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代码:100702016年3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生理心理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本科)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心理科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它吸收这三大类科学的成果,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它为心理学专业人员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是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脑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名词多,常见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名词多,涉及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面广。因此,本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又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掌握它的知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遇到的心理问题、疾病问题、子女教育和老人问题等,是值得自学人员花费力气认真学好的课程。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直作为本课程自学考试教材的《生理心理学》,2014年更新的第三版,是‘十二五’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吸收了国际最新进展,并特别注重介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新成果,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成瘾行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情感障碍、焦虑/恐惧和强迫-强制症障碍、睡眠障碍、肥胖症、人脑性别差异和性取向等问题。本大纲要求的必学内容,是按普通心理学体系,从知觉、注意、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等认知过程,到本能动机、情绪情感、人际交往、人格智能等心理活动和特质,对各自的脑科学基础知识进行系统介绍。自学时应抓住这个体系框架,把各章节联系起来。其次,应准确掌握重要名词和概念的内涵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还应把各章节中例举的神经精神疾病问题与相应心理过程联系起来,加深理解疾病问题与生理心理学的关系。最后,有些章节既介绍了经典理论又介绍了新理论,通过这些理论的对比,自觉加强科学发展观的修养。考虑到自学和成人教育的特点,本大纲规定书中约1/3篇幅免试。第一章涉及跨学科研究进展和较深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第三章描述的感觉运动功能属于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与2神经生理学研究相重叠,本大纲免考这两章内容。4-12章是必学必考的主要内容;但其中部分内容较繁琐或涉及生物学较深,也予以免试。本大纲保留必修课文的部分186页,刚好与本书第二版页数相同;但却含有许多生理心理学最新发展的理论概念,去除了琐细的生物学基础,如217-232页关于饮食、防御和性行为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自学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掌握了本大纲要求的必学内容之后,再适度自学这些免试的内容,具有提高学识水平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2、3节;第六章第1、2、3、4、5节;第七章第3、4节;第十一章第1、2、3节;第十二章第1、2节。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中的基础心理学知识要从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获取;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导论(免考,1-23页),第二章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一、课程内容第一节神经形态学第二节神经系统功能的整体和细胞生理学基础第三节遗传信息和神经信息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免考,49-58页)二、学习目的与要求神经细胞学、组织学和解剖学统称为神经形态学,它们对脑和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分别采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肉眼观察的方法,得到解剖学上的脑大体解剖结构、神经组织的显微结构和神经细胞的超显微结构。三个层面上的科学知识,为理解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关于神经系统功能,大体可分为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前者用于维持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后者是实现心理活动的基础。本章所涉及的神经信息化学传递的分子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是理解记忆等认知活动以及情感、行为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它们,才能理解各章节所涉及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要求全面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脑的主要结构;深入了解神经信息产生和传递的电学和化学机制;对神经冲动和突触后电位产生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神经递质和受体相结3合的过程,要全面理解,并准确掌握相关的重要名词和概念。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脑的主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识记:神经元、突触、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额、颞、顶、枕叶和边缘叶皮层;皮层功能柱、超柱;白质、浅层白质、深层白质、胼胝体;基底神经节、海马、杏仁核、纹状体;脑干、脑干网状结构、小脑、脊髓等,识记这些结构在人脑中的位置和功能。理解: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层次结构及其功能关系。(二)经典神经生理学的基本概念识记:1、反射活动2、反射弧3、基本神经过程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异同(三)细胞神经生理学的基本概念。识记: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率编码或“全或无规则”4、级量反应。理解:1、神经信息在神经细胞间电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规律2、突触传递的特点(四)脑电生理学:脑电图和平均诱发电位的各自组成成分和功能意义。识记:1、脑电图及其组成成分和功能意义2、平均诱发电位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意义理解:脑电图和平均诱发电位的记录条件和之间的关系(五)神经信息传递的生物化学机制和脑能量代谢特点识记:1、神经递质及其主要种类2、受体的分类和受体结合3、细胞内信使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4、脑能量代谢特点。理解:神经信息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的机制和特点4第三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免考,59-94页)第四章知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一、课程内容第一节失认症与知觉的脑结构第二节知觉的皮层结构基础第三节知觉通路和知觉信息流第四节面孔知觉(免考,107-111页)二、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人类失认症和脑损伤部位的关系分析,对健康人脑功能成像的研究以及对动物的实验研究,生理心理学已经知道人类视知觉相关的脑结构区和视知觉通路。近十多年,通过细胞电生理技术,学者们得到了更精细的科学数据,证明存在三大类知觉信息流,在知觉通路中发生着复杂的关系,决定着知觉的多样性。大体上可以说,在知觉刺激出现的100150毫秒左右完成的加工信息,是无意识知觉的生理基础;在200-300毫秒内完成的信息加工是有意识知觉的生理基础。这些知识说明,即使是简单的视知觉也不是人脑皮层某一区单独兴奋所完成的,而是通过许多皮层区组成的多个神经通路,进行多重信息流活动所完成的复杂信息加工过程。虽然已知大脑皮层中存在一些特异知觉区;但它们在复杂知觉通路和信息流中只是发挥关键的作用。要求自学者能将各节知识,联系起来掌握知觉的生理心理学知识,切莫孤立生硬背颂一些名词。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失认症病人和正常人脑中的知觉关键区识记:1、失认症的定义与皮层知觉区,2、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发现的人脑皮层的特异性知觉区。理解:结合人类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层次性特点理解这些皮层知觉关键区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二)知觉的细胞生理学基础:识记:1、超柱的定义2、多模式感知细胞的定义理解:这两类神经结构的分布区域和功能特点:前者存在于次级视皮层中,后者存在于联络区皮层,是更复杂知觉的细胞学基础。5(三)皮层视知觉通路识记:1、皮层初级知觉通路:大细胞优势通路(MD)、颜色优势通路(BD)和色柱间优势通路(ID),2、皮层高级知觉通路: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的组成和功能。理解:1、人类知觉不是单一大脑皮层区孤立活动的结果;而是许多脑区连接成回路,共同活动的结果。2、即使最简单的物体知觉,也是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诸多脑区活动的结果。(四)知觉信息流识记:1、底-顶加工信息流,包含皮层初、高级知觉通路中所进行的信息流,2、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包括短、中和长距离的反馈信息流,3、循环信息流,包括视皮层各区之间的循环信息流及其与额、颞、顶区皮层之间的循环信息流。理解:1、三类信息流和两种信息传递方式(并行和串行)的心理学意义2、两类循环信息流之间时间差差异的功能意义,3、知觉通路、信息流和信息传递方式与意识和无意识知觉的关系,第五章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一、课程内容第一节非随意注意第二节选择注意(其中《选择性注意的心理资源分配理论》免考,117-119页)第三节注意的脑网络和信息流第四节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二、学习目的与要求生理心理学对非随意注意生理机制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实验。这类朝向反射理论在50年后,发展为神经模式匹配理论;再经过20多年又得到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支持,一直延续到现在。沿认知心理学发展的路线,对随意注意进行的早、晚选择和多重选择的理论研究,后来也得到了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支持。上世纪9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热潮带动了注意的脑网络研究,形成了注意三功能网络和背侧、腹侧注意系统的理论。从注意的生理心理学100来年的发展中,可以总结出科学发展观中继承和发展的完6美统一性,那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目前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机制主要是脑网络理论模型,体现了关于注意过程生理机制和病理机制间互相支持的特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非随意注意的朝向反射理论和神经模式匹配理论。识记:1、朝向反射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由外部刺激的新异性所决定的反应。2、皮肤电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P3a波(怪球实验范式条件下),分别作为朝向反射的外周和中枢生理指标的意义。3、神经模式匹配理论的基本要点和不匹配负波(MMN)的基本概念理解:非随意注意特点是被动性和非选择性,其本质是脑内发展的外抑制过程,随刺激重复脑内主动性内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二)选择性注意的早、晚选择理论和多重选择理论识记:1、早选择理论和晚选择理论的概念,丘脑网状核闸门学说和前运动中枢理论2、多重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三个相关的理论要点理解:选择注意过程不是独立或孤立的心理过程,与感知觉、运动、记忆和意识过程密切相关。(三)注意的脑网络和信息流识记:1、定向、执行和警觉三网络各自的主要功能和主要脑结构2、背、腹侧注意网络的各自功能和主要脑结构3、在注意的脑网络中存在着由底至顶、自上而下的信息流以及循环信息流,还存在着额叶眼区(FEF)和V1区之间的大范围信息交流的机制,是意识注意和无意识注意的基础。理解:1、注意的脑网络与两类注意的功能关系,2、注意网络和信息流与意识、知觉和记忆的关系。(四)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网络基础识记:1、ADHD的三种临床类型及主要症状2、脑预置网络及其与ADHD的关系理解:关于ADHD的广泛性脑功能发育障碍模型第六章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一、课程内容7第一节学习模式第二节学习的脑网络基础第三节大脑皮层在学习中的作用第四节脑可塑性与学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第五节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六节学习障碍和成瘾行为二、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人与动物的各种学习模式及其相关脑机制的共同性和不同特点。重点领会各种学习模式脑机制的共同规律:整体水平上,体现为脑功能定位性和等位性对立统一的特点;细胞水平上,脑网络中的细胞间异源性突触易化(或突触可塑性)是其共同的机制;在分子水平上,蛋白质的变构作用是其最基本的机制;不仅脑细胞参与学习过程,神经纤维和白质也参与学习并发生变化。所以,学习是脑组织的普遍功能,是许多脑结构组成的脑网络功能;而不是任何单一脑结构的功能,一些脑结构只是在学习网络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学习模式不同,不仅脑网络组成不同,发挥关键作用的脑结构不同。在自学过程中抓住这些要点,融汇贯通地理解和记忆本章的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学习模式的类型与特点识记:1、联想式学习的特点和所含的学习类型2、非联想式学习特点和所含的学习类型3、监督式学习特点和所含的学习类型4、知觉学习特点和所含的学习类型5、认知学习特点和所含的学习类型6、情绪性学习特点和所含的学习类型、(二)学习的脑网络基础和大脑皮层在学习中的作用识记:1、学习中强化的脑功能基础,即脑的奖励/强化系统:包括中脑-边缘脑多巴胺通路、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通路、中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此外也包括厌恶、逃避和防御系统中对各种厌恶学习发生强化的主要脑结构。2、学习行为表达的脑功能基础:纹状体和伏隔核以及小脑在学习行为表达中的作用和特点3、学习材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