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45高中化学教案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高中化学教案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高中化学教案【第一篇】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内容、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初步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能初步运用“对立统一”观点了解有关概念的辩证关系)。3、初步学会用箭头符号正确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知识讲解本节重点是用化学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节难点是用箭头符号表示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一、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好文供参考!2/451、仅从物质类型分为无机化学反应和有机化学反应。2、既从物质类别又从物质反应前后种数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3、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4、按反应中微粒形态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反应)。5、按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如热量的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初中化学仅以得氧、失氧的观点初步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有许多反应尽管没有氧参与,如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NaCl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表面上似乎只有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那么什么物质失去了氧呢?谁被还原了呢?“失氧”的观点不能自圆其说;再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的反应:++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2价没有变化,实质上起氧化作用的是+2价铜元素,并不是-2价的氧元素。因此得氧,失氧观点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确切的一种说法。其实在化学反应前后,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升必好文供参考!3/45有降,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和特征。由于元素化合价数值与正负跟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或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及其偏移状况有关,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及其辩证关系以下跟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既相互对立又紧密相联缺一不可,都统一于同一反应之中才具有意义。(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或称“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或称“被还原”)。如:;在一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则必然有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二者尽管表现不同,但必走同时存在于某一具体反应中。(2)氧化剂~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是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必须强调的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是指反应物,二者必定同时存在,两者既在不同种反应物中,也可以在同一物质中,甚至可以存在于某一单质中。两者既是对立的(争夺电子)又是统一的(共依共存)。(3)氧化性~还原性好文供参考!4/45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夺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或称氧化能力);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或还原能力)。所谓氧化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氧化性强弱;所谓还原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还原性的强弱。(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这一对概念只针对生成物而言。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氧化剂具有较弱的氧化性;还原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还原剂具有较弱的还原性。上述四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如下: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强)(还原性强)(还原性较弱)(氧化性较弱)得电子,化合升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也可概括为六个字“失→高→氧,得→低→还。”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好文供参考!5/45酸化KMnO4。常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1、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等。一般情形下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共存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弱氧化剂与弱还原剂则较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1)用双线箭头符号表示(方程式两边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失2×2e得e得3e(2)用单线箭头符号表示(仅在方程式左侧反应物上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e2KMnO4K2MnO4+MnO2+O2↑第三节硫酸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学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硫酸的用途。浓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好文供参考!6/45性和强氧化性。教学中特别强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通过实验对浓硫酸的还原产物进行有效检验。在介绍硫酸的用途时,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已有的离子反应、稀硫酸检验及氯离子检验知识为基础,学会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原理及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2.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3.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浓硫酸的性质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教学用具:实验用品课型:新课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新课的准备:复习稀硫酸的性质,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课题。新课进行:第三节硫酸一、硫酸比较:纯硫酸、浓硫酸、稀硫酸发现:纯硫酸中只有硫酸分子,浓硫酸中为水合硫酸分子,稀硫酸中有氢离子及硫酸根离子。(重点学习浓硫酸)1、纯硫酸的物理性质好文供参考!7/45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说明:浓硫酸的稀释方法。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⑴硫酸的吸水性三种形式:①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②吸收气体中水蒸气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③与结晶水合物反应。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红色说明吸水性。⑵硫酸的脱水性——炭化(变黑)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实验6-4蔗糖(加几滴水)中加入浓硫酸。结论:这几种有机物均变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调:①C12H22O1112C+11H2O;②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根本区别;③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上皮肤如何处理?⑶硫酸的强氧化性说明:稀硫酸与铜、木炭均不反应,与浓硫酸反应不反应呢?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化学方程式:Cu+2H2SO4=CuSO4+SO2↑+2H2O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叙述:好文供参考!8/45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CO2+2SO2↑+2H2O强调: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Fe、Pt、Au,说明不同)。3、浓硫酸的用途,指导学生读135页图示,说明硫酸的用途。新课的延伸:1、足量的铜与50m(转载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l18mol/L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停止后,被还原的硫酸为(A)(B)~(C)(D)<、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的方法。教学小结: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作业:P137二、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新课的准备:1、回答:浓硫酸的特性: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比较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2、浓硫酸与铜反应时,起氧化剂与酸作用的硫酸物质的量比为多少?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3、浓硫酸与碳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4、提问:检验Cl-方法。新课进行: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设问:硫酸与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硫酸根离子,与钡好文供参考!9/45离子可以发生反应,能否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硫酸根离子呢?实验6-6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现象?稀硫酸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三支试管Na2SO4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Na2CO3白色沉淀沉淀溶解按课本要求,填写表6-2加入BaCl2溶液加入盐酸或稀硝酸稀硫酸现象化学方程式Na2SO4现象化学方程式Na2CO3现象化学方程式强调:①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检验SO42-的方法,可溶性钡盐+稀盐酸或稀硫酸。化学反应方程式:H2SO4+BaCl2=BaSO4↓+2HClNa2SO4+BaCl2=BaSO4↓+2NaClNa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CO2↑+H2O说明:实验室通常用先酸化再加入好文供参考!10/45可溶性钡盐的方法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讨论题: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与Na2CO3溶液?介绍选学内容:硫酸钙CaSO4·2H2O2CaSO4·H2O,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硫酸钡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被X射线穿透,“钡餐”、白色颜料。新课的延伸: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有以下多种选择,哪些是可行的?①稀硝酸+硝酸钡溶液②稀盐酸+硝酸钡溶液③稀硝酸+氯化钡溶液④稀盐酸+氯化钡溶液⑤硝酸钡溶液+稀硝酸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⑦硝酸钡溶液+稀盐酸⑧氯化钡溶液+稀盐酸教学小结:①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②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化学原理。作业:P137一、课堂巩固三、四作业课后小结:高中化学教案【第二篇】好文供参考!11/45关键词:高中历史导学案主体地位教学方式近日,在中学历史教参2015年第3期刊登的《课堂:“学案导学”大行其道的必然后果》一文中指出“学案导学”的大行其道的两大后果:“学案导学”让教师弱智化;“学案导学”让课堂庸俗化。笔者掩卷深思,感同身受,因为所在的县市区中学也在大力推行“三动课堂”,实行小组合作,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案导学”大行其道。“导学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编制和使用不当,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成为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教学效果不一定很理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合理编制和巧用导学案,避免“学案导学”的缺陷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见解。一、合理编制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具有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当堂训练等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自主发展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的合理编制,需要融合中学教师的大量专业和学情知识。教师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查阅相关知识,而且要注意遣词造句、字斟句酌。所以,一份精心编制的导学案,是教师“高智慧的结晶体”。那么,教师在设计历史导学案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过于强调教师教的地位。在这种理念下,教案好文供参考!12/45则被老师们视为传递知识的载体和法宝。设计导学案,首先要打破这种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是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从教学思想看,从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从师生关系看,从老师的本位教学转变为学生本位;从教学关系看,从教为本位转化为学为本位,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垄断者转化为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等等。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以学为本”就是让我们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其次要体现“导”的作用。导学案的核心在于一个“导”字,就是“导学、导思、导练”,让导学案成为引导学生学习,训练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南针。所谓的“导学”,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编制“导学”部分时,第一部分是课标和考纲展示,要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