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26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下)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第一篇】创意说明:对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深刻认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乃是全文教学的重心和核心。这是1篇科学家写科学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时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认识邓稼先其人,不但要对比文中所提到的奥本海默,还可以联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其他科学家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演讲辩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泼的形式来认识人物,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影响和造就。教学步骤一、熟读全文二、联读《我的信念》《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课文三、思考一个问题:科学有无国界?邓稼先是祖国的好儿女,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为祖国的好文供参考!2/26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科学家离开自己的祖国到国外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譬如本文的作者杨振宁就加入了美籍,而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求学及从事科学研究却在法国,这些科学家是否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当《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落后一步到达南极,看到飘扬着的挪威国旗而怏怏不乐地插上自己祖国的国旗的时候,我们几乎能够看见他心中的创痛,而《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中国登山队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为整个人类赢得了挑战自然的胜利果实,《真正的英雄》中的七位“挑战者”的遇难成了整个世界共同的悲剧和全人类共同的伤痛。科学到底有没有国界?四、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五、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六、教师作结此次辩论不求“标准答案”,只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客观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态度,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资料整合平台课文背景资料关于作者与邓稼先的友情杨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好文供参考!3/26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时代的邓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时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邓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课文扩读材料使用建议:和邓稼先一样,徐悲鸿不仅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们同样的平和谦逊,同样的无私纯正,同样的执著忘我,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对祖国同样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这两位伟人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事业领域,却在做人与做事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学时,可将此文提供给学生进行联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方向。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第二篇】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好文供参考!4/26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说说你对苦与乐的认识吧!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二、展示自我1、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等。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如释(shì)重负契(qì)约悲天悯(mǐn)人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三、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人生当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好文供参考!5/263、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4、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点拨: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四、研读课文(一)谈苦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何作用?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二)论乐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好文供参考!6/26你的理解。(三)担责任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五、合作探究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六、拓展延伸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心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天下兴亡,匹夫有。--顾炎武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好文供参考!7/26启超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材料: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七、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理解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八、课堂作业1.摘抄本文中你觉得富有哲理的语句,并铭记于心。2.收集有关勇担责任的小故事,与同桌分享。3.试着谈谈自己对生活的苦与乐的认识,写1篇小短文。“我不能走”【第三篇】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好文供参考!8/26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xiòng,辽阔)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好文供参考!9/26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第四篇】[学生分析]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1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教学建议]叶圣陶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的,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呼唤教育回归生活,注重儿童的个好文供参考!10/26性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不难看出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仍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何谓“发展为本”?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对于本文的教学,笔者认为由于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可拟设为问题讨论课,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为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其具体目标如下: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一)导语由“我心中的邓稼先”这一话题导入。学生交流资料,谈自己心目中的邓稼先,,老师适时点出“常人眼中的邓稼先”特点所在,那么科学家眼中的邓稼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振宁的《邓稼先》,共同揭开这个谜底。好文供参考!11/26(二)整体把握情节,理清思路1.速读全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为标题寻找合适的修饰语,如:伟大、舍己为人、公而忘私……(学生自由发言)2.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对文章6个部分进行抽签选择,组员用5分钟时间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作复述准备,并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③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④作者的情感⑤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⑥评价邓稼先3.课文六部分间是否可以调换顺序?如果不能,你能试着找出它们的联系吗?学生合作研讨,教师点拨:③补充、延伸和扩展①引子②经历贡献④从另一角度扩展⑥总结⑤具体化(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1.学习第三部分好文供参考!12/26(1)默读并划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或词语。点名回答:奥本海默——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直诚坦白,从不骄人……(2)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同桌间两两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重点写邓稼先;运用对比手法;其作用是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你能试着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学生小组内研讨交流,教师点拨:①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