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20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陈情表说课稿1一、说教材《陈情表》来自人教版第四册的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主要讲中国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赏重点是语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叙述中兼以议论或抒情的手法。就《陈情表》来讲,在语言上骈散结合,自然纯粹,在构思上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来看,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1、教学目标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和文体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词语,背诵。赏析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以及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2、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把握行文层次,体悟以其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点好文供参考!2/203、教学难点理解诸多实词和虚词,并进行分类归纳。二、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分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学生采取的学法是诵读法和讨论法。本文拟定两个课时。(一)说教学过程1、导语设计以后人的评价导入课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2、整体感知1、首先多媒体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及文体常识2、听读,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体会的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感情。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学生提出字词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学生自己小结。自由朗读课文中,理清思路。3、归纳每一段的大意3、研读赏析: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好文供参考!3/20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讨论后明确: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他为了达到奉养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辞恳切,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个两难的处境中,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李密是怎样化解这个矛盾的?(换位思考、列数字)孝:身世凄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报养刘之日短也(情)解决先尽孝忠: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理)矛盾后尽忠语言的个性鉴赏(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4、拓展阅读:让学生讨论一下《出师表》和《陈情表》的异同。不同:《出师表》全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忠君爱国之情。《陈情表》则通过陈述自己的“苦情”“亲情”“忠情”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四、说板书设计(略)陈情表说课稿2教学要点好文供参考!4/20一体会本文作者准确、生动、形象的用语,节奏的抑扬顿挫。二学生诵读能力训练。三深化学生对“忠”“孝”的认识。过程设计一、巩固强化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前课布置的作业1、2。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情况适时评价、点拨。二、咬文嚼字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句,从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等方面品味其艺术效果。例如: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按时间顺序叙述,语势连贯紧凑,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长幼、内外皆无,显示自己的孤苦伶丁。用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富有表现力。)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好文供参考!5/20(以落日喻人命,贴切的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富有感染力。)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的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解说:品味本文的用语,丰富学生的词汇和表达。)三、诵读训练利用多媒体播放乐曲《感恩的心》(学生都很熟悉)作诵读配乐,为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深情营造氛围。1.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2.诵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课文。3.师生交流诵读方法。四、拓展延伸1.思考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参考理由一: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挚情,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参考理由二:对蜀汉有念旧之心,不愿出仕新朝;或因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不愿介入;或因深感做官如履薄冰,对官场厌倦;或想做好文供参考!6/20官,但因对晋武帝不甚了解,不敢盲目做官;……总之,此刻他不想奉诏仕晋,于是就抓住“孝”字大做文章。(解说:此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圆其说的阐述独到见解,发展创新意识。)2.思考讨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有这么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关于“忠”与“孝”,有人认为,是统治者用于维护自身统治提出的封建思想观念;有人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请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可联系古今人物、事件、有关论述。(解说:此为实践性问题,针对本文特点、目前“忠孝”观念日益淡薄的社会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需要,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养。)五、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小结。六、作业布置1.查阅资料(如任继愈先生《谈谈孝道》等),将自己对“忠孝”的认识加以整理,写成文字。2.背诵全文。板书设计陈情表李密好文供参考!7/20诉苦情(……)求体恤明孝情(……)告心愿情感恩情(……)讨欢心动之以情文本框:层层深入表忠情(……)消疑虑引法理(以孝治天下)找依据理说情理(先尽孝后尽忠)解矛盾晓之以理陈情表说课稿3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明确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充实文言仓库,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表达的至真至诚的苦情、亲情、忠情。3、激发学生孝亲意识,继承古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于层层叙事中表达的衷情,继承古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启发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臣以险衅()悯()臣孤弱夙遭闵()凶好文供参考!8/20终鲜()兄弟常在床蓐()猥()以微贱责臣逋()慢犹蒙衿()育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日薄()西山除臣洗()马逮()奉圣朝过蒙拔擢()门衰祚()薄更()相为命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常在床蓐()零丁孤苦()四十有四()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有一位蜀汉旧臣,幼年父亲早死,母亲改嫁,和祖母相依为命。蜀国灭亡后,新帝晋武帝多次征召他为官,可这时祖母已是96岁高龄,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如果赴朝为官他就没有办法孝敬祖母,同学们你们说他该怎么办?他写了1篇表文婉言辞谢,据说晋武帝看了他的奏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他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表文。(二)预习检查,解读文题1、检查预习小组自查,抽查部分学生,让他们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文章体例,解释“夙、凶、薄、息、寻、除、拔”等字的意义。好文供参考!9/202、提问解题:本文是谁在陈情?向谁陈情?为何陈情?小组抢答陈述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三)初读感知,明确内容1、自读课文,说说四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教师总结:第一段孤苦无依母孙相扶(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第二段朝廷恩遇进退两难(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第三段感激君恩感念母恩(感激朝廷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之情。)第四段先孝后忠忠孝两全(愿乞终养,报答祖母养育之情;保卒余年,尽节陛下知遇之恩。)(四)诵读文本,体会情感好文供参考!10/201、教师范读。学生谈感受,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婉转凄切、真挚动人。幻灯展示诵读提示:悲的感情“气沉声缓”急的感情“气短声促”重点指导以下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小组朗读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揣摩情感,感受节奏、重读、语气的运用,最后推选一名同学进行诵读PK3、诵读PK每组派一名同学选读文本,评选最佳诵读选手。4、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陈了什么情?教师补充: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李密均以侍奉祖母为由,均辞命不从。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学生的回答可以不拘泥于孝情和忠情,可谈孤苦之情、感恩之情、两难之情、恐惧之情,对旧朝的忠心,对司马氏政权好文供参考!11/20的戒心,等等。5、集体有感情地诵读全文,结束文本学习。(五)拓展延伸,抒写孝情过渡: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取晋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层层陈情,同学们认为哪种情感最为重要。围绕着“忠”“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播放组图,配音解说。2、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六)作业1、整理课文中的成语。2、反复诵读,揣摩文章的语言艺术。小结《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板书设计(先尽忠,后尽孝)好文供参考!12/20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4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一、说教材《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三、说教法好文供参考!13/20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陈情表(板书)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陈:陈述。“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2)向谁陈情?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