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LOREMIPSUMABCDE理念不新,深陷信访维稳“怪圈”体制不畅,资源整合尚需时日基础不牢,难以顺应多元需求联动不够,治理体系尚未完善队伍不专,综治人才流失严重引导不力,法治建设任重道远F一、我市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一)理念不新,深陷信访维稳“怪圈”娄底作为一座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治理历史包袱重,热点难点问题多,新的利益群体和阶层不断产生,各种新的利益诉求不断涌现,导致一些矛盾问题久拖不决。民间融资、劳资、征地拆迁、房地产、医患等领域矛盾多发,涉军、涉教等利益群体抱团维权,电信网络等新型违法犯罪急剧增多,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基层基础力量薄弱,工作理念思路仍停留在“老路”上,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无法承载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信访维稳压力巨大。基层靠传统的“白+黑”、“5+2”模式,工作不堪重负,情绪普遍低落,无法主动预防预测预警风险,更谈不上事前介入、源头化解风险,一直处于事后防范、稳控,被动应对处置风险的尴尬局面。(二)体制不畅,资源整合尚需时日“小马拉大车”。综治工作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多维度的特点,大凡社会治理中跨领域、跨部门的工作都纳入了综治范畴。乡镇、村组综治工作力量普遍配备不够,任务重、压力大,存在被动应付、疲于应对的局面。条块主义严重,部门与乡镇工作两张皮,部门与部门之间壁垒森严,纠纷无法化解时,更多注重于“属地管理”,往往忽视了“谁主管,谁负责”的行业主管责任,鞭子打在基层,而对引发矛盾纠纷的部门鲜有触及,倚轻倚重,苦乐不均。综治领导责任制落实有差距,存在软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三)基础不牢,难以顺应多元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权利意识的增强,需要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加多样化、优质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各地村居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均处于原初阶段,等待观望情绪较浓,人财物投入乏力。多数村综治中心基本上没有进行升级改造,仅简单地加挂综治中心的牌子应对检查。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刚刚起步。城市社区财力投入较多、建成时间较早,民生服务相对较为成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便利。农村便民服务场所建设明显滞后,有些地方即使建成也大都空置,庙在和尚却远游。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项重大工程,在实现基层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各地得了成功有效的实践。但在我市网格化管理流于形式,“新罐装旧汤”,仅在传统意义的村级基础上划分基础网格,由村干部(综治专干)担任网格员,“信息孤岛”未能消除,行政资源尚未整合,矛盾排查不能及时精准,无法达到精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四)联动不够,治理体系尚未完善一是横向联动不够。不少地方在矛盾调处、信息整合、资源共享等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等现象。(涟源、冷水江等市边界联防的探索)二是条块分割严重。少数部门权力抓得紧、矛盾绕道走,各唱各的调,各走各的道,主动担责和协同配合不够,系统治理与源头防控存在明显短板。乡镇和村居基层组织普通感到力不从心、多有怨言。三是主动治理缺位。基层治理工作依然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纵向缺乏联系,横向很少沟通,社会组织培育不充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远未形成。(五)队伍不专,综治人才流失严重网格化管理、综治中心、“雪亮工程”等重大工程正加速推进,对综治队伍的专业化及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级综治队伍人员大都40、50岁,文化不高、年龄偏大、热情难再,乡镇、村居综治队伍普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村组综治专干大都由村干部兼任,有经验、懂电脑、会操作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加上矛盾多、待遇低、事务重,对年富力强、敢想敢干的优秀年轻干部缺乏吸引力;个别村居负责人因待遇过低、压力偏大等原因,甚至出现支书主任长期外流或者辞职频发的现象。(六)引导不力,法治建设任重道远法治娄底建设深入推进,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在干部队伍中不断加强。但为数不少的群众对法律的学习与理解处于懂与非懂之间,对法律条文断章取义信访人通过缠访、闹访等行为施压于基层组织,基层被迫“花钱买平安”,不断助长赴省进京非访等不良风气,破坏司法公信力及法治根基,形成恶性循环。信访考核机制一度存在偏差,合理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矛盾纠纷处理惯性思维(花钱买平安)严重,司法公信力不强,诉讼成本(时间、金钱)过高等,“信访不信法”现象较为严重。公众平安创建参与不够,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积极性不高,多年来乡镇民调结果显示,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仅仅达到及格水准。为此,各级司法行行政机关和乡镇、村组如何在加大干部普法力度的同时,采取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方式,提升公众的法治意识和理性维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娄底创建应当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新需要,解决社会的新矛盾,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思维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创新132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我市主动预测预防预警能力水平思想理念创新1进一步转变思想理念,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平安娄底建设,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一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凝聚基层社会治理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如娄底中心城区“人防+技防+保险”社会治安防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奖励补偿、项目外包、商业运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参与基层服务管理工作中。培育服务平台及组织,如群防群治、联防联治队伍,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平安娄底中,充分发挥共治智慧,共享祥和娄底的成果。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层治理基层治,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基层组织自治作用,紧紧依靠群众,拓宽参与治理的渠道,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表决权,引领群众实现自我管理、监督、教育和服务,逐步形成自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局面,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三是坚持科技就是力量。要转变传统的“人海”工作理念,树立向科技要人力、警力的观念,利用好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新科技,让数据多跑路,实现服务管理更精细精准、更及时高效,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满意度。体制机制创新2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起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让工作更顺畅,服务群众更及时。一是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全局性、多维度的,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制度,提高工作的协同、高效,构建起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要更加注重预测预警预防,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坚持村(居)矛盾纠纷例会制度,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最大限度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打防管控相结合,最大限度遏制违法犯罪的滋生空间;加强重点人员及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建设(如刑释解教人员、精神障碍患者、吸贩毒人员等等),加快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心态,最大限度地防止案事件发生。三是健全完善责任督导机制。严格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和责任督导追究机制,行业管理责任和属地责任并重,倒逼矛盾化解。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方法手段创新3基层力量少、事务多,被动应对,事后处置、稳控,群众满意度不高等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智能化”蕴含了应有的解决之道。一是加快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建设。按照《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推动村(居)综治中心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的“底座”作用,进一步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实现实体化运作、实战化运行;推进网格化建设进度,通过网格员履行职责,将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将治理的资源下沉至基层;加快建设“雪亮工程”,推动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加大视频监控资源联网运用以及深度运用。通过三项基础建设,深挖科技潜能,打造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系统化治理的娄底模式,提升我市基层治理的服务管理水平。二是加强主动预防化解矛盾风险方法探索。深化运用“枫桥经验”,培育壮大村(居)调解委员会、五老人员调解队伍及相关的公益类社会调解组织参与矛盾化解,推广宗族议事制度,探索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进村(居)。三是加速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的培育、培训。网格员队伍、群防群治及联防联治队伍是基层治理中的生力军,因地制宜、因情培育基层治理队伍,尤其是要配齐配强村(居)综治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其履职的专业能力水平。小结语:党的十九大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上述内容是进行的一些简单思考,旨在通过思想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着力提升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四化”水平,寄希望于能突破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瓶颈”,打破难点、治愈痛点;能够提升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预防预测预警能力水平,不再处于被动应对,不再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治理局面。坚持政治方向,有效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工作01坚持标本兼治,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仗02坚持民意导向,着力提升综治民调整体水平03坚持问题导向,强力整治群众关注治安问题04三、下阶段重点工作(一)坚持政治方向,着力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推进平安娄底建设,离不开决策者高屋建瓴的统筹规划,更需要扎实有效基层工作的支撑。乡镇(街道)、村(社区)这些基层单位虽小,却直接关乎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只有激活这些基层单位的平安细胞,才能打通全社会的平安脉络,筑牢平安防线。•大力加强基础建设。深入持久推进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努力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基础工作水平;实现社会治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预测预警转变,努力提升科技化、精细化、扁平化水平。•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学习“枫桥经验”55周年,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制度,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有效巩固“两无”创建成果,去年“十九大”和今年“两会”我市维稳安保实现重大突破,其经验做法得到省政法委充分肯定。双峰县全力针对基层治安警力不足和矛盾化解不及时的现实困境,全面实施驻村辅警战略,强化“一村一治安队”建设,充分发挥村级治安队化解矛盾、预防犯罪的作用,打造了一批“矛盾纠纷不出村”的样板村。•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既要治标,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要治本,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要积极推动平安建设向前端延伸、向基层延伸,努力建设主动性更强、基础更牢的平安中国。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提高基层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城乡社区服务群众、解决诉求、化解矛盾的能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平安、行业平安创建活动,努力以小平安累积大平安。2017年我市荣获全省“十大平安”系列创建示范的单位有冷水江市,“涟源市蓝田街道、双峰县井字镇铜梁村和娄底市第一小学。驻村辅警的年夜饭辅警集中培训(二)坚持标本兼治,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仗•重大意义。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