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16《十三岁的际遇》教案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十三岁的际遇》教案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初中学习过程方法目标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想一想有些话要是平平实实地说该怎么说,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多读几遍,就会有所感悟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3、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好文供参考!2/16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者适当点拨、指导。知识准备:预习本课字词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达标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1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板书课题,作者)二、简介作者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好文供参考!3/16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三、揭示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四、整体感知课文(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1、此文是她多大年龄时写的?写了什么年龄的什么事情?2、重点写哪个年龄阶段的事情?3、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北大的什么给“我”的影响最大?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4、“我”是怎样评价北大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试用一句话概括。(四人小组讨论)5、找出文中的两节诗读一读,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二)师生合作解疑;教师相机板书五、学习课文第6————9节,思考1、入学之初,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你知道吗?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思想?2、她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心里怎么想的?回忆起一件在什么地方的什么往事?3:10岁初见北大固执地扭过头自信13岁进入北大没想到这么快自信好文供参考!4/1616岁感悟北大不胜凉意茫然若失北大图书馆开始近乎绝望————渐渐地变得愉悦、安详————后来渴望飞翔—————回报母校“我”与北大————无法分割的血肉相连。略写:童年时期对北大的向往与进入北大的自信详写:两年学习生活中的感受七、作业设计1、抄写字词2、摘录文中精彩语句,说说妙在何处?3、摘抄田晓菲的《露》八、板书设计(略)第二课时一、揭示目标:品味精彩语句,联想造句二、学习写作技巧(巧用表达方式)三、品味精美语句:学生交流,合作归纳:①排比句(略)好处:②比喻句(略)好处:③拟人句(略)好处:2、联想造句: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好文供参考!5/16自从________________就不再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我渴望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学习写作技巧1、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2、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具体说说。(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全文以抒情为经,以叙述为纬,以议论为点,组成了浑然一体的篇章)五、真情告白: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肯定很羡慕这位少年大学生,但除了羡慕,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想到点什么?请以《田阿姨,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的感想。岁的际遇的教案【第二篇】课文说明一、就结构和行文而言,这篇散文有它的特点。有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比较讲求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有的散文,只是围绕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好文供参考!6/16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散文却不同,它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这篇散文的开头写道,“我”七岁时看到北大的湖光塔影的照片,内心“悄悄升起”了“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以后写到北大图书馆。作者之所以把图书馆作为学习生活的重点内容来描述,是因为把图书馆看作知识的象征。上北大,就是为了要掌握知识,探寻未涉足过的世界。北大之所以引起“我”的“惊奇、喜悦、感动”之情,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因此,“我”对北大的这种特有的感情,在对图书馆的描述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接着从写图书馆到写人。写人又分为写同学、老师和“我”。写同学对知识和人生的探索,蓬勃的朝气、横溢的才华、敏锐的思想,写老师的治学、为人、育才,写“我”两年来的充实时光。北大人是北大的主体,作者在对北大人的描写中,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惊奇、喜悦、感动”的感情。文章又以诗歌述志,写到由留恋北大转入到想离开北大,由想离开北大转到抒发对北大的感激之情。最后以暮年归来,再“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的梦幻结束全文,流露了“我”对“湖光塔影”的无限深情,并与开头呼应。作者把文章分作三个部分,以空行为标志。第一部分是概括描写自己与北大的关系,抒发对北大的感情;第二部分重点好文供参考!7/16写图书馆与北大人,进一步抒发对北大的感情;第三部分一唱三叹,强调自己与北大血肉相连的关系,突出对北大的深情。二、这篇散文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样便于抒发感情,也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但有时用第三人称,比如第四段,写“我”在两年后回顾两年前的自己。这就突破了“我”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时间由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一下就挪到了两年前,把空间由“三十五楼下”移到了“结冰的湖面上”。这种写法类似电影画面上的意识流,使文章显得变化多姿。本文有时用第二人称。比如第五段,一连用了三个“你”,这三个“你”所代表的被叙述者的对象,还是“我”。这样写,“我”似乎变成了两个人:一个扮演问话者,一个扮演被问者,这方法比自问自答显得生动活泼,能加深读者印象。三、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用词丰富,比喻迭出。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恰当。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然而,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优美,而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好文供参考!8/16阅读本文,我们应该留心:作者怎样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地结构和安排语句,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我们留心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深细地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对北大的特殊感悟。关于练习一、熟读本文,整体感悟作者对北大的深情。看本文用空行隔开的三个部分,是怎样一步步地表达作者的情意的。这道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一部分是“我”从七岁到十六岁的生活剪影,即七岁的梦想、十岁的信心、十三岁的际遇、十六岁的回顾,是从总体上表现我对北大的深情。第二部分先回忆北大图书馆,在对图书馆的描述中,表现了“我”对北大的特殊的感情。接着由写图书馆写到同学、老师和“我”,歌颂了“北大人”特有的风采。这是具体展示,从面上转到点上来叙述。第三部分一再表示要作“不系之舟”,渴望从海洋深处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反复歌颂北大,流露出对北大的无限深情。这是结尾,由自己对北大的深情转到渴望为北大增加光彩。全篇回忆了“我”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以“湖光塔影”的照片所产生的梦想开始,以暮年归来,再“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的梦幻结束全文,赞颂了北大,抒发了“我”好文供参考!9/16对北大一片深情。二、本文作者所表达的那种“精神的魅力”,对你有什么启示?试用一二百字写下来。略。教学建议一、先由教师范读,或者放录音磁带,或者同时放关于北大概况的录像带,使学生受到感染。然后由学生默读,在默读中深化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着重体味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对北大的特殊感情。二、课文词汇丰富,学生可以做词语卡片,积累一些词语。有些词语可能比较生疏,要求学生查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由教师释疑。课文内容也比较丰富,学生在一节自读课内可能难以全部吸收、消化,可以允许存疑,在以后逐步求得解决。三、关于作者田晓菲,可作简单介绍。1985年,她在天津十三中学念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本文是1987年10月,她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十三岁的际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明确北大给作者带来的影响和感悟。2.品味文章语言。能了解真挚的抒情和精妙的议论的作好文供参考!10/16用。3.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教学难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2.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课时安排]1.初读文章,了解写作思路,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2.精读文章,品味语言了解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积累美词佳句。[预习作业]1.朗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不明确的字词,查正字典。2.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3.能提出一到两处自己认为读不懂或有问题的地方。[第一课时]l导入童年是美好的,是快乐的。于漪老师的童年在阵阵书香中度过;沈复先生的童年沉浸于自然之趣中。今天,让我们走进“同龄人”田晓菲的金色年华,感受一下她的`快乐源于何处?l预习检查1.“际遇”:机遇,时运。好文供参考!11/162.田晓菲在十三岁时遇到了怎样的机遇?l通读课文1.为什么说能够进入北大是一种“机遇”、“时运”呢?朗读课文,在文本中圈点勾画,找出理由。2.明确①北大的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的窗子。“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让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②北大的同学有着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犀利机智,精神状态生机勃勃。“我”感受到了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③北大的老师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是真正的“师”。“我”了解到北大这条大河上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才能摆渡有志的穿船客。3.齐读文章的第12小节。总结北大委于我的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所以,北大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机遇,时运。“我”因此而成长,成熟了。4.结语“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在北大的怀抱中,“我”自由地成长。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与北大融好文供参考!12/16合在了一起,可见“我”对北大的热爱和赞美。l研读课文1.文章的1-5小节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着重研读文章第4小节。北大为什么是“熟悉而陌生”的。2.文章13-17小节。通过关键句的比较分析,明确作者在文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l作业①抄写重点字词。②课后练习二、三。[第二课时]作者文才斐然。通过记叙,抒情,议论等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