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汇集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二生物教案【汇集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二生物教案【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二生物教案【第一篇】关键词:药物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84-02案例教学法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立。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教育大辞典》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某些学科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在教育学中,案例教学法又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以文字描述并加以典型化处理,供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目标知识,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对药物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为药物分析教学服务。一、药物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3],是研究药品质量控制的一门方法学科,内容涉及药品质量标准、药物制剂的分析和常见不同类别药物的分析等。药物分析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中表现出重要的作用,经常被形象地比作“人的眼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胜任药品从研制到使用监管各环节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既要以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又要求学生具备药剂学等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会涉及大量的药物化学结构、分析特点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鉴于药物分析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引导学生自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通常不能为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没有积极性,偏向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加上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知识点零散,学生学习学起来会有畏难情绪,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即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播转为根据提出的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从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高效准确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将来才能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工作要求。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应用举例参考资料,少熬夜!在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教学中,给出案例“2005版《中国药典》中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制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制剂不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含量”“这些方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计算含量”“2010版《中国药典》[4]中阿司匹林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变化”。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再展开分析讨论,完成对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向学生做出解释,阿司匹林原料药在两版药典中均使用直接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而阿司匹林片剂及肠溶片中除存在水杨酸及醋酸这些水解产物外,在制剂工艺中添加的稳定剂酒石酸或枸盐酸会干扰直接酸碱滴定法,因而应该使用两步滴定法测定其中含量。而随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普及,随着我国药典标准的提高,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阿司匹林所有制剂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通过该过程,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该部分内容。在讲解假冒伪劣药品的危害时先让学生查查有关假冒伪劣药品的报道,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课堂上结合国内外报道的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害的假药劣药的实例展开讨论。例如,多名患者使用了齐齐哈尔二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出现该反应的原因是药厂违规使用了不能药用的化工原料二甘醇代替丙二醇作为助溶剂。另外,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欣弗”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灭菌工艺进行灭菌操作,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不良反应。通过分析以上典型的药害事例,激发学生将来作为药学工作者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强烈责任感。在讲授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维生素C的分析前,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维生素C有关的一些饮料广告或小故事,查阅维生素C的医学用途,并引导学生从维生素C的结构入手讨论为什么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除此之外它还有哪些结构特点和性质及对应的分析方法。教师讲解时强调维生素C的发现源于坏血病,激励同学们热爱科学,分析比较维生素C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国药典收载情况。在该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中,因为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激发,也让他们有更多尝试新事物的机会,有利于增强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滴定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的特点,测定酯类化合物时能否以水为溶剂,假药劣药的范围,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具有的化学性质等,对于之前没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过程督促他们主动复习回顾。对还未学过的新内容,在寻找案例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广泛涉猎一些新知识,从而把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学习能力,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目的。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精选出来的案例为材料,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在此过程中,教师仅起到引导、组织和协调的作用。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成败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案例,做好讨论引导、适时发问等工作,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用备好教材内容就可以胜任的,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等。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更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总体而言,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值得药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深入地探索。参考文献:[1]刘建新,厚清卢。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60-64.[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高二生物教案【第二篇】1.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C:理解)。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B:识记)。3.无丝分裂方式的过程和特点(A:知道)。三、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四、教学建议本节教学内容可安排2课时,包括讲课和学生实验。第1课时讲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第2课时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通过对比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总结有丝分裂的特征。最后,简述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概括细胞增殖的意义。讲课内容和实验的内容应有机结合。本节教学手段的运用,要考虑到关于细胞增殖知识的特点,可运用自制的剪贴图、投影片、录像等手段,体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连续变化,把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直观地表现出来。本节教学内容的引入,可以讲述以下几点:①多细胞生物一般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终生长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②单个细胞和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期都是有限的,多细胞生物体内衰老、死亡细胞的补充,以及生物种族的繁衍,都是以细胞分裂为基础的;③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本节主要学习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在讲述细胞周期时,可从分析一个新细胞(子细胞)的诞生参考资料,少熬夜!开始,分析它的两种发展方向:一是随着生长、分化而成为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直至衰老、死亡;二是保持连续分裂的能力,通过分裂产生新的子细胞,开始它的新的生命周期,周而复始。受精卵、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动物的一些上皮细胞等就属于这种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分析细胞周期时,要注意分析分裂间期是一个周期的开始,是为分裂期作准备的时期。另外,应让学生注意,间期要比分裂期的时间长得多,要引起学生对间期的重视。在分析细胞分裂间期时,要引导学生思考:间期应为分裂期准备什么才能使分裂后的子细胞继承母细胞的特性?在讲述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时,要联系染色质结构的知识。使学生理解这种复制与合成最终表现在染色质细丝的倍增上。每条染色质细丝(将来的染色体)都产生出另外一条跟自己完全一样的染色质,由于着丝点连在一起,而没有分开。在分裂期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利用剪贴图显示各分裂期的主要变化;②注意把核膜、染色体、纺锤丝的行为变化和染色体最终平分复制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理解这些变化的协调性和合理性;③为了突出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可用模型模拟染色体的平分过程;④注意强调两个子细胞间及子细胞与母细胞间染色体(内部的DNA)的数目和种类相同;⑤在讲述细胞板形成时,要联系高尔基体的作用。在讲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图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对比,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这里,教师可进一步强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征,使学生理解这些特征对生物的重要意义。对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处理,按教材内容讲述即可,不必过多发挥。五、参考答案复习题一、1.(D);2.(C);3.(D);4.(D)。二、1.染色质、核仁、核膜、中心体等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的变化是:染色质复制后的DNA缩短变粗,由染色质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中心体由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两组中心粒分别位于两极,每组中心粒周围发射出放射状星射线,纺锤体形成。2.这是因为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大大长于分裂期。3.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主要特点是全部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可以根据染色体的这个变化特点找到分裂中期的细胞。4.全部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时,是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此,全部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的行为,可以使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实验讨论题实验三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参考资料,少熬夜!有以下几点:(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六、参考资料细胞的增殖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这样一个周期叫做细胞增殖周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把细胞增殖周期划分为分裂期和静止期两个阶段。当时认为分裂期是细胞增殖周期中的主要阶段。近年来,由于放射自显影和细胞化学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细胞增殖过程的动态研究也日趋深入。现在了解到,过去一直被忽视的所谓“静止期”却是细胞增殖周期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与DNA分子复制有关的一系列代谢反应,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所以现在都把“静止期”叫做间期。现在,一般把细胞增殖周期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在前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就进入间期,这时就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间期一共分为三个分期。间期结束就进入有丝分裂期。根据目前的认识,整个细胞增殖周期可以分为G1、S、G2、M四个小分期,如下表: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个分期,各有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不同的特点。(一)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中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特别是合成DNA的前身物质、DNA聚合酶和合成DNA所必不可少的其他酶系,以及储备能量。(二)S期的特点从G1期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