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范例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7“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范例3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范例3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1“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提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本质一致性,揭示了三层含义:一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二是绿水青山是有条件的金山银山;三是绿水青山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最大化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本文以重庆市武隆区为例,紧紧围绕“两山论”的转化实践,就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一、武隆“两山论”的实践转化探索近年来,武隆持续践行“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依托绿水青山发展旅游产业,2019年,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近10万农民吃上“旅游饭”,旅游扶贫的一系列创新做法连续两年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一)围绕“山水”发展全域旅游,“山区”变“景区”突出全景式打造。对全区691处可开发旅游资源统筹规划,构建全域旅游布局,成功打造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先后2/17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A级景区20余个,配套建设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引导全社会参与。引导农民发展小加工、小餐饮、小旅店、小农场等涉旅“十小企业”,累计吸引社会投资300余亿元、发展涉旅企业1000余家、涉旅商户8000余家、乡村旅游接待户4000余户。改进全方位服务。实施“交通提升计划”,打造“一部手机游武隆”,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成立“旅游综合执法支队”,游客满意度持续位居重庆市首位。实施全球化营销。在国内100余个大中城市及国际市场开展组合营销,通过节会营销、网络营销、国际社交平台引流拓展海外市场。(二)探索“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源”变“资产”一是“旅游+文体”。2019年,武隆区文化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印象武隆”累计演出近2500场,300余名当地群众白天抓生产,晚上当演员。二是“旅游+康养”。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森林徒步体验为主题的康养旅游产业,拓展“观光游”为“养生度假游”,度假区游客高峰期达30万人/天。三是“旅游+农业”。打造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60余个农旅融合旅游示范村点,形成“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滑雪”的农旅融合业态。四是“旅游+工业”。先后引进江口水电、大唐风电、页岩气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培育羊角豆干、土坎苕粉、鸭江老咸菜等一批农3/17产品加工项目,让制作过程“能闻、能看、能体验”,增强景区吸引力,拉动消费、助力增收。(三)创新旅游带动增收模式,“风景”变“钱景”发展“板块经济”带动增收。统一规划发展高山蔬菜、有机茶叶、特色林果、生态渔业、中药材等产业板块,在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等景区进出通道附近建设农民创业区和农特产品销售一条街,仙女山旅游扶贫带7个乡镇(街道)、50个行政村、近5万名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开展公司化经营带动增收。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民以资产、经营权等入股联营发展乡村旅游,累计成立1070个专业合作社,引进200余家企业投资10亿余元,带动群众增收。发展“线上经济”带动增收。与100余个全国性、区域性媒体平台建立自媒体联盟,大力发展“云直播”“云销售”等新型模式,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个,3万余户涉旅群众、90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二、武隆“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武隆在“两山论”转化实践中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重庆全市“两山论”的转化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转”的底数不清楚有的地方对区域内的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野生动植物、矿产等山水资源没有作专门的摸底调查,造成底数4/17不清、权责不明、监管不力、界限交叉;对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湿地公园、珍稀动植物、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民俗传统等没有进行有效的挖掘和保护;对本区域内优势资源没有专门进行分析比较,更没有对其优势资源的衍生和延伸要素进行挖掘;有的地方对国土空间及其山水资源没有专门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随意性大,开发利用粗放。(二)“转”的基础不牢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城乡差距较大,贫困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亟待打通“两山论”实践转化的最后一道关口。筑牢长江生态屏障压力大,打赢污染防治战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保护“绿水青山”任务繁重。有的区县环境基础设施滞后,水环境保护仍需持续用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困难多,土壤、固体废物和农村污染防治需持续强化。(三)“转”的动力不充足在建立有利于“两山论”实践转化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投融资等政策方面,还没有完全破题;在推进节能交易、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生态环境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绿水青山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覆盖还不全面。三、推动武隆“两山论”实践转化的建议(一)在摸清家底上下功夫5/17一是把“资源家底”搞清楚。摸底排查,开展本辖区生态资源的清查,利用生态资源登记系统平台,厘清县域生态资产负债表、绿水青山资本账户,开展生态流量监测,刨根究底生态链,逐一唤醒沉睡的“家底”。二是把“优势资源”搞清楚。开展“两山”转化诊断,即从现有资源层面分析本地区“两山”转化的天然资源优势,以及可承受范围的人工生态系统培育可能,明白哪些资源当期可用,哪些资源长远可用,哪些资源条件成熟后可用。三是把“延伸要素”搞清楚。创新深挖、科学提炼,弄明白这些优势资源还有哪些“延伸要素”,还可以开发哪些“链条产品”,做大绿水青山边际效应与附加值,力争在各类资源资产化中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二)在提升动力上下功夫一是探索建立有利于“两山论”实践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投融資等方面的政策。二是健全节能评估审查、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是积极探索林业碳汇、排污权、水权等交易制度改革;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四是健全部门联动执法、生态环保公益诉讼等制度,严格落实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五是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三)在实践转化上下功夫一是差异化布局。建议加强对全市产业协同布局的指导,6/17按照“错位式发展、集群式打造、全域化推广”的要求,以区县为主体筛选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对选定的主导产业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和系统思维,充分重视和利用各类资源整合优势、整拳出击、全域推广。二是精准化定位。对“两山”转化产品的定位,要“以人为本”把握现代消费与发展理念,将人们对健康环保、天然有机、休闲简约、自然随性的追求,以及城市居民亚健康状态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乡村独有的天地人等资源优势相结合,满足人们身心发展需要。三是科技化支撑。推动“两山”实践转化离不开科技支撑。在自然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传统农业种植水平;依托科技力量,在资源利用上实现“变废为宝”和循环利用;用“互联网+”思维激活和利用绿水青山资源。四是品牌化经营。对“两山”转化品牌建设予以多方支持与培育,争取获得更多的国际国内生态文化品牌,以品牌的力量集聚资源、扩大市场。五是一体化配套。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作为“两山”实践转化的根本性任务来推进,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电商、物流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两山”转化快捷落地。“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2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代表的“两山论”,不仅对指导生态扶贫、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促进7/17绿色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7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示范引领作用,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启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三批共52个实践创新基地的表彰命名。笔者认为,实践创新基地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平台,其积极探索是对“两山”转化的科学创新,应当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示范推广”的基本原则,持续推进创建工作。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基本原则2016年,原环境保护部将浙江省安吉县列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试点县,实践创新基地由此发端。2017年,为不断探索“两山论”的丰富内涵和实践经验,原环境保护部开始在全国开展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在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思路上,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原则: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建立生态优先的决策机制,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的新景观。示范创新,彰显特色。按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8/17化与生态生活等方面的示范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大力提升环境质量,探索和实施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充分体现质量和创新驱动的特色,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共治共享。综合运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和社会的“自治之手”,建立健全紧密联系的制度框架,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引导和监督。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构筑多渠道公众参与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及多方互动的“共治共享”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按照以上创建原则,三年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浙江省湖州衢州安吉三县、安徽省旌德县等52个地区相继入选,成为探索“两山论”实践路径典型做法经验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2、突出地方特色创新“两山”转化实践考虑到不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必须突出地方特色。截至目前,在全国的创建名单中,已涌现出一批富有特色的转化路径模式,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和制度创新,值得借鉴。构筑生态安全格局,保值增值自然资本。获得第一批实践创新基地的广东省东源县,作为广东和香港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以及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将生态安全格局确定为“一心、三区、9/17三带、四中心城镇及多生态节点”。通过制定生态安全格局各要素的生态管控策略与导则,引导生态功能良性、错位和互补发展,保护核心生态资源,打造保值增值自然资本的生态高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富民惠民。获得第三批实践创新基地的江西省崇义县,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秉承“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产业化”思路,以产业绿色化为突破口,发展林下经济公顷,实现林业总产值亿元。农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5820元,占年均纯收入的62%,林业成了山区林农兴林致富的舞台。此外,崇义县还推动通过生态保护补偿等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从事生态公益性岗位得到稳定工资性收入等途径,助力富民增收。创新体制机制,长效保障“两山”转化。获得第三批实践创新基地的山东省长岛县,率先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将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有机统一。基于绿色GDP核算,当地逐步建立体现“两山论”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评优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长岛县积极探索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创新机制,按照“集约化、扁平化、法治化”思路整合配置环境执法资源,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资源统一保护和管理。3、持续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起到了良好示范引领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我们在践行“两山论”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长时间累积性的环境问题成为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生态文明创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