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典型案例2023/X/XX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典型案例1一:背景情况今年是我县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县城管执法局以“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为抓手,围绕城市执法服务管理,认真谋划部署,严格规范执法手段,抓实抓细管理。聚焦重点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检视查摆,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现代化新xx建设做出贡献。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认真谋划部署,推动城管局系统能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年初以来,县城管局聚焦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制定《xx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实施方案》,要求各执法中队决不能消极应付、搞形式、走过场,认真负责担当,学习宣传要深、查摆问题要实、整改措施要真、监督检查要严。同时,组织全体干部学习《xx市城管执法系统应知应会测试题复习题纲》,36名城管执法人员进行考试,通过开展“三个一”(联系一条街路商户,采纳一条建议,做一件好事)活动,联系7条街路70多户业户,征询10条建议,为商户解决实际问题220余件。(二)全面贯彻落实“721”、“十不准”、“五步法”工作法,严格规范执法手段。xx城市局始终把严格执法作为开展工作重要手段,按照“721”、“十不准”、“五步法”执法规范,采取各执法中队轮训、以中队为单位组织自我学习、微信群工作提示等途径和办法,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系统化培训,实现13支城管执法中队全部轮训一遍。在执法队伍中全面推行“柔性”执法,严格规范城管执法工作者言行,优化改进执法方式,兼顾“温度”与“力度”,真正将城市管理领域便民惠民各项举措融入到城管执法工作实践中,把执法重心从“末端执法”向“前端服务”转移,把执法方法从“强制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鼓励引导行政相对人主动整改、自我纠错。(三)狠抓“精细”管理,提升城市“气质”。县城管局聚焦“城市更靓、管理更优、生活更美”的管理目标,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管服务进社区活动,引领带动全县党员干部参与基层治理,打破过去城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统筹城管执法管理与环卫保洁工作,将县城城区划分为东、中、西3大片区,12个分网格及拆违控违网格,设立了总网格长、片区网格长、分网格长、网格员,明确任务职责、工作要求、网格员违纪失责处分规定。建立督查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执法管理不到位、管控效果不显著问题,实现了城市管理无死角,既管好了城市主次干道市容秩序“面子问题”,又管好背街小巷“里子问题”,累计处置市容环境疑难问题万个,“城管蓝”成为街面一抹亮色。三:经验启示年初以来,县城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细化举措、狠抓落实,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提素质、增效能。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学习考试、“三个一”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执法队伍的素质,提升了执法队伍服务管理水平。二是减矛盾、办实事。通过深入学习落实“721”、“十不准”、“五步法”等活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仅减少了与与广大业户发生矛盾,而且能够真正实现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三是依法规、正程序。经过开展各项活动,使全局广大执法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能够做到依法依规,认真按照执法程序履行职责。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典型案例2一:背景情况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目标要求。xx民政局主动作为,积极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着眼于把所有符合保障范围的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应享尽享,应保尽保;着眼于简化申办流程,让所有保障对象少走弯路;着眼于对因病、因灾、因学等出现短暂性困难的给予临时救助;着眼于加强孤困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着眼于实施动态监测,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不符合的及时停保。以过硬能力作风兜住xx民生的底线。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简化救助审批流程为进一步缩短救助工作办理流程,按照省、市民政部门《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xx年10月我局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低收入家庭认定、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津贴、失能半失能以及救助金额在1000元(含)以内的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事项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由乡镇直接负责上述社会救助事项申请的受理、审核和审批工作,方便群众办理。(二)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为及时发现和救助贫困人口,在全县推行“四主动”机制,全面加强监测预警工作。不间断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活动,印制下发救助明白卡20000余份,通过微信群、送政策下乡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救助办理条件、流程及相关政策,扩大群众知晓面,动员贫困群众主动到乡镇或村进行申请。持续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走访调查、随时上报乡镇政府,对拟发展人员及时录入系统,申请核查,县局和市核对中心同步开展数据核对,一般不超一周反馈结果,县、乡民政部门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审核审批。成立了4个兜底保障专项督查组,由党组成员带队,分片进行包保指导,深入村屯农户,看生活条件、访生活来源、查人员变动、核家庭收入,将贫困群众情况全部摸准摸细摸透。联合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部门,定期提取数据,采取分解、核对、核实等方法,发现重病、重残人员符合条件的给予及时保障和启动临时救助。(三)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为抓好“全程网办”服务,督促乡镇每月动态核查我县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待遇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人员情况,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应享尽享两项补贴待遇。目前,全县送往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救治的精神障碍患者共有370人,其中今年送往专业机构救治精神障碍患者73人,切实保障了各类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救治需要。三:经验启示xx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迎着群众利益走,把保障群众民生当作天大的事来对待,通过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简化救助审批流程,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切实体现务实为民“温度”,同时,围绕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救助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改革创新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典型案例3一:背景情况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重要部分。今年是加强市场开拓、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期,按照工作作风新要求,中国建设银行xx支行以“学、转、促”活动为载体,以“六抓”为手段,不断深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抓学习教育,促进干部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我行纪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方式,对各级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管理,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一是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党委每月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内容包含集中学习、讨论交流、查摆问题,达到了每月一剖析、每月一警醒的目的。二是党课进基层常态化。开设“书记讲堂”,党总支书记带头、基层党支部书记跟进,轮番走上讲堂,讲授党纪党规和党风廉洁教育知识。三是教育形式多样化,党委、纪委除运用集中学习、集中讨论等传统方式加强学习教育外,还利用新媒体进行互动式、推送式学习,设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有效地利用党员干部的零散时间加强廉洁教育。(二)抓工作作风,促进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是在做实“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规定动作的同时,自主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形象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真抓实干转作风、攻坚奋斗促发展”大讨论等活动,向普通员工群众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邀请员工群众为党员领导干部“把脉画像”,鼓励党员领导干部自曝其短、自揭伤疤,查摆“四风”“四气”“四差”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引导党员干部挑重担、啃硬骨,切实提升作风形象。二是党建“三联”示范点活动,切实落实领导干部安全承包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同时,修订完善了《领导班子调查研究制度》《扶贫帮困基金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对领导干部提出要求。三是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基调,带领干部员工追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苦岁月引起了强烈反响,激发了干部员工干事创业和艰苦奋斗的热情和决心。四是正会风,抓会风。精简会议,抓好监督,严格控制会议数量、会议规格和会议规模,督促各单位少开会、开短会,严禁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压缩发文,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少发文、少行文、发短文;提高文件质量和收发文速度,精确发文范围,不发与文件内容无关的单位。(三)抓制度建设,促进干部严以用权、规范用权。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纪委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建立起党员干部防腐拒腐的屏障。一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梳理党委主体责任,推动领导班子成员认领“责任清单”,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和追责措施,层层传导压力,促使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完善绩效考核、考勤考核等配套制度,拓宽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打破能上不能下的旧思想,激励干部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建立副科级以上干部亲属情况报告制度,副科级以上干部如实向纪委报告亲属情况,规避选人用人风险。三是建立健全“三商”约谈、监管机制,实现了对“三商”的有效监管。(四)抓问责追责,促进干部主动担当、提升执行力。问责追责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必要手段。纪委构建“定责、履责、考责、问责”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建立了由纪检监察、人事、总调等部门组成的作风建设监督机构,经常开展督查并通报督查情况,对在岗不作为、履职不担当,进取心衰退、执行力衰减、责任心缺失,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党员干部,通过廉洁约谈、函询、诫勉等多种手段促其警醒。同时,出台了《生产纪律问责管理规定》,对在执行生产指令过程中,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能力、工作推诿扯皮、甚至不服从工作调整等问题,严厉追责,切实改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差”问题。三:经验启示通过改进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有了新转变和新变化,干部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起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