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统印前和数字印前概述第二节传统印前技术第三节数字印前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印前范畴及在印刷中的位置主要内容:印前技术与印刷图文信息输入、处理和高质量输出相关的技术生产印刷品的全过程印前(Pre-press)上机印刷(Press)印后(Post-press)印刷工程技术印前技术上机印刷技术印后技术相应的二、印前范畴一、印刷流程中的印前第一节印前范畴一、印刷流程中的印前1.印刷流程中的印前阶段印后加工成品上机印刷印品原稿原稿准备单页胶片排版图像稿文字稿拼大版加网分色胶片文字稿胶片图形分色胶片电分照相分色照排加网分色胶片印后阶段图形稿印版晒版传统印刷全过程流程示意图印前阶段制版胶片印刷阶段2.印前技术处理的对象在印前图文处理中,根据处理技术不同,可将印刷品上的图文信息分为三类:图像、图形和文字图像(Image)是利用摄影或类似的技术,获得灰度或颜色深浅连续变化的自然景观影像,如果是彩色图像,其色彩也是连续变化的。图像图像、图形和文字这三类不同的印刷页面要素,必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所以在印前图文采集和处理的前期对它们一直是分别处理,直到输出前才组合到一个印刷版面上。图形图形(Graphics)通常是由人工创作绘制或由计算机软件设计绘制生成,它是由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点、线、面、体几何元素和填充色组成。二、印前范畴排版图像扫描文字录入图形设计原图(版式设计)图像处理文字处理图形处理拼大版图形、图像、文字对象的印前处理示意图制版1.印前范畴•理解传统印前范畴内涵时应该注意的关键点有:(1)传统印前的主要支撑技术是照相技术和银盐感光材料处理技术,关键技术是如何将彩色图像原稿通过分色加网照相处理获得符合制版要求的制版胶片。(2)由于传统印前的单页图文混和排版和拼大版通常是采用手工拼合的方法,将应该组合在一个版面上的图文要素贴合在一起实现,所以传统印前的关键技术和工作难点是在对各种原稿的初期处理阶段,即在单页图文混合排版之前。(3)传统印前的最终产品——印版,是利用拼大版之后的制版胶片晒制而成。2.数字印前范畴排版图像扫描文字录入图形设计图像处理文字处理图形处理拼大版原图(版式设计)相比传统印刷数字印刷范畴拓展了印品利用计算机处理后的数字信号驱动输出设备制版胶片数字印前印版印前版面图文处理拓展•理解数字印前范畴的内涵和外延时应注意的关键点:(1)数字印前的主要支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各种图文处理的软件技术。(2)对于各种原稿的初期处理,很多作者个人都可以方便的实现,不一定在印刷企业中完成。与此相反的是,各种原稿初期处理后的图文混合排版和拼大版以及输出过程,通常必须由印刷技术人员来实现。因此,与传统印前相比,印刷人员应掌握的关键技术拓展了。(3)在数字印前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直接输出的最终产品从制版胶片扩展到直接制版,甚至直接输出印品,所以与传统印前相比,数字印前的范畴外延了。3.跨媒体中的印前技术印刷产品和各种电子出版以及网络出版具有同样的印前过程,区别仅仅在于输出方式的不同,即各种信息源经过印前处理,同样可以用于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跨媒体(Crossmedia)出版数据统一处理阶段被称为超媒体(Premidia)阶段。跨媒体出版技术除以计算机技术为关键支撑技术外,与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都紧密相关。跨媒体出版示意图第二节传统印前技术一、传统印前文字处理二、传统印前图像处理三、传统印前图形处理四、传统印前的排版与拼大版五、传统印前制版计算机数字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很普及了,传统印前处理技术逐渐退出。本章仍然简要地介绍一部分传统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技术,循着印前技术发展的路线,更深入理解并掌握数字印前的基本原理和新技术。为了阐明印前原理和技术一、传统印前文字处理确定合适的字体、字号、行距、字距、版式等依据这些确定好的要求将文字原稿上的文字排列组合1.印前文字处理的主要内容•印前文字处理过程,是指利用文字信息处理设备对文字稿根据版面设计的要求,组成规定版式的工艺过程。(1)选择字体字体是具有相同形态风格的文字或图形符号的集合不同的字体代表不同的风格,因此在排版时酌情选用不同字体对印刷品的外观和质量有重要作用常用于中文教材、书刊或正式公文的汉字字体有:宋体、黑体、楷体、仿宋体等广告、包装设计、各种产品标签常使用:隶书体、魏碑体、姚体和美术体等国际(2)选择合适的字大文字排版时,要根据内容、版式选用大小适当的文字进行组合不同的排版方法,表示文字大小的规格单位是不同的常用计量文字大小的方法有号数中国点数中文书刊的正文文本字大通常选用五号字主要次要版面的大小各级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和字号页边距、行间距以及段落和章节之间的距离插图的位置以及是否有书眉和脚注等绘制出所设计的版面格式,排版人员根据版面设计的要求进行操作(3)版面设计与排版规格排版之设计人员需进行版面设计。以书刊为例,主要设计内容有(1)早期采用的是活字排版印版的着墨部分,其由活字,各种标点符号、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符号、铅线、书边线、装饰线、花边和头花等按照版式按需组合而成印版的非着墨部分,即空白部分,由空铅和铅条按需组合而成,非着墨部分的材料高度都低于活字活字是用铅合金铸成的单字,按原稿和版式排列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活字进行组合排版。活字版用完后可进行拆版,拆版后的材料和活字归类后可以重复使用。文字部分凸起空白部分下凹以手工为主2、传统印前文字处理技术(2)照相排版概念设备排版过程照相排版简称照排,是利用光学摄影成像原理获得排版后的文字胶片。供照相排版的设备为照排机,照排机上除了有专供拍摄的镜头、光源外,还安装有各种字体的字模底版,类似于字模底片。按原稿和版式排列的要求,照排机通过对各种文字的字模进行摄影曝光,将文字成像在感光材料上;曝光后的感光材料通过冲洗加工获得排版后的文字胶片,感光片上文字字体变换靠选择不同的字模版实现,文字大小变换靠变换镜头实现。二、传统印前图像处理彩色图像分色技术彩色图像加网技术将彩色图像原稿变成可供印刷机印刷的印刷图像关键技术包括印前图像处理的目的是将彩色原稿图像变成可供印刷机印刷的印刷图像,这样才能通过上机印刷的方式复制出大量符合客户要求的印刷品。1.印前图像处理原理(1)彩色分色原理颜色分解合成原理由于印刷一次只能印一种颜色,所以彩色复制过程中的彩色图像必须经历色彩的“分解”和“合成”两个过程:颜色分解合成过程如下页图所示颜色合成过程是在印刷中完成,通过四次叠印“合成”再现彩色图像。颜色分解过程是将待复制的彩色图像分解为多张原色影像的过程,分解后的原色影像用于制成原色印版,在印刷时,一块原色印版上一种原色的油墨,通常分别是:青、品红、黄、黑(C、M、Y、K)四种油墨。彩色图像的复制工艺图上墨颜色空间转换原理印品彩色原图采集获取的都是反射或透射的红、绿、蓝(R、G、B)三原色光信号印刷过程使用青、品红、黄、黑(C、M、Y、K)四种原色表示的彩色图像转换无论是传统的照相制版技术还是先进的数字印前图像处理技术在印刷色彩与色度学中称之为RGB颜色空间到CMYK颜色空间的转换输出拷贝成阳片后正好相反,凡是对应原图的青部位都有影像,所以获得了青阳片。允许红光通过,吸收红光的补色光—青光,在这种状态下拍摄的感光片上,凡是对应原图的青色部位都因为青色光被滤色镜吸收而无法感光形成影像,因此形成青分色阴片。传统照相分色技术中,颜色空间转换过程是在滤色镜分色照相的过程中完成的。以红滤色镜为例:蓝分色滤色镜黄分色阴片红分色滤色镜绿分色滤色镜青分色阴片品红分色阴片根据上例的说明,同时可以知道:由此可见,传统的照相制版分色是利用分色滤色镜吸收补色光,通过同色光的感光成像原理,完成从红、绿、蓝颜色空间到青、品红、黄颜色空间的转换。为了改善青、品红、黄油墨印刷色彩的反差和印刷过程优化的考虑,印刷原色中通常要增加黑色油墨原色(参见第四章****)。对于黑版,通常采用红、绿、蓝滤色镜分段曝光的方法获得,即曝光黑版分色阴片的过程中,光路中不只是加一种滤色片,而是轮流加入红、绿、蓝滤色镜曝光。(2)图像加网印刷原理(1)墨层的厚薄变化对于印刷复制方式来说,如果要表示深浅连续变化的图像阶调,有两种方法:(2)单位面积内着墨面积率的变化区别于人工设计绘制的图形,图像的深浅是连续变化的。网目调图像示意图除凹版印刷外,其他印刷方式从印版转移至承印物上的油墨层厚薄是一致的,印刷后的印品上只有上墨(着墨)和不上墨(不着墨)两种可能,也就是说不可能利用不同的油墨层厚度表示不同的颜色深浅,从而对应连续变化图像的深浅。因此,在图像印刷复制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方法是:改变图像单位面积内着墨面积率的大小,对应地表示图像的深浅等级。如右图所示:放大镜下的网目调图像,是由一个个大小不同的网点群(或大小相同,密集程度不同的网点群)组成:网点小的部位(或网点稀疏部位)颜色浅,为亮调网点大的部位(或网点密集部位)颜色深,为暗调网目调图像,也称为半色调图像,指加网处理之后的加网图像,它利用单位面积内着墨面积率的变化模拟图像深浅的连续变化。当网点小到在明视距离处人眼无法识别单个网点的状态时,网目调图像的观察效果就跟连续调图像一样。单位面积内的着墨面积率简称网点面积率或网点面积,其变化范围为0%~100%,不同的网点面积率对应连续调图像不同的深浅:0%为无油墨处,表示最亮处100%为油墨全覆盖处,也称为实地,表示最暗处•传统印前图像处理的原稿是实物原稿,如拍摄的彩色照片、彩色反转片、印刷的彩色图片等,有反射原稿,也有透射原稿。这些图像原稿需要通过照相摄影的方法处理。(1)单色连续调原稿的照相通过照相可以将比例尺大小不符合印刷要求的连续调原稿,转换为符合印刷要求的可供光学制版的网目调图像底片。单色连续调原图在照相工艺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图像处理内容有:若是反射稿还需要将其转换为透射稿图像的放大与缩小图像的加网2、传统印前图像处理技术下图是供图像传统印前处理的制版照相机,它的工作原理与一般的照相机相同。在原稿架上将需要处理的图像原稿固定好,在暗盒中放置好感光材料,就可以通过曝光及曝光后的冲洗加工处理获得对应于原稿图像的底片。加网照相复制图像放大缩小处理是通过摄影过程中调节制版照相机的相距和物距实现。连续调原稿图像转换为网目调图像底片的实现,是通过在制版照相机的光路中(在感光片的前面)加网屏,使得连续调原稿反射(反射稿)或透射(透射稿)的光影通过网屏光线分割后,形成了网目调影像,这一技术也被称为加网技术。(2)彩色连续调原稿的照相彩色连续调原稿要进行印刷复制,不仅需将连续调变为网目调,而且需进行分色,获得C、M、Y、K4张网目调分色底片。彩色连续调原稿的色分解是通过在摄影光路中加R、G、B滤色镜完成的,即照相获得底片的过程必须重复4次,每次选择不同的滤色镜。摄影过程拷贝过程完成加网完成色分解直接加网工艺法间接加网工艺法在摄影光路中既加滤色镜又加网目屏由彩色连续调原稿的复制技术知道,印刷品上连续调原稿的色彩还原是通过CMYK不同网点面积率的网点叠印而成,这种由原色网点叠印还原原稿色的工艺方法称为原色印刷(ProcessColorPrinting)。根据原稿分色、加网完成的过程,加网工艺种类如下图所示:三、传统印前图形处理所以在传统印前处理时,图形要素的处理原理也不同于图像要素图像的特点是色彩和阶调的变化都是连续的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和填充色、填充图案等构成,不同色彩和不同等级的明暗之间往往有明显的界限1.印前图形处理原理•图形印前处理的过程中,色彩信息也必须经历“分解”和“合成”过程,但是,由于图形原稿中色彩的区分与图元的区分是对应的,不同色彩之间往往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在传统的图形分色中,不同于连续调原稿的照相分色,色彩信息往往不是利用滤色镜分色原理将其分解为原色,而是人工手涂分色。通常是在阴片上,用不透明的涂料将其他颜色的图元涂去,仅留下用一种颜色表示的图元,从而制成单一颜色的分色片,用于制版印刷,如下图仅留黑色图元所示:也可以将同一图形原稿的不同颜色图元分别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