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Yourself我需要教案和学习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KnowYourself——我需要【教学理念】萨提亚冰山理论提出,冰山理论是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如我们的感受、认知、期待和渴望等因素,恰如冰山。而要想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势必要将头探到水下去,去觉察自己的情绪感受,内心期待和心理需要等。许多研究表明,当我们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产生失落、失望、无奈等负面情绪,此时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情绪背后的内心需要,并且设法去满足它,我们将很快迎来积极的情绪;而如果我们仅仅是压抑它或者忽视它,长此以往,会极大削弱我们的主观幸福感。因此,本节课采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前两种需要属于基本需求,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后三种属于更高层次的需求。本课注重学生个人的内在体验和探索,通过有趣的需要弹幕活动导入,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分析行为和情绪背后的需要,思考如何能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得以实现,试图以此增进他们对自己的了解,产生更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该年段的学生普遍有被他人认可和肯定,理解和尊重等的内在心理需要,当他们的内在需要没能得到满足时,会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而正处青春期的他们,虽然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情绪具有两极性,行为上表现出易冲动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与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通常他们会采取压抑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长时间玩手机、沉默等,有时也会有冲动和极端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并不能持久地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表面上看,这些行为能够让他们短暂地获得快乐,缓解压力,但他们在遇到类似情境时又会产生相应情绪,甚至还会因长期累积而变得更加糟糕,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学习成绩、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等。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和情绪背后有一直未被满足的心理需要,他们并未很好地觉察和识别,同时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仅是忽视它们或者压抑它们。因此学会觉察自己的心理需要,思考如何满足这些需要是心理课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觉察自己的需要有哪些,认识到每个人的需要都不一样。2.让学生能理解行为、感受和需要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同样的行为背后可能体现不同的需要,每一种行为和感受背后都存在着某种需要。3.让学生思考如何从他人与自己两条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内在需要。【教学重点】2能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行为、感受和需要之间的关系,并将自己的需要转化为具体计划。【教学难点】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使满足需要计划有可操作性。【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学习单【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主要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阶段:需要弹幕1.课件上逐个显示某种心理需要,有同样需要的同学举手。2.简要介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觉察自己内心的需要有哪些,对自己的需要所处层级有所了解。展开阶段:需要揭秘1.采访学生(爱)玩游戏的原因2.引导他们思考玩游戏时的感受和背后的需要。让同学们意识到同一种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需要,引导他们透过行为看本质。深入阶段:需要追踪1.师生共同分析案例,思考不同的行为和感受背后可能有何种需要。2.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例A/B。学生思考同一情境下,自己可能会产生何种行为,以及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升华阶段:需要计划1.教师自我暴露,示范如何通过他和和自己两条途径满足需要。2.回归学生自身,写下需要计划。思考如何满足自己的内在需要,明确具体可行的满足需要计划。总结拓展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课上学到的觉察和满足需要的方法用到实际中。一、导入阶段:需要弹幕——觉察自己的需要1、需要弹幕今天依旧是认识自己系列课中的一课KY——我需要。著名的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过,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总是在希望什么,这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特点。我们也不例外,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想问问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需要有哪些吗?我们通过需要弹幕这个活动来帮助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我会在屏幕上播放一些人的需要,如果你也同样地有这种需要,不论是否已经得到满足,请你举起你的手。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开始了!(需要弹幕游戏)通过刚刚的活动,你觉得你对自己的需要了解程度如何呢?你是怎么发现的呢?我猜,有的同学手一直举着没放下去,这说明你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可能有的同学从头到尾都没举过手,这说明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觉察和探索自己的需要;可能,在播放到某些需要时,你会非常迅速地把手举得高高的,这说明你很明确自己有这种需要,并且需要程度很强烈;3而对于一些需要,你可能会犹犹豫豫不确定到底要不要举手,说明我们还需要再思考一下。2、需要层次理论屏幕上有如此多的需要,也许细心的你注意到了,这里分成了五行,这正是老师想和你们介绍的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层次,从下至上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尊重需要(被自己或他人认可或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我们来说,一般情况下,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但也有特殊的时候,比如第一节课讲适应,就有很多同学讲到刚入学,因舍友睡觉时间不一致,自己的睡眠又比较浅,所以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再比如偶尔我们也会发现,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想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怎么这么难,因此这里提到的每一层级的需要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一般来说,只有在前4种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我们才会考虑去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一些人来说,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也许意味着功成名就,对一些人说也许是扎根科研,抑或是为国奉献。不论哪种,他们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觉得自己所做的事特别有意义,能沉浸在自己的事业当中,感觉到忘了自己,时间过得很快等,也即是心理学上称作的高峰体验。简单来说,即是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的需要。二、展开阶段:需要揭秘——玩游戏的心理需要探究1、玩游戏背后的心理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很少直接表达出自己的需要,通常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比如玩游戏这种行为,同学们都玩过游戏,你们为什么玩游戏?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也曾采访、过一些同学,他们的回答不外乎是如下几种,比如有同学说因为快乐,玩的时候没有人说我;有同学说因为好玩,有关卡可以不断突破,有游戏奖励等。那我们会看到,虽然行为上看来,大家都在玩游戏,但我们可能是带着不同的目的去的,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具体来说,分别反映了我们的什么需要呢?如果我们是出于自由快乐没人说的原因去玩游戏,这恰恰说明玩游戏满足了我们的愉悦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如果是因为玩得好被人夸或有游戏奖励,这说明玩游戏满足了我们的成就感的需要和社交需要等;如果是因为休息一下很放松,说明玩游戏满足了我们的放松的需要和娱乐的需要;如果是因为有朋友一起玩或者交朋友,说明满足了我们的社交需要和互动需要;如果是因为想当职业玩家,说明玩游戏满足了我们的职业的需要和实现梦想的需要,也即是马斯洛所提到的自我实现的需要。2、通过冰山图理解行为、感受和需要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都知道,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是非常愉悦的,这恰恰说明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因此,我们的需要会通过行为和感受反映出来,而行为和感受背后也隐藏着我们的需要。就像这张图一样,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如我们的感受、想法和需要等。而在实际生活中,老师却发现,往往很多同学都习惯于去关注自己的行为和4感受,但忽略了去觉察自己的内在需要。有时,我们稀里糊涂地做了某个行为,然后才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应该,非常地懊恼和自责,而对于自己之前为什么那样做浑然不觉。有时,我们意识到了自己为什么做了某件事,是出于我们当时的情绪驱使,比如说生气,可如果我再问为什么会生气,你又答不上来了,你只是发现时不时地,就会有类似的情绪出现。因此,多去练习觉察我们的行为和感受背后的需要是非常有必要且重要的,那我们接下来就来做这一项练习。三、深入阶段:需要追踪——觉察行为和感受背后的需要1、课堂示例分析我们通过分析不同场景下你可能会出现的行为和感受,来觉察和追踪它们背后的需要是什么。比如“每次我不开心,爸妈都叫我不要想这么多”,在这个情境下,接下来你可能做什么事?会有什么感受?而这又反映了什么需要呢?我们来听听看同学们的回答,同学一这样说...同学二这样说...相信你一定也发现了,同一个情境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感受,也反映了我们不同的内在需要。下面请同学们自行练习觉察和追踪需要,请你设想在这样的情境下,你接下来的行为、感受和需要是什么,然后完成学习单上的需要追踪图表。2、例A情境分析:他们聊得很开心,但我不了解他们聊的话题。同学一的行为是默默听着,自己在一边沉默或退出话题做自己的事,他的感受是无味,有时会感到孤单,有时会难过并怀念以前,感到难以融入,有很复杂的情绪体验,他的需要是希望被注意、被理解、被倾听,希望有人能够关心我,又希望能够独处,即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和空间,暂时脱离社交状态。同学二的行为是让他们聊得不开心,可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捣乱”,他的感受是开心,需要是大家和自己一起聊。同学三的行为是走上去说换一个话题,他的感受是迷惑、无语,需要是感受到被重视,自己能紧跟时事。同学四的行为是询问他们在聊什么或直接走开,感受是好奇,不解,想尝试融入他们,需要是他们能够向我解释,且带着轻松、理解的态度,希望他们能够带着我聊。在例A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境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感受,而这些背后也隐藏着他们内在的需要,根据需要的不同,他们做出了不一样的行为,从而引发了不同的感受。3、例B情境分析:我本来想玩会儿手机就写作业,但一会儿就晚上了......一部分同学非常真实地展示自己的想法,他们接下来的行为是拿手机拍答案或者接着玩,他们的感受是愉悦、放松,一边开心一边懊悔,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要是开心就好或者希望在手机世界里得到放松。另外一部分同学这样回答,他们的行为都一样,会选择放下手机,赶紧写作业,感受是很着急、后悔、慌张、惊讶,他们的“需要”是再多点时间,明天不收作业,时间倒流,听到其它同学也没写作业...不知道此刻屏幕前的你是否和我一样会心的笑了呢?这也太真实了吧,相信我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一样的。但我们仔细想想便知道,这些所谓的“需要”5并不实际,是基本无法得到满足的,如此下去,我们会不停地重复自己在玩手机中拖延和在后悔中补作业的过程,而无法使自己的现状得到改变。慢慢地,我们也自然会容易产生无奈、无力感等负面情绪了。其实,同学们写下的这些“需要”并不是同学们真正的需要,而只是一种希望。我们之所以会有赶紧补作业的行为,会感到着急,是因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自己能及时地完成作业,只是这部分同学会希望通过他人或外界环境的改变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希望时间倒流或者老师不收作业,甚至不布置作业...如果此时他人能按我们所希望的来做,那自然是好,可惜的是,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那我们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呢?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同学一写到的,自己的需要是在下次玩手机前先订闹钟,计算和分配写作业的时间,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集中注意力,准备足够的零食让自己充满能量以持续高效学习;同学二的需要是自己可以尝试着有计划地玩乐和学习,提高自律能力,想办法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老师相信,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能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得到满足时,他们便会自觉和主动地产生相应的行动,一段时间的改变之后,自然能够及时地完成作业,他们也会获得需要得到满足的喜悦感和成就感。4、总结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觉察自己真正的内在需要是什么。当我们觉察到自己需要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