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案例——构建“四大体系”推动变革破题区在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过程中面临着如下的现实问题:一是党建基础较为薄弱。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行业主管部门“抓行业抓党建、管领域管人群”的责任意识不强。同时,新就业群体流动性较大,党员组织关系大多保留在户籍地、居住地,组织关系与工作关系相分离的情况比较普遍,存在不少“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党员教育管理还有空白和盲点。二是人员分散、组织松散,归属感不强。以网约车行业为例,在区登记备案的网约车司机达到6400余名,他们时刻保持着在路上的工作状态,且绝大多数属于没有劳动关系的自由职业者,与平台公司、租赁公司的关联性较弱,导致其基本处于无组织管理的“游离”状态,常常面临诉求无处表达、权益难以维护等问题。三是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外卖配送、快递等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体力劳动性质较为明显,工作可替代性强,从业人员在学历层次、技术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四是城市融入感不强、社会参与度不高。一方面,社会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怀还不够,习惯性将其视为“治理对象”,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城市的疏离感;另一方面,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不强、渠道不畅,且缺乏有效的正面引导和正向激励,导致其走遍大街小巷、连接千家万户的独特优势很难真正发挥出来。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抓手,探索构建工作体系、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四大体系”,深入做好新就业群体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凝聚服务工作,着力培育一支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一、做法与经过构建“党建统领、高效协同”工作体系。一是绘好“作战图”。创新制定《开展“五项行动”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开展“红色聚力、固本强基、队伍提升、暖心服务、先锋引领”五项行动,细化12条具体措施、20项重点任务,建立“清单化管理+销号式落实”工作机制。二是打好“联合战”。区委组织部牵头,统筹整合市场监管、团区委、工会等11个部门力量,建立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三是压实“责任田”。依托区委网信办、区交通局、区商务委分别成立区互联网行业党委、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区电子商务行业党委,负责面上统筹指导,加强镇街(园区)属地管理,建立健全“行业主抓、部门联动、区域兜底”的党建责任体系。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组织体系。一是多方联动摸底数。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摸排机制,推动网信、交通、邮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区委组织部统一进行归集、筛选和分类,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拉网式摸排,分层级分行业建立工作台账。二是沿着链条抓组建。坚持应建尽建,推动11家新业态企业成立党支部。针对外卖、快递工作半径与社区网格高度重合的特点,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驿站)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进行属地兜底管理。针对网约车、网络主播工作地点不固定的特点,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成立行业党支部,纳入行业归口管理。三是凝心聚魂强引领。把“学思想、强党性”摆在首要位置,针对新就业群体“奔”在路上、工作在“云”上的特点,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学习平台,引导党员随时随地学习;通过“10分钟微党课”“班前一刻钟”“微宣讲”等活动载体,加强日常教育;围绕“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红色教育基地,加强党性锻炼。构建“全域覆盖、多方联动”服务体系。一是构建“15分钟”服务圈。制定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方案,在万达商圈等聚集地建设1个党群服务中心和6个党群服务驿站,在街道社区等设立37个党群服务点,着力把“家”筑在新就业群体身边。二是架起“权益保障”连心桥。聚焦急难愁盼,综合集成各方政策、资源和力量,推动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圈、进阵地。深入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覆盖美团、饿了么等7个平台机构,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三是搭建“素质提升”新平台。开展学历提升行动,与市理工大学、开放大学巴南分校签订合作协议,帮助新就业群体提升学历。探索“夜间培训”“周末培训”等,组织新就业群体参加技能培训班,为职业发展搭桥铺路。构建“各尽其能、广泛参与”治理体系。一是组建“先锋骑士”服务队。充分发挥快递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走街串巷优势,广泛发布社会招募令,组建“先锋骑士”志愿服务队,并将综合素质好的择优选聘为社区兼职网格员,推动实现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二是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充分发挥网络大V传播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组织开展直播助农、城市宣传推介等活动,引导其传播巴南声音、讲好巴南故事,让网络“流量”成为助力发展的有效“增量”。三是激发“共建共享”新活力。实施积分制管理,制定6项共性指标并分行业细化个性指标,明确积分规则和兑换流程,有效调动参与积极性。扎实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评选出首批20名“最美”新就业群体并举行发布仪式,切实提升归属感和荣誉感。二、成效与反响一是实现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打破新兴领域党建“条块分割”壁垒和传统单位制党建的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行业党组织、流动党员党支部等方式,切实把党员纳入组织有效管理。累计摸排出新就业群体党员170名,引导13名新就业群体递交入党申请书,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8个,推动实现主题教育全覆盖,引导广大党员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实现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做好关心关爱工作,新就业群体相关保障欠缺、归属感不强的现状得到明显改善。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联合工会13个,吸纳4200余人入会,组织举办各类丰富有益的活动200余场次。办理完结职业伤害申请107件,完成赔偿支付57件,帮助获赔金额达138.8万元。三是实现成长通道更加畅通。在全市率先探索制定出台学历(技能)提升政策,拿出100个名额向参与学历提升的新就业群体提供全额或部分资助,依托“看巴南”融媒体平台全网直播进行政策发布,吸引1.6万人在线关注,有效提高知晓率和参与度。今年9月以来,已组织5名新就业群体报名参与高起专(本)、专升本继续教育,200余名新就业群体参加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四是实现治理力量从散到聚。通过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引入积分制管理、选树先进典型,引导新就业群体结合自身职业优势,在助力基层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已有311名新就业群体加入“先锋骑士”志愿服务队,77人成为社区兼职网格员,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000余人次。三、探讨与思考党的领导是根本所在。要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固化思维,紧盯生产组织形式、社会组织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党组织设置,深化党建带群建,最广泛地把新就业群体纳入各类组织管理服务范围,推动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做细服务是关键一招。新就业群体相较传统领域较为弱势和困难,要聚焦这一群体实际,多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帮助提高基本权益保障,力争用贴心服务打动人心,让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融入治理是最终目标。要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推动新就业群体尽快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城市融入感,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成为稳人心、稳就业、稳社会的“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