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精选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42023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精选5篇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3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草案)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精神,创建特色学校,提高文化品位,丰富办学内涵,提升人文素质,滋养学生心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整合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2/34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2.学院前身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高等医学院校。1914年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建,是我国创办较早的一所西医高等学校。90多年来,先后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医学院和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训院风,造就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民主型的制度文化、智能型的知识文化、素质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审美文化、开拓型的观念文化。具体说来就是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实施(一)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3/34育人氛围。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人们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观点来设计校园,这种“人化”了的校园物质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种种思想观念;同时,校园环境将对作为这种环境审美者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1.加强校徽、校训的意义的宣传,充分发挥校徽、校训的凝聚作用;校园内的座右铭、格言等名言警句要言简意赅,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2.悬挂室内外标语、建立文化墙;增设校园内各种提示牌(安全、节水、卫生、爱护花草等),处处提示、警醒学生。3.确保阅览室、图书室、教育教学成果展室的定期开放。4.增设校园文明事迹栏、作品成果展示栏、教学与研究宣传栏、团队宣传栏、身心健康宣传栏、信息广告栏;及时更新已有的阅报栏、光荣榜、思想政治宣传栏、校务公开宣传栏等。5.校园内电线、电话线等各种管线统一规划,合理铺设,确保安全美观。6.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完善校园绿化地带,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使师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4/34化氛围之中,呼吸清新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二)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1.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读书会、书友会;记者站、广播站、文学社;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象棋、围棋队;合唱团、舞蹈队;等。2.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新老互带”联谊会,青年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观摩课、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教学反思会,教学开放周、课件评比,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健身协会(太极拳、瑜伽、乒乓球等);工会活动室,教工之家等。3.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科艺节、体育节、(运动会等体育项目的比赛)、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4.以展示校园文化成果的项目:校刊是最具有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浓缩的文化精品。让其使用价值能够跨越时空,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辐射能力。(三)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师生们积极向上的情绪,深深体会到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其潜在的功能无5/34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我们已经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校务公开制》、《爱护公物制度》、《环境卫生“值周班”制度》及《课堂教学管理细则》、《违反课堂教学管理细则处理办法》、《教师年终量化考核实施方案》、《教师考核奖励办法》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继续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撤汰冗员、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四)行为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目标是整合他律,强化自律。校园行为文化,主要通过师生的活动形态表现出来,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最直接感受和表达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性、学术性活动。它构成了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管理内容。对于行为文化的设计,以体现民主管理,倡导师生自勉自律,以达到全校师生员工共建校园行为文化,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目的。五、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步骤1、初步形成阶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全面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宣传发动、分析校情、制定规划,初步形成特色项目,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侧重于环境文化建设、6/34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强化。)2、逐步完善阶段: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系列。(侧重于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3、总结提高阶段: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常规。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师生行为规范、文化底蕴丰富、人民满意的学校。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因为人一定要创造一种环境,而人又一定会被环境所创造。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建康、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风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第二篇】根据山东省和枣庄、滕州两级市教育局20--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滕州五中20--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一、工程目标以推进我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全员参与的7/34“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简称“优课”,下同)为主线,开发丰富的菜单式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自主选学需要,组织教师完成每年不少于36学时的网络研修。建设自主、开放的教师个人空间和专题工作坊,完善“优课”指导机制,建立以工作坊为纽带、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二、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36学时)1.必修课(22学时)——国家级“优课”课例学习专题(4学时),各学科教师深入学习2节国家级“优课”课例及专家团队围绕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等对每一课例进行的点评。——有效观评课的方法与技术(2学时)。——学科课例点评专题(12学时),研修平台为每位教师随机推送4个市级“优课”课例,进行观评,提交观课报告。——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4学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两门课程。2.选修课(不少于14学时):开设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教师艺术修养等6个专题,每个专题包含若干门课程,6个专题共开发不少于200学时的选修课程,参训教师自主选修不少于14学时。围绕上述课程,教师要按照“优8/34课”的内容要求上好研究课,参加晒课、观课、评课、研课活动。三、参训人员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学科的教师。建议在职、在岗的学科教师都参加(内退教师不参加)。但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参加与否,责任自负。选择不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填写保证书并上交教科室留存。四、培训方式及时间安排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时间安排:——学校选专题时间:6月25日至7月2日;——教师选课程时间:7月3日开始;——必修课学习时间:7月26日至8月31日。——选修课学习时间:省研修平台于7月26日常态化开放,即可开始选修课的学习,8月31日结束14学时的学习。集中培训:8月28—31日。8月31日,参训教师完成必修、选修共计36学时的培训任务。本年度学分登记时间截止到12月31日。年度工程结束后,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工作坊常年开放,所有参训人员仍可继续参与课程学习和教学研讨,学校可基于网络资源支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服务和网络研修的跟9/34进服务。五、研修模式(一)课程学习。各学段的课程学习在研修平台“个人空间”进行。1.登录。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上参加过远程研修的教师可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研修人员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并及时修改密码。2.选课。必修课由研修平台依据参训教师所报学段、学科自动推送到个人空间。选修课采取以学校为单位选择专题,教师在所属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进行。(1)学校选专题。教师选课前,学校根据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年度校本研修计划,确定本校教师年度选修专题为微课,并由学校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研修平台完成专题选择操作。(2)教师选课程。学校选定专题之后,教师可凭自己的账号登录研修平台个人空间,根据选课指南和个人实际,在任职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开始前,学校可调整所选专题,教师可调整所选课程,学习开始后,不能再进行调整。3.课程学习。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学校统一安排学习时间,统一组织必修课程和教师自主选修课程的集中研修。教师完成必修、选修课程的学习,通过标准化测试,完成作业要求,由平台登记相应学分。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由学校按规10/34定登记校本培训学分。(二)专业指导与研讨交流。1.必修课(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除外)的专业指导采取省专家团队、市专家团队、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四级指导模式。2.选修课(含必修课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的专业指导与研讨交流通过工作坊进行,每专题建立一个专题工作坊,每个工作坊配备若干名主持人,组成工作团队。工作坊根据参与研讨人数可由平台或主持人拓展若干子坊,每个工作坊人数不超过500人。专题工作坊主持人通过学习导引、发布简报、上传资源、辅导答疑、发起话题和引领讨论等方式开展业务指导。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