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论文在当前临床医学研究与治疗工作中,临床医学检验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质量被看作是临床实验室的生命线。如何有效保障医院检验质量,提高检验效率,迫切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医学检验的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不断提升医学临床检验工作成效,全面提高医学检验准确率和高效率。在当前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检验效率以及精密度、准确性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服务工作的成效。作为医疗卫生管理人员,需要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评价等方面着手,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1抓好检验基础质量管理1.1稳定技术人才队伍。一方面积极争取增加人事编制,用于专业技术人员招考招录,逐步解决医院确需留用的已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外人员”身份问题,使其安心工作,保障医院正常运营;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倾斜,畅通基层人员职称晋升渠道,增加中、高级职称兑现指数,稳定中、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激发工作积极性,切实从政策层面做好实验室负责人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1.2抓好人员资质管理:原则上从事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应当为相关专业毕业人员,所有从业人员均需要经过岗前专门培训,并坚持定期脱产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的跟踪培训制度。要求检测技术人员需经过上岗培训和在岗持续培训。上岗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临床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和技巧,相关检测技术及管理要求,实验操作,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生物安全。通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熟练地操作。所谓在岗持续培训是指在工作中,要根据需要接受复培训,通过培训了解相关技术、质控及安全要求的最新进展。检测人员分为检验人、复核人、签发人。复核人、签发人,应具备对检测过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规范处置检测标本。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标本的质量对于检验结果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从标本的采集、输送到处置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和要求执行,确保标本的质量,为检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提供保障。1.4选择合适检测方式及试剂。在临床医学检测中,对于同一种类型的标本,具有不同的检测方式,所采用的试剂也有不同类型,在具体操作中,要结合检验实际情况进行筛选,运用最为科学的检测方式以及试剂。实验室在更换不同批号试剂的时候,要开展平行试验,保证新批号试剂对质控品(已知结果)进行测定时和原批号试剂结果一致。试剂在保管储存过程中注意相关条件要求,拆封后详细记录拆封时间,不得超过有效期使用[1]。1.5定期校准维护设备。对实验室各项检验仪器设备,要建立起正常维护以及校准制度,校准工作应当由国家规定部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维护,按照规范操作流程使用,并保管好相关维护记录。1.6实行规范化文件管理。在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中,要注重文件管理,建立涵盖相关内容流程的SOP文件,主要包括:检测样品采集登记、保存输送以及处置情况;检测方式及流程;试剂使用保存和仪器校准维护;质量控制要求与要点;检验结果和报告;保密工作情况;资料记录保存;不确定样品处置,以及安全和卫生工作等。检验工作人员在自己岗位SOP文件上需要进行签名,证明已了解并完全掌握,在整个检验操作过程中,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不作擅自改动。2注重质量控制在标本检测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制度管理,完善临床医学检验制度和体系,加强检验环节当中的督查,提高检验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检验工作责任感,实施系统化的检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对检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拓展检验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检验水平;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使用的方法和系统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方法的.检出限、偏性、误差被接受和拒绝的统计学水平。要考虑不同测定值的临床意义,掌握这些参数,有助于制定切合实际的质量控制方案,监视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增加试验的可信度[2]。3强调质量评价质量评价是一种全面判断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成果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评价等两个方面。在分析检验结果和出具具体检验报告之前,应在外部质控品结果符合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样品分析,同时还可结合临床情况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科学的检验报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