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老舍德清职业中专王美丽故宫四合院颐和园老舍•舒乙说:•一、他是北京人•二、他是一个满族人•三、他是一个穷人•四、他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去世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他生于北京西城舒姓的贫寒家庭,满族。老舍的写作中充满着“平民意识”。•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作品:•老舍一生写了800多万字的作品。•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而且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它们的“北京味儿”很浓。•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这些都是写北京的。想北平•“想”是什么意思?想为什么不能改为写?明确:想,是带有浓烈的主观感情;写,只是客观的描写。当时作者漂泊在青岛,一个“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思念、眷恋和挚爱与读者分享。快速阅读,完成:文章多次提到“要说而说不出”,那么,对于北平,作者说不出的是什么,集中在课文哪几段?说出的又是什么,集中在课文哪几段?明确:说不出的是对故乡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集中在课文1、2、3、8段;说出的是北平在他心中最美的景物,集中在课文4—7段。研读1—3段:•1—3哪些句子或词语深沉而直接地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爱与思念?•我的北平•可是,我真爱北平。•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而是……•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像杜鹃……啼出北平的…•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它是在我的血里……可是我说不出来•类比:儿子—牵挂—母亲(刻骨铭心心心相连)•什刹海、玉泉山(历史文化的烙印)•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我—血肉相连—北平)•“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可是我说不出”(爱到极致)•深沉、刻骨铭心的爱;动情带泪的思念、眷恋怎样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爱?研读4—7段:•1、“我的北平”——写什么•④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生活感受》安然闲适•⑤人为之中显自然、处处有空—建筑布局》布局匀调、使人自由•⑥花多菜多果子多—物质生活》舒适满足•⑦精神享受:接近自然•巴黎热闹——北平动中有静•巴黎的布置,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美国的橘子包着纸——北平带霜的玉李•伦敦的工业污染——北平的接近自然因此“我不能爱上海、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2、怎么写衬托对比手法•作者出身贫寒,所以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及环境。即,平民意识。•日常平凡的点滴事物反映他所爱的是真实的北平,不是假大空的北平。也反映了他真正融入了北平生活,深入到了她的血肉肌肤之中。•北平是老舍的故乡,是他的家。——“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说一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这么“想北平”?1、历史文化的烙印2、家(故乡)的情结3、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和追求研读第8段:最后一段为何要落泪?体会“想北平”的深层含义。•爱国知识分子的民族忧患意识•结构上,呼应开头,点明题意拓展•朗读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羊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鸭。北平特点动中有静布局匀调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对比衬托(四大历史都城)巴黎巴黎美国伦敦(情)真想念北平(情)我真爱北平(神)(神)(形)总结:•本篇文章作者用深沉而直接的语言描述了对北平“要说而说不出”的刻骨铭心的爱,又以平民的身份,用比较衬托的手法描绘了北平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北平动情带泪的思念和眷恋以及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而热烈的情怀。•平凡、淡泊的老舍用他的笔真实、自然地描绘了北平。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也应该追求真实、自然。写作写文章不一定要选择雄伟壮观的景物和轰轰烈烈的事情,只要我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是浓厚的,那么从小处着手,涓涓细流同样也能打动人心,所以,我们平时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以致用,努力做到“情到自然最为真”。作业:请同学们以“想…”为题写一篇600—800的随笔,畅谈那些令你牵挂的人、景或物,但要真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