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印象管理与归因第四章学习地图社会知觉偏差社会知觉管理归因理论知觉,印象管理与归因好理由为你的印象加分知觉及过程印象管理策略归因及偏差理论知识:知觉的定义与分类知觉的过程模型与特征社会知觉的偏差印象管理归因与归因中的偏差实践案例分析经典研究主要内容3一、知觉的概念定义:知觉(perception)又被称为“认知”、“认识”,是最常见的心理活动,它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4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事物的整体属性知觉让人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事物。感觉——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24小时都有来自外界的刺激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身体。此时此刻,我们被光线、声波、热量、压力,振动,甚至各种粒子、射线、机械力包围,如同置身在一个变化多端的万花筒中。如果我们没有感觉,那么这一切都不复存在,除了一片黑暗和寂静。因此,当你再次沉浸在夕阳的美丽、花儿的多姿和朋友的欢乐之时,千万不要忘了——感觉让这些美好变为可能!二、知觉的过程人有哪些感觉?环境刺激多如牛毛无处不在是不是所有感觉都同时被意识到?板书:知觉过程图示知觉具有选择性客观因素1、对象和背景的刺激结构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视野中的接近。即空间位置的接近、连续、形状相似、趋合。2、重复程度3、新颖熟悉性在知觉过程中,人如何选择知觉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刺激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如上图,人们总是把该图知觉为三组竖立的线条。彼此相似(强度、颜色、大小、形状、亮度等物理属性)的刺激物比不相似的刺激物更倾向于被组合在一起知觉为一个整体。具有连续性和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主观因素1、认知者的因素(实验)2、认知对象的因素在知觉过程中,人如何选择知觉对象?三、知觉组织的原则连续性接近性拼合性相似性四、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最早由布鲁纳(Burner,1974)提出。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性印象,主要是指对人的知觉(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群体)。自我知觉(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行为状态的知觉。)角色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硬币实验布鲁纳(Burneretal.,1974)材料:一套大小不同的硬币;一套硬纸片,大小形状和硬币相对应。对象:30个贫富不同家庭的孩子。程序:将材料投射在银幕上,孩子依次观看,之后移去刺激物,让孩子画出看到的东西。结果:孩子们画出来的图形与实际的硬纸圆形大小较为一致,但所画的硬币圆形却远比他们看到的真正硬币大,贫困家庭的孩子所画的硬币圆形则更大。社会知觉的偏差有哪些?首因效应:指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对个体认知的强烈影响。晕轮效应:指对一个人形成整体印象之后,会依据该评价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刻板效应: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一看法和评价。对比效应:通过将多个认知对象与参照点进行比较,产生的认知和评价偏差。投射效应:知觉他人时,把自己的特点归属到他人身上。18提问:组织管理中如何避免社会知觉偏差?五、印象管理在社会知觉中,有一种特殊的社会知觉偏差,是用于修饰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称为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指一种人们通过行为、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20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的轮滑剂一些自发的印象管理习惯提问:印象管理是不是虚伪的?印象管理有哪些策略?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比如意见遵从、热情助人、抬举他人等。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比如解释与道歉、合理化理由、事先声明、自我设障等。长期一致性;恰当的自我表露22六、归因及归因理论归因就是指“原因归属”,是指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通俗地说就是寻求结果的原因。归因:对行为进行解释归因理论是专门研究人们如何理解特定事件的原因、评估事件的责任以及如何对事件中的当事人做出评价的理论。海德的二元归因论内因与外因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客观刺激物、行动者和所处关系或情境维纳的四因素归因理论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231、成功失败的归因:维纳的归因理论心理学家维生维纳(1974)从三个维度对成功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内-外;稳定-不稳定;可控性。关于行为稳定性的归因会直接影响到对人们行为原始动机的理解。稳定性控制的位置内在的外在的稳定能力工作难度不稳定努力运气稳定性控制的位置内在的外在的稳定(不可控)能力工作难度不稳定(可控)努力运气由可控性因素的归因,我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由不可控因素听归因,我们可以从行为的原因对未来行为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人们在试图解释某人的行为时可能用到三种解释的形式:归因于行为者、目标(人或物)、环境。为做到这一点,主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该行为与他人的行为是否一致;连贯性信息:该行为与行为者在其它场合的行为表现是否一致;区别性信息:行为者的行为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是否相同。2、凯利的归因理论:玛丽为什么笑?例:玛丽小姐看一个小丑表演时笑得很厉害。要求被试在三种不同情况下对玛丽小姐发笑的行为进行归因。(L.A.McArther,1972)条件区别性一贯性一致性归因1她总对小丑们发笑(低)她总对他发笑(高)别人很少发笑(低)主体:玛丽(86%)2她没对别的小丑发过笑(高)她总是对他发笑(高)每个人都发笑(高)客体:小丑(61%)3她没对别的小丑发过笑(高)她以前几乎没对他发过笑(低)别人很少发笑(低)环境(72%)归因中存在哪些偏差?基本归因偏差:指个体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自我服务偏差:指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行为者—观察者效应:指当观察者解释行为者行为时,会强调行为者自身的特质因素,而行为者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则会强调情境因素。28本章回顾知觉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是最常见的心理活动。社会知觉指对人和人际关系的知觉,是由知觉者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被知觉者的特性和人际关系形成认知的过程。社会知觉中的偏差主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对比效应等。印象管理是一种人们通过行为、肢体语言和语言,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归因是指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主要的归因偏差有基本归因偏差、自我服务偏差和行为者-观察者效应。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