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案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口技》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口技》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口技》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文言实词含义。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二)能力目标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讲解重点、难解字词,学生自译,教师给予订正、补充。2.背诵全文,力求当堂背诵。边译边读边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背诵。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多读文章(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明确重点实词的读音及含义。2.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复述3个场景的描写。3.通过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能理解两种描写的作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这,又是一种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表演一下,以创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二)明确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实词。2.直译全文(课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课下自译完成二、三、四段)(三)整体感知1.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①,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2.朗读课文①范读,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顷qǐng倾qīng呓yì絮xù叱chì间jiàn许许hǔ曳yè几jī②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③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第一自然段(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义善:擅长厅事:大厅、客厅施:放置会:集会,恰逢但:只闻:听见坐:通假字,同“座”,座位(2)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3)分析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特别注意“善”字,它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它。(4)朗读、背诵教师提示,学生背诵,再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成诵,比比谁背得快。(5)抽查背诵情况,鼓励完成情况好的同学比如:教师提示“表演者的情况”,学生齐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时间”,背“会宾客大宴”;提示“舞台布置”,背“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提示“听众情况”背“众宾团坐”;提示“开演时的氛围”,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以下当堂背诵同此,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背得快,记得牢。)2.第五段(1)朗读第五段,注意几个词语。绝:消失、没有之:指屏风里面(2)学生直译文段,教师订正补充。(3)分析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4)朗读、背诵(同上)(5)抽查背诵情况。3.第二、三、四段(1)朗读。(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3)准备这三段内容的复述。(五)总结、扩展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一部分同学还当堂背诵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读、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会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内容,请认真做准备,下节课要求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最好。(六)布置作业朗读、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熟读、翻译了课文,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作者是怎样描摹出精采场面的,很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这篇文章。(一)明确目标1.掌握部分实词。2.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3.分析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检查学生自译第二、三、四段的情况(1)部分实词的词义理解(请学生起来回答)欠—打呵欠伸—伸懒腰其—他的乳—名词,乳xx,动词,喂奶毕—全绝—极、最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放松虽—即使中间—中间夹杂许许—拟声词名—说出股—大腿奋—卷起几—几乎、差点儿走—逃跑(2)请了个同学起来翻译这3个文段,一人一段,教师学生共同点评。2.齐读3个文段,准备复述3.请几个同学来复述,一人复述一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好。要求:(1)复述的内容要与原文相符,要抓住要点;(2)口齿清楚,语句连贯,要一气呵成。(请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裁判来点评)4.分析这三个文段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参考资料,少熬夜!(1)第一个场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是怎么写“声”的?(即按什么顺序描摹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第二场景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纵声”“渐拍渐止”,声音由大而小,“微闻”声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闻余响。(3)第三场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5)小结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文章写得波澜叠起,变化万端,动人心魄。(三)总结、扩展口技表演者技艺“善”,作者对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绘声绘色,亦“善”。这种描写方法,给人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希望大家仔细体会。在日常写作中,能抓住特点,运用这种传神的描写。(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2.背诵全文。六、板书设计语文《口技》教案2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感受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参考资料,少熬夜!3、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找准课文节奏,并让学生翻译文章内容一、导入: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一段,引导学生:一张普通的嘴竟能将这些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这种靠嘴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就是我国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能做的还只是简单的模仿,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林嗣环给我们带来的那位艺人的表演,看看他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声音世界。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这是一本笔记体小说集,本文作者林嗣环,清代文学家,字铁崖,著有《铁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三、疏通字词,朗读文章1、教师范读,学生解决字词读音顷(qǐng)呓(yì)絮(xù)叱(chì)齁(hōu)间(jiàn)许(hǔ)曳(yè)几(jī)2、学生齐读,教师在读完后指点节奏3、点一到两人来朗读,要求注意节奏,语气。四、翻译文段1、齐读第一段,教师带领翻译疏通第一自然段。善:擅长,善于。会:恰逢,正赶上。宴:摆宴席。于:在。施:摆。但:只。闻:听见。坐:通“座”。寂然:安静无声。2、请学生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师从旁指点字词。欠:打呵欠。伸:伸懒腰。既而:不久。乳:喂奶。毕:全。绝:极点,最。4全班齐读,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尝试翻译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汇报情况。意:心情。舒:伸展,放松。中间:中间夹杂。曳:拉。虽:即使。名:说出。奋:卷起。股:大腿。几:几乎,差点儿。走:跑。五、让学生复习,自读,尝试背诵。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找到文章题眼:“善”一、复习字词,引出新课二、整体把握1、学生齐读文章后讨论口技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哪些词语来判断故事情节的发展?明确: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失火救火2、让学生从描写中找出每一个场景写了哪些声音,声音的变化,及宾客的反应。明确:声音由少到多而杂,越来越大,三个场景声音的变化是:小——大——小——大(具体声响、宾客反应略)4、问题探讨1、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并说说从哪些方面来阐释这个词的。(讨论再回答)明确:善道具简单、正面描写场景的精彩、宾客反应侧面烘托5、复习字词,尝试背诵全文。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课文细究,讨论文章各部分的描写手法。一、复习词句二、问题研讨1、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是按怎样的声音变化顺序来写的?这段中描写宾客的神态有什么作用?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的顺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惊醒的过程的。段末描写听众的神态是对口技表演的侧面烘托。“伸颈”“侧目”,是写宾客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这些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的联系起来,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2、第三段所写的内容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写的是一家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3、第四段从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声音?这参考资料,少熬夜!段中写宾客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这一段开头用一个“忽”字,连用三个“大呼”,表现了火着得突然,而且很大。紧接着连用三个“百千”,极写声音之复杂。又用“中间……百千齐作”写火势凶狠,用“又夹……泼水声”写大火中人们的行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总写失火时声音之逼真。接着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盛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段末写宾客的表现,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4、文章前后两次列出口技人所用的道具,可否删除,有什么作用?不可,两次列出的道具虽然是一样的,第一次列出时只是简单的一个交代,为下文做铺垫,在最后再次列出时精彩演出已结束,含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样从侧面烘托出口技人的技艺高超。同时两次的工具陈列形成前后照应,让全文结构更完整。三、小结:本文通过简单地文字,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我们欣赏到一场精彩美妙的口技表演,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火灾发生在我们眼前的景象,我们也应该多多的学习这样的写法,让自己的写作更上一层楼。《口技》教案3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4、熟读成诵。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