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爷爷的故事有哪些范例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5毛爷爷的故事有哪些范例3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毛爷爷的故事有哪些范例3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毛爷爷的故事有哪些1“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熊云,四川阆中人。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中央军委机要科译电员、华北特种兵新建工厂政委。1983年6月,我还在《星火燎原》任编辑时,听他讲了一段毛主席在延安参加大生产时的亲历往事,至今记忆犹新。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席一块住在枣园。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机要科的同志们见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心他累坏了身体。趁主席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帮他挖地。主席慈祥地2/5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帮助,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就这样,毛主席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手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美丽了。中央机要科的同志们,望着这丰收的景象,十分感慨,因为在这块土地上,洒下了毛主席辛勤劳动的汗水!毛爷爷的故事有哪些21952年,河北遵化西铺村33岁的农民王国藩联合村里最穷的23名农民成立了初级合作社。在办社之初,他们只能在业余时间上山砍柴,换钱买一些简单的农具。社会上唯一的驴,还有1/4的使用权,属于没有入社的农民。这家三条驴腿的穷棒子合作社,第二年发展到83户,粮食亩产从100斤增长到了300多斤,王国藩合作社的名气越来越大。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在1955年亲自编写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里,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了高潮。看到几亿农民走3/5向合会化道路,毛主席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建国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1957年,王国藩被评为首届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主席的10次接见,8次握手,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毛爷爷的故事有哪些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是啊,年少的时光美好且短暂,如果不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那青春才是真的被辜负了。韶华不为少年留,没有人可以永远年少。正因如此,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也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不如我们一起穿越回过去,“看一看”年少青春的伟人们在做什么,听一听他们都有哪些童年的故事。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的毛泽东,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祖父毛翼臣,名恩普,是个老实厚道的农民。1878年与哥哥毛德臣分家,从韶山东搬到了韶山冲的上南岸,建了五间茅草屋。他的一生都为贫穷所困,后来连祖上留下的部分田产也都典当出去了。父亲毛顺生,名贻昌,1870年生。与祖辈不同的是,他上过几年私塾,还在湘军中当过几年兵,很有些见识。毛顺生善持家务又勤于劳作,很快就赎回了父亲典当出去的田产,并新置了一些水田。他还在原有房基上十多间瓦房,这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毛泽东故居”的样子。4/5母亲文七妹,原名文素勤,湘乡县唐家坨(后改为棠佳阁)人。文氏勤劳、勇敢、贤惠,遇有灾荒之年,她总会送些米面给贫苦乡邻。后来,毛泽东在谈到母亲时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就是这后一种人。”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的这个习惯也是从童年时养成的。在私塾读书的前两年,他就从《三字经》读起,渐至《百家姓》《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典。毛泽东读书时特殊的习惯,那就是读书从不读出声音来。当时的塾师邹培春要给他“点书(圈点书籍)”,他说,您老人家不要点,省得费累。塾师说你特地来读书,不点读怎么行呢。毛泽东笑了笑说,您不要点,我都能背下来。先生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没有点的书,他也可以读懂看会——好学的毛泽东一直在通过翻阅《康熙字典》自学。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至今还保存着毛泽东小时候读过的《诗经》和《论语》。在读完六年的私塾后,父亲就让毛泽东回乡务农了。白天时,他同成年人一起在田间劳动,晚上替父亲记账。在繁忙的劳作之余,他抽出一切时间来读书,不知疲倦地汲取着书籍带来的力量和养分。童年的秉烛夜读,养成了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有一天,一个问题突然跳入毛泽东的脑海中,令他困扰不已:中国传统的小说主要人物大都是帝王将相或者才子佳人,极少见之有以农民为主角的。经过一番认真深入的思考,他终5/5于想通了——原来这些小说颂扬的都是那些统治阶层的人,他们是不必种地的。因此,主角的光环怎能落到这些辛劳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头上呢?!毛泽东与文家表兄文运昌最是相投。文运昌长毛泽东9岁,在毛泽东辍学务农时,正是他劝说表弟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又将自己早已读过的《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推荐给表弟毛泽东。正是这两本书刊,拓宽了少年毛泽东的视野,他后来说:“这些书刊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那时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我当时认为他是进步的。”阅读这些进步书刊,再加上自己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思考,更加坚定了少年毛泽东要为天下穷苦大众谋福祉的决心。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