置按直径大小将截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在各圆环的中心圆与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的交点处设测点,中心重复计数,三个圆环的划分见示意图,计算方法如下:mnrrn212(mm)(11.2)r—风管的半径,mm;rn—从风管中心到第n个测点的距离,mm;n—从风管中心算起的圆环顺序;m—风口截面所划分的圆环数。图2圆形风管3个圆环时的测点布置第9页共17页表2圆形截面测点布置圆形风管直径(mm)≤200200~400400~700700圆环数(个)3456测点编号测点到管壁的距离(r的倍数)10.100.100.050.0520.300.200.200.1530.600.400.300.2541.400.700.500.3551.701.300.700.561.901.601.300.77—1.801.501.38—1.901.701.59——1.801.6510——1.951.7511———1.8512———1.95JGJ/T177-2009附录E的相关规定适用不同截面风管的测点布置,因此不推荐使用DGTJ08-802-2005的测点布置方法。11.2.3管壁测孔开口要求如果管道上有预留测孔的,则优先利用预留测孔并注意核查测孔开设与规范要求是否一致。如果管道上没有预留测孔或预留测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则根据管道类型及其规格按下列要求在管道一侧或两侧开设测孔。矩形风管测试断面测点孔应开在长边上,如果短边长超过了皮托管或风速仪测杆长度,则还应该在别一长边对应的位置上开孔,以保证测杆能到达测点位置测取风速。圆形风管测试断面测点孔开在正交线两则,如果管径超过了皮托管或风速仪测杆长度,则应按正交线开四个孔,以保证测杆能到达测点位置测取风速。测孔大小应比风速仪测杆最粗直径或皮托管直径大2mm,检测工作结束后,应用橡胶塞或软木塞封堵,风管有保温的则应恢复保温。11.2.4风管截面尺寸测量第10页共17页管道测试截面位置确定后,应先测量管道的尺寸并对照规范要求确定测点数目及各测点距离管壁的距离。11.3测量管内风速法测量风量时,其风速的取得可以用风速仪直接测得或用皮托管加微压计测得动压后换算成风速,相应的可以将这二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分为:风速法和风压法。11.3.1风速法11.3.1.1准备工作:调节风速仪的零点与满度。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