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材料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7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材料3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材料3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材料1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命名我院为全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进一步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理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学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现结合学院实际,提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全面建设民族本科院校为主线,以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努力把我院建成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和辐射源。(二)基本原则-----围绕中心、促进发展。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把教育基地建设与推进学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施“深2/17化内涵、转型发展、跨越建设、全面实现本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全院各族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各族师生的意志和力量,推动建设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和常规教育工作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到党校、团校的教学内容之中,发挥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的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参与、人人共享。要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尊重各族师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群众性,自下而上,逐步推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联动创建、注重实效。要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两个共同”的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使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推进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紧紧围绕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一主题,把握中央、省委支持藏区发展的机遇,按照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各项机制,着力解决影响民族团结、学院3/17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和不稳定事件发生,将学院建成设施完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稳步推进,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各民族师生团结和谐、关系融洽的示范学院,建成全省发展民族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桥头堡。(一)加强基地主题园区和教育阵地建设。1.建立甘肃民院民族民俗博物馆。建立甘肃民院民族民俗博物馆,下设安多藏文化馆、河洮岷民俗馆、甘肃南部历史馆、青藏高原(甘南高原)地质馆、青藏高原多样性植物馆、青藏高原多样性动物馆。2.创建综合性藏文文化网站。依托藏文化研究中心,以藏文化传承、创新和社会服务为出发点,立足全国藏区,面向全球,建设国内高水平的综合性藏文文化网站,传承传播藏族优秀创新文化,把网站建成弘扬民族文化,反分裂促团结的一流网站。3.建立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展览中心。搜集从古至今中国各民族具有典型意义的民族团结图片、影视、文字资料建立展室,举办主题展览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4.建立弘扬民族精神数字影视创作与放映中心。每年举办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优秀影片展播,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影视作品创作等,凝聚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师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豪感。4/175.建立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为各种民族特色的社团广泛开展活动提供活动场所,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带动和引领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6.建立民族文化习俗体验中心。着眼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依托民族工艺中心,建立民族习俗体验中心,为各族学生提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民族文化活动的广阔舞台。7.修建体现“腾飞志向,团结奋进”民族主题园区腾志园。园区建筑体现民族风格特点和民族团结的立意,营造民族团结、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腾志园包括以“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16组大型民族团结浮雕景观墙,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九思园”,水木休闲区达娃湖,民族体育文化园区、学术会堂(放映中心)、露天演艺剧场、民族团结广场等场所。8.建设全省示范性清真餐厅—绿之苑。抓好民族餐厅的建设,做到依法依规办好优质的清真餐厅。充分尊重各民族饮食习惯,把握好面米、蔬菜、果品采购渠道、物品源头等重点环节,在就餐环境、饭菜质量、饭菜价格上下功夫,让各民族师生在这里有家的感觉。9.建设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馆。立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展示我省华夏文明创新示范区的深厚内涵,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馆,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和竞技人才。5/1710.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宣传阵地。充分运用报刊、出版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方式,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栏目,制作民族团结进步专题网页,建造民族团结大型宣传栏,建设大型露天电子宣传屏,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营造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的良好氛围。(二)突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打造品牌化系列教育活动。制定《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1.健全学习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教育。坚持以党委中心组为龙头,党、团组织生活会,教职工理论学习等为主的学习教育渠道。发挥现代技术的教育功能,组织学生定期收看民族团结教育和维稳影视片。积极探索、延伸和拓展基地的教育内容,在突出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的同时,注重突出时代特征,努力挖掘基地的历史、思想、精神和文化内涵,彰显基地的时代特色。2.优化民族团结教育“12345”工程,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人心。一是指抓好“一条主渠道”。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开好《民族理论与政策》通识课。二是抓好“两校培训”、“三类宣讲”、“四项教育”。“两校培训”即党校培训、团校培训。“三类宣讲”,即领导干部宣讲,专家学者宣讲,学生骨干宣讲。“四项教育”,即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教育、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团组织生活主题教育、6/17新生学前教育、新进教师岗前教育。三是抓好“五讲五做五风尚”。“五讲”是指讲“一个硬道理”,即“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讲“两个共同”,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讲“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讲“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讲“五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五做”是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阅读(观看)一本民族团结的好书(电影、电视),做一件民族团结的好事,举办一次民族团结的文艺演出,进行一次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开展一次民族团结的表彰活动。“五风尚”是指推动校园形成五种良好风尚。即形成“珍惜祖国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良好风尚,形成“维护民族团结为荣,损害(破坏)民族团结为耻”的良好风尚,形成“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良好风尚,形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良好风尚,形成全校师生追求“追求和合,自强不息”的良好风尚。通过这些教育,使民族团结教育普及面达100%。3.设立民族团结爱心教育基金。坚持民族团结教育和求真务实办实事相结合,着力解决一些少数民族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困难。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校内师生捐资设立爱心教育基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度过难关。每年春学7/17期,由组织部、学工部组织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确保每位党员帮扶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帮生活、帮学习、帮困难,在物质上、在精神上、思想上帮助他们,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4.开展民族大学生科学生活观教育工程。按照学院《大学生科学生活观教育指导方案》的要求,开展以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朴素的生活习惯、友爱的生活风尚、严明的生活纪律为核心的大学生科学生活观教育活动,促进各族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成才。5.举办“五月之花”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每年五月制定“五月之花”活动规划及措施,广泛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大爱无华、昂扬向上、追求和合、自强不息”的阳光品质,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公寓文化节、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及座谈会、民族风采日、民族香浪节等活动,展示各民族饮食、各民族服饰,体现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校园民族文化特色。6.培育“六个一”文化产品。精心设计研发民族文化创新产品,在华夏文明示范区建设中发挥基地的作用。利用基地之差异优势,在民族工艺、民族美术、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体育、民族文学六个领域率先各设计和培育一个文化产品,增强学院的办学竞争力,提升基地的影响力。7.以团结促稳定,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着眼维护校园和本地区社会稳定,扎实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制宣传教育。将民族团结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相结合,坚持不8/17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宣传教育、国防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学院要立足于建设本地区维护稳定的阵地,建立完善巩固、创新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的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并落实相关责任。旗帜鲜明的开展“爱祖国、反分裂、讲团结、保稳定”专项教育活动。教育对象覆盖全院师生,集中开展法制和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国旗法》、《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建设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8.打造“盛开的格桑花”演艺品牌。打造以“民族团结薪火相传”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精品“盛开的格桑花”。将“盛开的格桑花”文艺演出做大做精,成为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龙头,打造成对外文化交流、传承友谊、服务社会的纽带。(三)将基地建设与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专业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在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上充分体现民族团结教育的理念。1.在师范类专业,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民族历史文化通识课,普及民族知识,推广民族文化,使每一名学生具备从事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必须的民族团结教育知识和能力。开发民族地区中小学院使用的民族团结课教材。2.拓展藏汉“双语”教学,培养民族地区急需的双语人才。9/17积极培育藏汉双语专业,有重点、有计划的拓展“双语”教育专业,发展藏汉翻译等专业和旅游、历史、艺术、法学等体现藏区社会文化特点的专业方向。以服务区域的支柱产业为导向,做强高原生态与民族区域经济学科,优先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草业科学、生物科学、藏医药学、环境生态、畜牧等专业,形成一批与高原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专业体系。3.加强民族文化与政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的校本教材,认真整理编写民族团结教育案例。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推进民族文献的收藏、研究、使用工作,在文献资源和活动场地等方面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提供保障,有效配置各类文本资源和音像资料,在图书资料采购中优先考虑双语类图书文献资料建设。重点建设藏汉双语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建成藏族风俗多媒体数据库、甘南藏区旅游资源数字地理数据库系统、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开发与研究、藏文信息平台等。4.依托藏文化研究中心与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积极开展民族文化研究,申报并建成1-2个具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着力建设“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教育研究所”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努力打造成为甘肃省高校人文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